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不懂烘焙
2024-08-01曾园
前《南都周刊》、《新周刊》主笔。从事茶文化研究与写作多年,现在西双版纳筹备茶学院。出版过《词的冒险》、《茶叶侦探》等书。
历史上,以汉口港为国际茶叶集散地,形成了羊楼洞(湖北赤壁)与渔洋关(位于宜昌市五峰县)两大茶市。汉口茶市之所以超越上海,就在于红茶贸易衰退之际,砖茶仍有市场。
清光绪年间,美国茶师曾至鄂西产茶区域考察,评价鹤峰红茶“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浸汁程序较优。”
这位美国茶师的评价与陆羽类似。早在唐代,陆羽《茶经》开篇《一之源》说:“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讲茶叶产区的《八之出》,第一句是“山南,以峡州(宜昌)上。”《国史补》中提到“峡州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簝”四种名茶(还没有算上产量极低的小江园),当时唐朝境内,名茶品种最多的就是峡州。
据周靖民先生考证,“巴山”即五峰。在陆羽《茶经》撰写之前,西晋《荆州土地志》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汉时五峰属武陵管辖。可见五峰茶一直受到重视。
五峰(东经110.67度,北纬30.20度)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邻近长江干流和湖南省。其境东邻宜都市和松滋市,南抵湖南省石门县,西与鹤峰县、巴东县接壤,北与长阳县毗连。五峰全境皆为山区,属武陵山支脉,系云贵高原东延部分的尾部地带,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86.3%,其中海拔1 200米以上的高山占44.8%。五峰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山地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符合黄金茶产地标准。
在历史文献中,峡州所产小江园茶极为有名。唐诗人郑谷写过一首《峡中尝茶》: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唐杨哗《膳夫经手录》记载:“夷陵又近有小江源茶(即小江园),虽所出至少,又胜于茱萸簝矣。”五代毛文锡《茶谱》中记载:“峡州小江园……皆茶之极品。”
以稻米为食,以茶叶、桑蚕等换取日用物资,是长江流域人民的生活方式。但时代变迁,朝代更迭,治乱循环之间茶行业生产链断裂,制茶工艺频频失传,这是很多名茶区存在的现象。明代刘升《碧涧采茶》记载,当时宜昌居然已经“俗不善制茶。自先父请告归里,辟园数亩,名日碧涧。适陶孝廉孝若自祁门秉铎归,日相讲求,采焙得法,不异阳羡、虎丘也。”意思是说,明代宜昌本地人已不会制茶,从祁门(著名茶区)归来的陶孝若懂工艺,认真做了,宜昌茶的质量不亚于当时最好的茶。谈迁《枣林杂俎》一书列举各地贡茶,“湖广贡”条目下,已无峡州茶的名字。从另一角度看,明代贡茶已成苛政,督茶官层层加码,茶农民不聊生,非贡茶区的农民负担反而更轻一些。
进入清代,诗人顾彩1740年(乾隆五年)在《容美纪游》中有一首采茶歌讲渔洋关茶区采茶日渐繁忙:
采茶去,去入云山最深处。
年年常作采茶人,飞蓬双鬓衣褴褛。
采茶归去不自尝,妇姑烘焙终朝忙。
须臾盛得青满筐,谁其贩者湖南商。
好茶入得朱门里,瀹以清泉味香美。
此时谁念采茶人,曾向深处憔悴死。
采茶复采茶,不如去采花!
采花虽得青钱少,插向鬓边使人好。
此时茶行业虽然又忙碌运转起来,辛苦劳作的采茶女却“飞蓬双鬓衣褴褛”,“曾向深处憔悴死”,生计依然艰难。
《容美纪游》还记载:“诸山产茶,利最薄,统名+EQrmuEVqLcF/PiO0lsACVDYwRQFP2t5HWkZZ00tZrw=垌茶。上品者,每斤钱一贯,中品者,楚省之所通用,亦日湘潭茶,故茶客来往无虚日。”可以看出制茶技艺没有丢失,茶叶分级井井有条,茶农生活困苦,茶商应有些利润,产业链未断裂。乾隆二十八年《永顺府志》卷首《上谕》载:垌茶“四邑皆产,而桑植(县名)为多。味较厚,土人不谙制造,柴烟烘焙,香气损矣。”上谕大抵是乾隆想当然写的。乾隆不懂南方茶工艺,以为“柴烟烘焙”是不懂制茶。其实“柴烟烘焙”是市场要求,否则不会“楚省之所通用”,“茶客来往无虚日”。
一般人认为烟熏会带来焦糊味道。但金华火腿(或伊比利亚火腿)的烟熏带来的烟香味非常迷人。工艺正确的茶叶同样如此。众所周知最出名的烟熏茶是福建正山小种,不过湖南的烟熏茶也很有名气。宁乡烟熏茶历史悠久,最佳者沩山毛尖被收录于《中国名优茶地图》。刘少奇是宁乡人,特别喜爱沩山毛尖。毛泽东是韶山人,嗜饮烟香茶。在湖南,这两种茶还有细微的差别。烟香茶与常见的烟熏茶虽同源,但还是有原材料和工艺区别。采茶时间、茶叶杀青焯水与否、茶叶揉捻程度、茶叶过烟工艺不同。工艺上要求松果、枫球等五种以上的特殊材料燃烧后上七星灶过烟。
渔洋关茶区的茶价格低的原因可能是茶客翻山越岭,运输费太高,茶价只能压低,否则不好卖。
汉口开埠,覆盖鄂西南与湘西北的渔洋关茶区接通全世界,茶农的生计有了起色。渔洋关茶区茶叶品质虽好,自古以来生产的是绿茶,无法对接国际市场上最稀缺的红茶需求。熟悉国际行情的广东商人林子成、卢次伦等人携江西技工来此创制“宜红”,在汉口市场一炮打响。
此时渔洋关处于鼎盛时期,有“小汉口”之誉。多个码头木船聚集,一百多条木船一字排开停靠在岸,彻夜装船。入夜,码头仍灯火通明,吆喝号子此起彼伏。黎明时分,船队披红挂绿,在阵阵鞭炮和祈福声中一并扬帆顺流而下,场面蔚为壮观。当年宜都港码头苦力留下的顺口溜留下了茶贸兴旺的侧影:“日守河坎,夜望孤洲”,“蹲街檐,喝冷酒,坐在家里休想有事做”,“升升米,把把柴,今天吃了,明天又再来。”兴旺起来的茶叶贸易给了最底层民众一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