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化视角探索知识本质
2024-08-05张建飞
[摘 要] 教师所秉承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来说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教师若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问题的解法探索上,就很难真正揭露知识本质,而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结构化体系上,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以“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复习教学为例,从现状分析、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及教学思考等方面展开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结构化;知识本质;复习;一次函数
科学本为统一体,将它划分成各门学科并非由知识本质所决定,而是迫于人类认知的局限与实际需要,从本质上来说,数学、物理、化学、人类学、社会学……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众多学科中,数学的内在统一性更为明显. 从结构化的视角探寻数学知识本质,一方面能让学生从简约的维度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增强对知识检索与记忆功能,为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夯实基础. 本文以“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复习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基于结构化视角探索知识本质.
现状分析
1. 知识的“间断性”与“结构化”间的矛盾
虽然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受课时的局限性影响,教学内容分散的问题一直存在,这种知识的“间断性”与新课标所倡导的“结构化”理念形成了冲突. 为了处理好这一矛盾,教师可结合学情与教情,从结构化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深入探索中发现知识本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得结构化的思维.
2. 课堂过度开放致使教学主线不明朗
课堂中,有些教师虽然具备了基于结构化视角揭露知识本质的意识,但课堂上因为过度强调“开放”导致教学主线不明确,学生只能获得一些缺乏有序组织的零散知识,严重影响了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关注单元、章节知识间的联系,强化主题或板块教学,可将零散的知识点聚合到一起,实现知识的整合.
教学分析
1. 内容梳理
对学生而言,一次函数属于常量到变量的一次飞跃,也是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桥梁,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揭露函数的本质. 复习教学更能体现知识的结构化特征,是促进学生思维结构化发展的重要机会,将一次函数与相关的知识罗列到一起,可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视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一次函数,构建模型的同时揭露图象性质与方程以及不等式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完善认知结构.
本章节究竟涵盖了哪些知识点呢?这是课前需搞清楚的问题.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笔者对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形成图1.
2. 学情调查
部分教师认为本节课并不好上,因为知识点比较多且散,很难将那么多内容聚拢到一起. 为了避免炒冷饭,教师可在课前做一些“功课”,如设计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学情.
问卷主要包含了如下几项内容:①本章节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概念、图象与函数的应用等,哪些是你觉得比较容易掌握的?②复习本章节知识,你希望老师在哪些方面给你更多的帮助?如梳理知识点、练习讲解或学法指导等. ③你觉得本章节比较难的地方在哪里?如运算、图象性质或题目比较繁杂等. ④你认为本章节的难度系数有多大,由低到高为1分-5分,你评几分?⑤面对难题,你怎么办?⑥你对自己在本章节的学习评价是什么?
调查结论显示,58%的学生认为一次函数的难度较大,对自己应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不高,认为自己需要在解题方法与学法指导上得到教师的帮助.
教学设计
1. 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有课前调查作为学情分析的依据,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因此不需要拖泥带水,课堂伊始教师则可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学习.
师:大家已经学完了一次函数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就针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 首先从知识点方面来看,我们可将一次函数相关的内容聚合到一起,进行整理归纳;其次从记忆方法上来看,想要深刻理解知识点,关键在于揭露知识本质,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现在,我们就开启一次函数的复习之旅.
设计意图 基于课前调查的结论,设计复习方案,不仅理据清晰,还为基于结构化视域梳理知识、揭露本质做好铺垫. 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简洁明了,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对本节课将要探索的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
2. 背景探索,进入状态
问题 如图2所示,直线l在直角坐标系内分别和坐标轴相交于点A(8,0)与点B(0,6).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图象的观察,首先让你想到求什么?
生1:我的第一反应是求直线l的解析式.
师:你会应用哪些知识与方法来求解直线l的解析式呢?
生1:鉴于直线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我会选择待定系数法来求解直线的解析式.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2:还可以从数形结合或函数思想等角度来分析直线的解析式.
师:通过你们的描述,可总结为从知识、方法与思想三个层面来获得直线的解析式.
设计意图 教师以一个开放性问题成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进入深度思考与探索状态,此为一个激趣启思的过程. 学生从这个问题中感知了直线解析式的数形关系,为形成结构化的思维夯实了基础. 通过对此问的探索,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维度分析问题,为形成多元化开放性思维打下基础.
3. 变式应用,灵活思维
变式1 假设点C位于OA上,以BC为折痕翻折线段OB,使得点O刚好处于AB边上的点D. 根据这个条件,你首先会想到求什么?
生3:第一反应是求点C的坐标.
师:求点C的坐标需用到哪些知识与解题方法?
生4:可借助全等变换,从勾股定理与设元等角度分析问题.
