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茉莉“追香人”

2024-08-01杨巍

茶道 2024年5期

“梅花宜冷君宜热,一样香魂两样看。”如同梅花之于隆冬,茉莉是夏日的芳华。它的鲜灵馥郁,令诗人深情地将其“列作人间第一香。”

郭斌,福州茉莉花膏古法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从孩提时代到如今年逾花甲,他的生活里总是萦绕着茉莉的芬芳。或盆栽,或簪花,或插花,或窨茶,或合香,或制香膏……这缕熟悉的香,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他,像追梦一样追香。一朵茉莉,一生莫离。

循香而去

如果当时顺利地东渡日本,拜在世界茶叶香气大师山西贞教授门下学习,郭斌现在很可能会是茶叶风味化学领域的学者。但,命运之手却把香花递给了他,让他循着花香,步入香气的世界。

郭斌的祖宅在福州南台岛万春巷一带。在他儿时的印象中,不论是门前庭院,还是附近的长安山,都栽种着茉莉。炎夏傍晚,凉爽的晚风里都裹着沁人花香。1 940年,曾来福州小住的著名文学家施蛰存,就曾留下“仓前山下路天斜,茉莉新开满院花”的芳香记忆,而南台也因广植茉莉而被称为“琼花玉岛”。

郭斌坦言,自己走上“追香”之路,深受母亲的影响。“她很爱花,最喜欢茉莉和兰花。”1 978年,高中毕业的郭斌正忙着找工作。母亲有个在市轻工局的同学提供了两家单位:一黑一白,黑的是油墨厂,白的是香料厂。“她(母亲)二话不说,就挑白的。”

那一年6月30日,郭斌正式上岗第一天就是夜班,做的正是茉莉花。茉莉总在夜里盛开。

勤学肯干,加之悟性高,郭斌上手很快。1980年夏天,上海市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轻专”)调香专业向全国招生,福建只有1个名额,郭斌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嗅觉和文化课考试。因十年“浩劫”,该专业人才断层严重,他的一个学长凭借优秀成绩也被破格录取。

三年的求学生活,郭斌接受了系统、全面的专业训练。他回忆说,学校里有两个专业的学生让人一目了然:包装设计专业,很浪漫;调香专业,晨读背英语单词时,一边背,一边拿着闻香条闻,见缝插针地练嗅觉。连买鸡蛋、苹果,也是像条件反射一样先拿起来闻一闻。“我们买任何东西都是先闻,别人(学校师生)一看便知是学调香的。”直到现在,郭斌仍是凡事先闻香,这是刻进骨子的习惯。另外,学调香的学生往往都很自律,烟酒不沾,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嗅觉的灵敏度。

不过,嗅觉只是调香师的“标配”,核心应是“创”。辨香、仿香、创香,循序渐进,均为一位调香师的必要修炼。

回归传统

1 984年,郭斌毕业后又回到了香料厂,将自己所学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在厂里上班的日子里,两个学长成为他“追香”之路的引路人:“厂长徐再生和车间主任葛恒发,他们都毕业于上海轻专香料专业。”

他们亦师亦友,除专业指导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郭斌的人生轨迹。1993年,因旧城改造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茉莉花田消失,产业逐渐向广西横州转移。那时,厂里也面临改制。何去何从,郭斌深感困惑。

“老葛(郭斌对葛恒发的昵称)建议我回归传统,毕竟世代传承的制香技艺才最有生命力。他还送了很多书籍、资料给我。”中国人用香有5000多年的历史,祭祀礼仪、祛病辟秽、清洁美容、美化环境、颐养性情等等,皆用香。郭斌亲自为产品设计的Logo就是对悠久香文化的致敬。这是一个甲骨文的“香”字,“香,芳也。从黍从甘”(《说文解字》),字形“象盛黍稷于器之形,以见馨香之意。”“蒸熟的黍米盛放在器皿上,散发出甘美的香气,多有画面感啊!”郭斌深情地说。

中国传统制香用的材料,或植物,或动物,皆为天然原料。而现代调香术,则采用现代提取工艺,对数种乃至数十种香料进行调配。这些香料,既有天然,也有人工合成。受中国传统香文化思想及传统农耕、“自然农法”的启发,郭斌开始了香膏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探索。

中国制香素有家族传承的传统。福州郭氏家族与茉莉渊源甚深。自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郭百祯首创古法茉莉花膏,历1 10多年,传到郭斌,已是第三代。受家学之熏陶,他又遍览历代香学、花经、医书、药书及道家丹药典籍,并结合上海求学期间的专业理论与实践,从中梳理总结出“冷吸法”花膏制作技艺。

