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2024-08-06袁梓熙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为促进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但是,现阶段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存在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不足、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具有差别化以及缺乏个性化支持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财税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新疆自身优势,推进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财税政策;高质量;新疆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5.002
0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指引。2023年新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发电、输变电、储能设备制造发展,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
近10年来,包括财税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鉴于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实现自主、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不尽匹配等内部和外部难题,新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新疆“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工程。基于此,本文立足新疆区情,深入探究“十四五”时期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
本文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丰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相关文献。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献较少。本文旨在以新疆为视角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内容。第二,提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决策参考。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政府引导搭台,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本文通过分析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财税支持政策,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和有力的支撑,从而促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1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1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基于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较少、成长潜力较大的领域,对整个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新疆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项目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且具有先导性、辐射性、倍增性等特征。其中,先导性代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新方向。辐射性代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跨界融合,能对相关产业进行一系列拉动。倍增性代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成熟后发展会非常迅速。近年来,新疆遵循“政府引导搭台、企业主体运作、内外并购重组、创新要素推进、资源政策保障”的宗旨,以产业与信息化发展组合拳为抓手,从积极培育新业态、新平台、实施重大项目、推动集聚发展、深化开放合作、集聚创新人才等5个方面提出了13项具体工作举措。
1.2财税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是财税政策有助于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本。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科技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从创新研发到生产再到推广应用,需要大量资金、人力、时间的投入,同时也会面临许多风险。为了抵御这些风险,政府采取事前和事后的激励手段,通过财税支持政策减轻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二是财税政策有助于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政府补助是一种提供式的先期鼓励手段,它以现金补助等方式对企业进行直接的弥补,是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一种主要方式。政府通过财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引导企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其研发技术手段,提高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新疆凭借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为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
2.1新能源产业
新疆具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新疆太阳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40%,位列全国第一;新疆风能总储量8.9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二。以哈密为例,当地年日照3170~3380小时,光资源优势突出,且拥有3个风区共5.16万平方公里,占新疆风区总面积的2/3。
尽管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在2010年之前,新疆还没有光伏发电,风电装机容量也仅为100万千瓦。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高度重视,新疆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继2011年哈密成立新疆最大的光伏产业园之后,新疆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在风电方面,2020年,哈密建成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除哈密之外,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等也建成了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集聚区。2022年新疆开工建设新能源项目182个、总装机规模5800万千瓦,风力和光伏发电投资增长3.3倍。截至2022年底,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中,新能源达到4066万千瓦,占比为36%。其中,风电和光伏分别贡献了2615万千瓦、1451万千瓦。目前,新疆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之一。
2.2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既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新疆丰富的硅、铝、钛、锂等矿产资源为发展新材料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硅基新材料生产方面。2021年新疆光伏硅基新材料产量46.94万吨,增长了30.9%。而且新疆的多晶硅企业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与数字化,产量占全国58%。(2)铝基新材料生产方面。我国电解铝的产量、销量均超过全世界的50%,而新疆是全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基地,现有8家电解铝企业(其中一家上市公司),核定产能为680万吨/年,约占全国的19%。(3)钛基新材料生产方面。新疆钛和镁的资源较为丰富,仅哈密的钛矿查明储量就超过36.5亿吨,而且较低的电价也为钛、镁及其合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新疆现已形成2万吨高性能钛及钛合金新材料、5万吨金属镁的生产能力。
2.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强基”工程。目前,新疆初步形成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制造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带动融合应用发展格局,构成乌鲁木齐云计算产业基地、昌吉六号信箱、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三大数据中心集群。同时,新疆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其增加值从2017年的2548.56亿元增至2022年的4906.92亿元,年均增长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占GDP的比重也由2017年的23%增至2022年的28%,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日益凸显。
2.4生物医药产业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新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新疆共有1917种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等药材。其中,传统维吾尔医常用药材有500多种,哈萨克医学古籍记载药物1106种,传统蒙药药材801种。由此,新疆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新药研发和中药材深加工,大力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民族药。2021年,新疆中药民族药企业的销售额为30亿元,其中多种中药民族药单品年销售额上亿元。不仅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也打响了新疆药品品牌,并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3现行财税政策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在促进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出台了相关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财税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3.1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不足,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
由于新疆经济基础配对薄弱,财政资金相对匮乏,财政自给率较低。因此,财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这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改造、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投入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企业进行有效的研发活动,使其研发能力不足,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和规模扩张。同时,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可能导致产业集聚效应不足,难以形成产业链配套和服务体系。企业难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影响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限制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3.2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具有差别化,南北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
财税政策具有差别化可能导致一些地区由于政策倾斜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面临政策劣势,进而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疆经济现状主要以高碳石化资源为主导产业,北疆主要发展重工业,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南疆主要发展轻工业,以“纺织产业、化学纤维产业、中医药种植”为主;整体呈现重工业过重、轻型产业过轻的产业结构。而新疆大力发展重工业以及煤炭、石化产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地区产业过度发展,而其他地区则发展滞后,造成南北疆产业发展不平衡。
3.3财税政策缺乏个性化支持,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构化
财税政策缺乏个性化支持,导致新疆区域内产业过于相似,缺乏特色和竞争力,致使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新疆地域辽阔,各地区间资源要素流动可能受到行政边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各地区难以实现产业分工与合作。同时政府缺乏对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一些地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盲目跟风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导致产业结构相似。
4政策建议
应当进一步优化财税政策,促进新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进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1加大新兴产业财政投入力度
受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经济结构转型困难和投资环境风险等因素共同影响,导致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因此,应当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促进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通过增加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为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通过设立奖励,确保资金有效投入到关键领域,推动产业项目落地与发展。四是通过设立科研基金、建设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举措,推动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4.2制定更加公平的财税政策
为了更好地发挥财税政策的积极作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政策,促进南北疆产业协调发展。因此,政府要合理分配财政资源,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南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南北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投入相对均衡。其次,加大财税政策对教育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高南北疆产业人才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税负等措施,优化南北疆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流入。
4.3制定个性化的财税支持政策
为了促进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均衡发展,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既要制定共性的支持政策,又要根据企业诉求,制定“一企一策”的个性化政策,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对于高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要给予精准的政策支持,促使其尽快地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例如,在新疆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对园区内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土地使用优惠、基础设施配套支持等。同时鼓励新疆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新疆丰富的能源资源,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李文军,郭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挑战与应对[J].经济纵横,2022,(08):6575.
[2]林莉,薛菁.“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现代化中的税收功能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37(08):1630.
[3]任玉.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的效应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21.
[4]宋大伟.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03):328335.
[5]刘晓丽,张波.税收政策支持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17,(0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