APP下载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区位熵计算与分析

2024-08-06熊招娣阎鑫玉董大朋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5期

摘要: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供产业支撑,在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效率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数据,分析黑龙江农业产业结构情况,可以为调整该省农业产业结构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基于黑龙江省农业各部分总产值与GDP之比、13个地级市的农业产值数据,利用区位熵法从整体上了解黑龙江省各地级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变化幅度和重点地区的调整情况。根据区位熵法分析结果,未来黑龙江省应加强林业和渔业产业聚集程度,加强城市产业聚集程度,提高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最终达到提高整个农业产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区位熵;黑龙江省;周叔莲标准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5.005

1黑龙江农业产业现状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基地之一,以其优质、高产的农产品享誉国内外,尤其在小麦、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农业产业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越来越不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黑龙江虽然是中国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商品粮和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但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2011年、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却由改革开放前的第7位、2010年的第10位,下降到2018年的第17位。农民收入的现实状况与黑龙江的农业大省地位形成了鲜明反差。因此,在东北振兴的背景下,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和趋势,为黑龙江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本文基于区位熵法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2区位熵法

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熵来判断一个产业的规模。采用区位熵模型来分析2018至2022年黑龙江省及各地级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探讨该省各产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地位及作用,并对此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某一地区产业的区位熵,可以得出产业的比较优势度,判断出该地区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其算式为:

LQij=Yij/YiYj/Y

其中:LQij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熵,Yij为i地区j产业的产值,Yi代表i地区的总产值,Yj代表高层次区域j产业的总产值,Y代表高层次区域的总产值。当LQij>1时,可以认为j产业是i地区的专业化产业,表示该产业在研究区域农业结构内部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当LQij=1时,表示该产业在研究区域农业结构内部无明显优势;当LQij<1时,表示该产业在研究区域农业结构内部专业化程度较低,处于劣势。

3区位熵分析

3.1黑龙江省与邻省农业区位熵比较分析

根据区位熵计算方法,此处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GDP之比来计算区位熵。Yij取黑龙江省当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Yi取该省同期GDP,Yj取全国当年农林牧渔总产值,Y取全国同期GDP。

从以上数据来看,黑龙江省近五年LQij均大于1,根据经济学家周叔莲标准(即凡区位熵大于1.4的产业判断为具有产业集群),说明黑龙江省农业聚集程度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且明显高于相邻的吉林省和辽宁省。如此高的农业区位熵值说明黑龙江省农业产业聚集程度高,农业产业聚集效应好,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继续发展农业是完全正确的选择。

3.2黑龙江省农业内部结构的区位熵计算

3.2.1数值计算

根据统计学传统划分,将农业划分为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4个部分,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2017到2021年黑龙江省农业内部结构中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区位熵,其中,Yij取黑龙江省当年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Yi取该省同期第一产业总产值,Yj取全国当年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Y取全国同期第一产业总产值。

3.2.2数值分析

由表2可知,黑龙江省农业和畜牧业的区位熵近5年平均达到1.1左右,远大于其他两个行业,说明黑龙江省的农业和畜牧业产业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集群,而且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林业和渔业的区位熵值处于较低水平,这两个产业仍然需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以促进经济发展。

3.3黑龙江省各地级市农业产业结构产值变化分析

3.3.1区位熵计算结果

黑龙江省辖有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大庆、伊春、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黑河、绥化和大兴安岭13个地级市。可以通过区位熵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这13个地级市2017到2021年的农业区位熵。用各地级市农业的总产值在GDP之中所占比重来计算各地级市相应的区位熵,本文Yij取的是黑龙江省各地级市农业的总产值,Yi取的是该地级市同期的GDP,Yj取的是黑龙江省同期农业总产值,Y取的是黑龙江省同期的GDP。

3.3.2数值分析

由表3可知,齐齐哈尔、伊春、佳木斯、黑河、绥化和大兴安岭6个市近五年的农业区位熵均大于1,城市产业结构比较合理,适合农业产业发展。这13个地级市中,佳木斯市、绥化市、黑河和大兴安岭的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其次是双鸭山和伊春市,剩余7个地级市的农业聚集程度相对较低。对应在农业产业发展状况中,这几个城市的农业发展也有待提高,急需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其中大庆、哈尔滨和七台河近5年的农业区位熵均低于1,对于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通过区位熵计算可知,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区位熵高于1,说明该省在农业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等均是其有力的优势条件;其中,农业和畜牧业领域的竞争力最为强大;此外,该省的区位熵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趋势,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仍在不断提升;人均GDP和城市化率等因素也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区位熵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黑龙江省在农业产业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应积极引导黑龙江农业产业继续良好发展,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展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措施,推动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2建议

4.2.1保持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加强林业和渔业产业聚集程度

黑龙江种植业和畜牧业区位熵值高,产业聚集效果已经十分明显,但是近年来LQ值逐年下跌,说明其产业发展优势程度略有降低,因此,对于这两个产业,应继续关注市场动态、研究新技术、探索新模式,为黑龙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林业和渔业区位熵值低,渔业LQ值更是仅维持在0.2附近,说明黑龙江林业和渔业聚集效应较差,应加快林业和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区域布局,提高林业渔业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着力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努力提升产品的价值链,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在渔业方面,转变传统养殖观念,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引进新的养殖品种和技术,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林业方面,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措施,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如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为林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2.2提高城市产业化水平,加强城市产业聚集程度

截至2022年,哈尔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100万亩,约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40%,中低产田还存在60%左右的中低产田需要改造,这说明黑龙江省城市产业化水平仍然比较低下。与表3计算结果相符,大庆、哈尔滨和七台河近5年的农业区位熵均低于1,应该提高这些城市产业化水平,齐齐哈尔和黑河等城市状况也不容乐观,这些城市应突出各自城市的区域特色,优化自身区域布局,培养优势农业产业集群,走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道路,形成农业企业集群产业化发展模式。对于农业区位熵值相对较高的齐齐哈尔、伊春、佳木斯、黑河、绥化和大兴安岭,应当继续保持高度农业产业聚集程度,提高集群内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合作,促进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增强集群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形成高技术农业的创新型集群。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以技术为驱动的产业集聚效应。

4.2.3提高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

首先,黑龙江应该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了解现代农业科技和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或者农业生产技术,如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无人机植保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科技也能帮助农民更好地监测和管理农田,电子实时检测农产品的生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其次,通过成立各类农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合作社可以提供统一的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等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各类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主体之间建立紧密的产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产业联盟,可以提高整个农业产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4.2.4增加农产品种类,鼓励农民种植特色作物

黑龙江应该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加强质量监管等措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根据黑龙江省丰富的农业资源,鼓励农民种植特色作物,丰富农产品类目。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2.5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根据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形成区域优势。例如,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有大面积的耕地,可以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重点发展粮食生产,然后在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合理规划耕地的使用,使耕地的有效利用率达到最高值。另外,应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等。并且可以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共赢发展。

4.2.6保持农业持续发展,加强产业集群监测

根据计算得出的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区位熵大于1,黑龙江应该保持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保持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当加强产业集群的检测。因此,为了持续评估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水平,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测机制。黑龙江可以通过定期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区位熵变化趋势、跟踪政策实施效果等方式,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持续监测。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省份的比较和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推动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在旭,周材荣.区位熵与SWOT分析视角下的黄河三角洲特色产业集群研究[J].河南科学,2013,(9):15211524.

[2]白琳.基于区位熵的云南沿边地区产业结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6):6265.

[3]万冰,田文勇,吴秀敏,等.基于区位熵方法的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