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研究
2024-08-06何心怡胡议匀曹卓冉叶佳怡陈安楠
摘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由政府、医疗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多方组成的应急管理网络,旨在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但是在传统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并不是很默契,工作碎片化现象十分严重,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拉低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加强各个部门的统一合作,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本文在协同治理的视角下对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协同治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5.004
0引言
协同治理是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决策、协调行动、分享责任的治理模式。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域,协同治理可以帮助建立起高效、有序、科学的应急响应机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从协同治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协同治理的理念下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性,有效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全社会在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工作中能够更加从容有效,为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1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1.1公共卫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和起步相对比较晚,甚至在2023年非典之前我国都没有一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非典发生以后,我国政府积极做出调整,国务院正式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抗击非典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标志着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的开始,使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颁布明确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以及相应的预案框架体系,是指导相关部门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应急预案框架的初步形成。2009年为了规范基层应急队伍的工作,解决组织管理不规范、工作任务不明确以及各个部门工作不协调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重要文件《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给我国基层的应急队伍建设及其工作方式进行了指导,将基层应急队伍正式纳入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2019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为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对公共卫生事件按照性质、危害程度等因素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导。
1.2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尽管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个级别的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相当迅速。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所领导、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的体系。其主要目标是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暴发,减轻和消除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影响。该体系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应急组织机构,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计划、协调和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指挥和管理机构。(2)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预案,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措施和责任分工等。(3)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资源,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设备、应急人员和应急资金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资源库并定期进行更新和补充。(4)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效果。(5)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应急信息,包括疾病的传播情况、防控措施、医疗救治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公众及时了解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6)国际合作,我国应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应急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总之,我国公共卫生紧急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和持续努力,才能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3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尽管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应急资源配置不均和应急信息公开不足。在一些地区或领域应急资源配置不足或者不合理,导致应急响应不及时或者效果不理想。另外,虽然我国在应急信息公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一些领域,如传染病防控等方面,应急信息公开的力度还不够强,导致公众对应急信息的获取不够及时和全面。其次是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应急预案的操作性不强。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例如应急响应流程不够清晰、协调机制不够顺畅等。同时很多应急预案的制定并没有经过慎重的调研,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现象。再次是应急培训和演练不足。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力度还不够大,甚至很多基层应急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进行日常演练导致应急人员的应急技能和应急意识不够强。最后是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中“轻预防、重治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应急组织并没有将预防工作做在平时,没有做好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而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才会进行紧急处理。
2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化建设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效率,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提高应急响应效率,现代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响应和处置的效率,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次,能够有效增强应急能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可以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的能力,包括预防、监测、预警、处置、恢复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再次,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可以优化公共卫生应急资源的配置,包括应急物资、人员、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最后,能够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可以促进国际公共卫生应急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和效果。总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现代化建设是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增强应急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际合作,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
3协同治理视角下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3.1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应对突发性的公共事件,管理工作需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展开,促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现代化建设应该坚决贯彻党的领导,强化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协调能力。首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党的领导地位不可动摇,需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的决策和政策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其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调需要强化组织协调能力,建立健全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各级政府、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的协同性和效率。最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需要加强科技支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还应加强应急管理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能力水平。综上所述,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需要坚决贯彻党的决策和领导,建立健全的组织和协调机制,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
3.2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能力
早发现、早预防是化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手段,如果预防得当将公共卫生事件扼杀在摇篮中就能减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所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和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建立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应急资源保障体系、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信息共享平台等。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效率和效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其次,需要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能够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为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评估,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的公开和传播,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后,需要加强科技支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精准度和及时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应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和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科技支撑和加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工作。
3.3建立健全医疗体系,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解决卫生事件的根本措施,还是健全医疗体系,尤其是加强和提升医院的应急救治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更好地开展救治工作,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首先是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医疗资源包括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医疗人员等。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快速响应和调配医疗资源以满足应急救治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医疗资源的配置机制和应急调配机制,以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其次是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医疗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应急救治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共卫生部门需要加强医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高医疗救治的效率和质量。最后是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医疗人员是医疗体系的核心,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应急能力直接关系到医疗救治的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救治能力和专业素质,以应对不同的公共卫生突发情况。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医疗体系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方面,需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疗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医疗人员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应急救治能力,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生命安全。
3.4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针,法律法规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所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应急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是要完善应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应急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应急信息的发布和管理、应急救援的组织和指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应急管理提供法律保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是要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和监督,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执行和监管机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从而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协同治理的角度出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坚持党的领导、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紧急救治能力,实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麦影.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城市空间治理响应的初步研究[J].居业,2023,(10):79.
[2]李乐乐,张驰.协同治理视角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3,37(01):1215.
[3]赵贝斯特.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第七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高峰论坛综述[J].决策与信息,2021,(04):4348.
[4]王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分析框架及能力现代化建设[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05):173177.
[5]肖晞,陈旭.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的四重含义——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J].学习与探索,2020,(04):253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