师:哪位同学能从知识、方法、思想的角度归纳?
生5:知识层面主要涉及图形的翻折问题,方法层面主要应用到方程和勾股定理,思想层面则涉及全等变换及方程思想.
生6:我的第一反应是求点D的坐标,主要从坐标法出发,具体的解题方法为应用构造思想作坐标轴的垂线.
……
设计意图 图形翻折与全等变换有着直接关联,在坐标系中探索翻折问题的方法较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问题怎么变化,全等为翻折的本质. 学生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思维结构化的外在表现. 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越深入,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就越深刻.
变式2 将AB这根线段围绕点A进行顺时针旋转,当转到90°时,点B,E刚好重叠. 对此,你最想求什么?
生7:首先想到求点E坐标,过该点向横轴作垂线,即可揭露点E的具体位置.
师:此过程涉及哪些知识、方法和思想?
生7:知识层面主要涉及求点的坐标、图形旋转等;方法层面主要涉及通过垂线构造全等;思想层面主要涉及模型思想与构造思想.
设计意图 不论是翻折,还是旋转,均揭露了图象变换和全等之间的关联,只要弄清楚朝哪个方向旋转,问题就能顺利解决. 随着对图形的探索,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模型观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变式3 观察图3,若将图中△ABO围绕着点O进行逆时针旋转90°,可得△FKO,若FK与AB交于点G,那么点G的坐标是什么?
生8:想要解决此问,关键在于联立直线FK与直线AB的一次函数关系,构建方程组即可.
师生活动:本题从知识层面来看是求交点问题;从方法层面分析,用到联立方程的思路;从思想层面来看,主要涉及方程思想等.
设计意图 随着复习的推进,学生的思维从研究单线问题逐渐过渡到探索双线问题,此为一次知识的迁移. 在教师的辅助下,学生对知识、方法和思想进行总结回顾与梳理,在凸显结构化教学的同时有效揭露了此类问题的本质.
变式4 保持变式3的基本条件不变,添加条件如下:若点M位于AB上,过点O作ON⊥OM,交KF于点N,连接N,M得△NMO,这些条件让你想到什么问题?
生9:我可以证明△NMO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并探究其面积的最小值.
师:非常好!现在我们就围绕△NMO面积最小值展开讨论.
学生合作交流,最终提炼出如下两类解法:①将求面积最小值的问题转化成探索直角边最小值的问题;②借助函数来描述三角形的面积. 随着探索的深入,学生最终一致认为借助“垂线段最短”实施解题更科学.
设计意图 这一系列的变式,伴随着点、线、面的不断深入研究,成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建构出一套解题方法. 难度逐渐增加的四个变式独具匠心,不仅将课时内容有机地整合成问题,还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解题过程中逐渐结构化. 学生真正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一次函数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教学思考
1. 知识结构是设计教学的载体
复习教学的第一步是厘清知识结构,明确章节所拥有的具体知识,搞清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是揭露知识本质,彰显结构化教学意义的基本载体. 从整体视域设计结构化复习教学,需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螺旋式上升作为基本目标,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为进行认知的同化与顺应奠定基础.
从知识、方法与思想三个层面梳理与总结教学内容,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厘清知识结构,还能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应用意识. 如本节课从一次函数的内容出发,结合各个问题的探索方法与涉及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并对一次函数相关的知识、方法及其实际应用有了深刻的理解.
整体来说,学生学习一次函数不再局限于探索某一个知识或解决某一道试题,而是将思维拓展到知识间的联系. 拓展问题与应用变式,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最终构建完整的一次函数知识网络.
2. 学情是确定教学难度的根本
“以学定教”是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基础,充分了解学情是确定教学难度的根本,也是构建良好学习结构的关键. 所谓的学习结构指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间的内部与外部联系,其中内部联系指知识与知识的关联情况,属于知识的纵向发展关系;外部联系指思想方法或学法上的关联情况,属于知识的横向发展关系.
从本节课来看,图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过程,需学生分别从知识的结构化关联出发,将问题转化成关于“关键点”定位的分析,此为知识的结构化学习过程,属于知识、方法、思想等维度的结构化.
鉴于本节课为单元复习课程,需要学生将一章节的内容整合到一起,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对单个问题的解法探索无法满足这一目标,而题组模式的解法分析与思想提炼则能弥补单个问题的不足,满足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实际需要. 如拓展变化一个图形,不仅能巩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还能揭露知识本质,让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总之,基于结构化的视角探寻知识本质需经历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一节成功的课并不一定是教学手段有多高超,但教学理念一定是先进的. 在复习课型上应用结构化理念实施教学,可帮助学生从整体视域上构建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促使结构化思维的形成,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