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处
2024-08-02罗莹
导语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带来春天的讯息。文人们的诗情,也随着春日美好的光景静悄悄醒来,从心头到笔尖,独一份的盎然春意与深深情致被留存于诗词中。最是一年春好处,且看万紫千红,且惜春光无限,且待风起时吟诗品词。
文学初探
春之意象
春草
在文人眼中,春草是多面的,它微小、坚韧、顽强、连绵不尽,是生生不息的象征,因此成为文人笔下展现春日活力和顽强生命力的典型意象。而伴随春草出现的春日风光,往往容易让文人触景生情、怀乡思人,春草因此又成为寄托离情别绪的载体。像李白这样潇洒的诗仙,也会在送别时吟出“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这样的诗句。
春花
春来百花开,恣意盛放的鲜花是青春、美好的象征,文人青睐以花为意象表现欢喜之心、闲适之情,如孟郊进士及第后写出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以花之意象表达了畅快欢愉的心情。有花开就必然有花落,落花意象则往往被文人寄寓对生命流逝的困惑,对繁华不再的感慨,以及惜春、伤时的惆怅。
春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王安石的诗中,春风是报春的使者,它周游大地,带来万物复苏的信号。因此,在古诗词中,春风意象常以清新、明媚、柔和的状态出现,代表着新生、希望、活力与顺遂。春风也常与其他意象组合出现,如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如果没有春风的点缀,鲜花、美人都会少了点韵味。
春雨
春雨洗涤旧尘,带来新生,它在大地回春之时浸润土壤,滋养万物,使得五谷得以在秋天丰收。春雨意象因此包含浓浓的喜春之情,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就是对春雨润物的赞美和喜悦。此外,春雨如丝如缕、淅淅沥沥的特点,与人的离别相思之情极为契合,因此它也常被赋予惜春惜时的情感意蕴。
这些关于春天的古诗词中常见的四个意象,在具体使用中,它们有时作为主要意象单独出现,寄托着文人的情思;有时与其他意象组合相辅相成,共同绘就草长莺飞的春天。
诗词探析
春之多姿
一顽强高洁的萋萋春草
春 草
[宋]刘 敞
春草绵绵①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②。
似嫌车马繁华地③,才入城门便不④生。
注释 ①绵绵:形容草生得茂密,连绵成片。②荣:本指草本植物的花,这里指抽芽;一作“茎”。③地:一作“处”。④便不:一作“不见”。
/ 解 读 /
意象刻画:《春草》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着力刻画春草这一意象。一个“乱”字,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在溪水边还是在原野上,春草毫不挑剔,天涯海角皆为家,恣意地发芽、生根,绵延生长。春草看似平凡,却保持着“春风吹又生”的顽强,洋溢着生命最本真的气息。
借物抒情:在人来人往、建筑密布的城内,草的生长条件受到限制,可后两句中,诗人笔下的春草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情感—似乎是因为它自己厌倦城内车水马龙的繁华与喧嚣,所以才止步不前,由此在前两句描写其顽强生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春草甘于寂寞、不迎合世俗的品格。咏物是为抒情,诗人将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寄寓在春草中,借咏春草之由表达了自己鄙弃世俗、乐于归隐的品性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珍贵易逝的明媚春光
玉楼春①·春景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②迎客棹③。绿杨烟④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⑤。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⑥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⑦。
注释 ①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归朝欢令”等。②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有皱褶的纱。③棹():船桨,此处代指船。④烟:指薄雾。⑤闹:浓盛。⑥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⑦晚照:夕阳的余晖。
/ 解 读 /
这首词上阕写尽春日风光,起首以一个“好”字奠定了春景的基调,又借泛舟游湖、水波迎客道出了词人迎春的喜悦之情。三四句以杨柳、杏花这两个常见的意象描绘春景,“绿杨烟外”与“红杏枝头”相互映衬,将色彩斑斓、绚烂缤纷的春景呈现出来。而后句一个“闹”字,更可谓绝妙。杏花本是静态的植物,“闹”字却将其拟人化,赋予其动态之姿,让人脑海中浮现出红杏在枝头竞相绽放、争妍斗艳的闹春画面。杏花被写“活”了的同时,生机勃勃的春意与词人的欢愉心情也就被点染出来了。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赞该句:“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下阕笔调一转,过渡到惜春寻乐的感慨情怀。“恨”“爱”两字对比,写出词人的喟叹之情,只恨浮生若梦,人生苦短,因而宁愿舍弃“千金”也不能失去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机会。沉浸在如此可贵可爱的春景中,词人不禁持酒劝春日的夕阳多留一抹余晖。暮去朝来是自然规律,这样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用于此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行乐须及春”的感慨,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留恋可见一斑。
三润泽万物的潇潇春雨
喜 雨
[宋]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②千嶂翠瑶③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④更无瓶。
注释 ①畴:已耕种的田地。②摩:摩擦,接近。③瑶:美玉。④甑():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 解 读 /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景物、人物,多角度描绘出春雨带给诗人的喜悦之情。
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雨后溪水流动发出震天动地的声音,“动地声”既点明春雨之丰沛,也呼应了前句人们的兴奋之情。颔联运用两个比喻刻画雨后景物,诗人将近处的万亩禾苗比作青色锦被,将远处耸立的山峰比作碧玉屏风,远近结合,使画面生动立体,呈现出天地万物在雨水的冲刷和滋润下生机勃勃的景象。颈联继续写雨水之大和人们的欣喜之情,首句一个“遥”字,描绘出虽然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但人们仍然大声对话的欢欣,后句鹭鸟被折断的树枝惊飞的场景则暗示树枝积水颇多。尾联一改开头之喜,转而写愁情,实则是以愁衬喜,通过今夕对照反衬出诗人对丰收年景的憧憬之情。
纵观全诗,诗人使用的意象很多,其中田地、青山、溪水、鹭鸟为视觉呈现,雨声、溪声、人语声为听觉效果,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将生生不息的春日景象展露无遗。
拓展活动
春之游乐
跟着诗词去打卡
古时盎然的春意里,有充满生机的烂漫美景,有不同凡俗的情怀品质,也有欢欣畅快的独特情致。如此多姿的春天,不只存在于文人笔中,更在我们的眼前脚下。人勤春早,莫负春光,跟随以下诗词,一起在自然万物中,打卡春之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