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聚名士,茶宴荟风流
2024-08-01程香
“茶·文化”主题茶会
时间:2024年3-4月
地点:中国台湾·台北春在
茶人:「清香斋」主理人解致璋
「小慢Teo Experience」主理人谢小曼
「紫藤庐」主人周渝
「王德传茶庄」主理人王俊钦等……
去年秋天,“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开幕,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555件代表性藏品,讲述一片东方树叶沟通中华上下数千年,连通世界东西南北的传奇。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策展人王光尧自豪地说:“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都源自中国——一种类似闽南话读茶字(读作Tey,英文tea的发音借鉴于此),一种类似汉语发音(读作cha)。所以展览结束语用了一句闽南方言‘噢茶去’,意思是吃茶去。我们希望和观众共品人间有味。”
今年春天,在海峡对岸的台北,一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私房名品展和多位名家主持的茶席飨宴,正式在台北“春在”空间中徐徐展开。同时,“春在”创办人、知名国际古董专家陈仁毅先生也分享了三十年来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所见的珍藏名品,和收藏同好分享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这次茶会,“春在”邀请了台湾几位知名茶人来执壶布席(或担任特别嘉宾):「清香斋」主理人解致璋、「小慢Tea Experience」主理人谢小曼、「紫藤庐」主人周渝、「王德传茶庄」主理人王俊钦,还有几位新生代的茶人,一天一席,各具特色。
“能把这几位台湾茶界的山头邀来做茶会,并和我们的主题展览结合,应该算是台湾挺难得的茶叙雅集活动。而来参加的客人是我们特别邀请来的古董艺术爱好者和茶友,品茶、看展,聊聊古代器物和东方美学。”茶会发起人陈仁毅告诉本刊记者,“早在1 7年前,我们在上海春在花园做的第一场茶事活动,就是由清香斋解致璋老师亲自带领团队跨越海峡到上海执行的,那是一次将台湾茶人精神与文化品牌相结合的活动,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一个创举。”
17年后的春天,“春在”再次邀集台湾知名茶人来执壶,各方好友来品茗、看展、并亲自体验文化分享,一叶聚名士,茶宴荟风流,不仅是形式上的品茶,而是更具有文化内容高度的雅集活动,是为记之。
以下为《茶道》对茶会发起人、“春在”创办人陈仁毅先生的专访。
对话陈仁毅
《茶道》:陈先生好,在这样春日迟迟的春天,“春在”茶事似乎更合适宜,也格外浪漫!请您谈谈举办此季茶事的初衷和想法,以及“春在”茶事与其它茶会的不同之处。
陈仁毅:与其说是茶会,不如说是老朋友的聚会。其实这个茶事活动我们已经行之有年了,每年春节过后,大家相约一聚,互道平安,喝喝茶,暖暖心,算是开春的一个例行暖春茶会。
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可能就是我希望这个茶事更有养分一点。所以我把上世纪90年代的欧洲文人沙龙聚会的概念放进来,每一次的聚会,都设置一个小主题,在吃茶之外,人们还可以互相交流,谈谈品味、谈谈生活、谈谈艺术,让社交更有意义一点。而茶,在这其中一定是最温暖的串联。
《茶道》:邀请的几位老师堪称台北顶级茶界大咖,请问是以什么样的邀约缘由得以让几位老师欣然同意?
陈仁毅:台湾其实很小,这些顶级茶界大咖其实都是我的老朋友,都认识二三十年了。聚会如果不熟,就失去了本质了,所以从席主到客人,我们邀的都是老友。包括清香斋的主理人解致璋、小慢Tea Experience的主理人谢小曼、王德传茶庄主理人王俊钦、紫藤庐主理人周渝,以及庆宜、天眷、杰鸣、镕璞、念慈等台湾新生代茶人,还有之前拿过台湾茶艺冠军的资深茶人。
很开心的是,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不同风格的茶人茶席,不同地区的茶种,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一杯茶的分享,让所有来的朋友,在纷扰的日常过后,得以在茶汤中欣赏那种静下来的美感,重新去审视古代文化的美好。
《茶道》:客人们对这样结合古董鉴赏的茶事活动反响如何?
陈仁毅:其实在这次茶事,我用“春在”的古董资源做了一个小展。起因是北京故宫去年秋季的主题展览叫“茶·世界”,我们则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茶跟文化分开来讲,总的来讲,是从生活上升到文化、人文、艺术和品味,客人反响很好。
以前我们曾经办过那种大型茶会,一次就是五席到十席,热闹是热闹,最后就变成鸡尾酒会了,客人之间话题也谈不到一起,喝的茶呢,其实在纷纷扰扰间已经失去了茶的滋味,也就是那种让人心境安定的特质。所以我们这次就想变一变,一天就找三五好友,再加上一个很懂茶的老师来分享一席茶,讲讲茶的知识,加上我和同事讲讲艺术品的故事,客人能够知道更多东西,会更圆满一些。
《茶道》:在此次茶会之前,春在是否曾举办过茶事活动?
陈仁毅:其实“春在”一直在做跟茶有关的活动。早在2007年,我们正在上海做“春在”当代设计品牌,在上海闵行区做了一座花园会所,有自己的园林空间场域,那时候就请来解致璋老师,希望把茶席文化推广到不同的地方去。她带了四五十个弟子,带着所有的道具从台湾飞到上海,在花园会所办了一个大型的茶会,连续几天,来了非常多国内外的好朋友。
那一次的茶文化活动,是一次把茶会、茶席、茶事定调在人文品味和高雅文化这一个层次里面的美好记忆,距离今天也超过17年了。
今年的茶会上,我跟谢老师还聊起这个事情,我们惊奇地发现,哇,今年来参加茶会的竟然还有好几个都是17年前去过上海茶会的老朋友,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每个人都跟小孩子一样,开心得不得了!
责任编辑/吴少于 美术编辑/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