“不是所有的花都适合冷吸法。”郭斌指出,只有娇贵(提炼精油难度大、产量小、价格高昂)、香气浓郁、精油含量高的香花才能用冷吸法,气质花最宜。

所谓“气质花”,是指鲜花内的芳香精油随着花的开放而逐渐形成、挥发,如茉莉、素馨、兰花、梅花、栀子花、晚香玉等等。“体质花”则不然,芳香精油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花瓣中,未开放或开放,都能吐香。

天香开茉莉。香袭千年的茉莉,是福州的市花,也是古今东方女性钟爱的保养护肤、美容美妆的佳品以及欧洲顶级香水、化妆品的灵魂原料。

凝脂窨香

作为一项古老的花膏制作技艺,冷吸法成本高,且工序繁复,其原理与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技艺异曲同工,即利用茉莉吐香、油脂吸香进行窨造。“在木框的油脂表面,均匀地铺上含苞待放的茉莉,一层油脂一层花,重重木框,层层叠叠,直到油脂吸收茉莉精油至饱和。”

据郭斌总结,茉莉花膏古法制作技艺共由1 2道工序组成:油脂秘炼→鲜花采伺→筛花分号→平铺窨花→层层堆起→静置冷吸→通花散热→除花铺花→循环续窨→活萃提纯→地窞(dan)醇化→茉莉花膏

然而,最关键的却在于源头——茉莉花。郭斌分析,花的品质与品种、种植地的环境密切相关。茉莉品种,有单瓣、重瓣与多瓣之分。单瓣茉莉,香气馥郁,鲜灵度更高,是制花膏、窨花茶的理想原料。种植地区气候、温湿度、朝向等地理条件,窨造过程中花开放的程度,吐香平衡点、温度、时间的把控,都会影响花膏的品质。

油脂的调配,也深见工夫。古代制香膏用的油脂,多取自牛、猪等动物。但,在现代人眼中,这类油脂总觉得有点油腻。郭斌便尝试调配纯植物类油脂。经反复试验,他成功调制出以福建山茶油、非洲乳木果油及沙棘精油为主原料的油脂。三种植物各有所长,山茶油具修复滋润功能,非洲乳木果油可保湿滋润,沙棘富含VC、VA,抗衰老效果好。

柠檬黄的油脂,与洁白的茉莉亲密相拥。鲜花吐香,油脂吸香。一吐一吸,花魂入脂,花香沁人,清新安神,解乏解郁,很治愈。

药食同源,花药、香药亦同源。多部古代医典中,均有提及茉莉的保健功效,如《本草纲目》:“女人穿为首饰,或合面脂。亦可熏茶,或蒸取液以代蔷薇水”“蒸油取液,作面脂头泽,长发润燥香肌”“采花压油泽头,甚香滑也”。现代,亦有源自西方的芳香疗法。

关于茉莉花膏的使用,郭斌还归纳了一套程式:闻、香、悦、美。闻,细嗅香气;香,感受、品味香气;悦,香入鼻入心,悦鼻悦心;美,在茉莉香氛中感知美,获得美丽心情。

在茉莉花膏的基础上,郭斌还研发了茉莉花水、茉莉精油香皂等产品。而花也不止于茉莉,白兰花、玫瑰、瑞香、栀子花、橙花等香花,在郭斌的手中皆能脱胎换骨化为香脂香液,沁人心脾。

心手“香”传

“一万多朵茉莉,才能窨出1盎司花膏。”而除花铺花、循环续窨的过程,更是要重复36次。一瓶花膏,前前后后需要耗费90天方可制成。

制作花膏的过程,宛如一场修行。繁复的背后,却是郭斌对极简生活方式的崇尚与追求。

“一瓶膏,一瓶水,一块皂,香芬、护肤、清洁等个护问题都解决了。可能女性会讲究点,像我就用两块香皂,一块用来清洁,一块(香皂)用来洗澡,从头到脚搞定了。”

极简,是给生活做减法,倡导的是自然环保、轻松闲适、可持续的生活理念。“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山大,解郁是茉莉的核心功效之一。茉莉花膏既可护肤,又可安神助眠,心情还会变好,自然就有人愿意去尝试,进而慢慢接受它。”郭斌欣喜地看到,取材于纯天然植物材料的花膏、花水,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所认识、接受和喜爱。

匠心守艺,心手“香”传。如今,郭斌的两个侄女也肩负起了传承的重任,她们习艺,亦播香,让这一缕鲜灵的沁人花香,生生不息。大侄女郭婧雯,甚至把自己网名改为“郭茉莉”,心有热爱,岁月生香。

除家族传承外,郭斌还走进校园,到晋安区第二实验小学、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三小学,给孩子们带来一堂“活色生香”的茉莉花膏制作课。他还带着孩子们还走进茉莉花种植保护基地识花采花,深入花膏制作非遗工坊了解花膏古法制作技艺,传承流香千年的福州茉莉花文化。从2015年起,郭斌还连续8年组织30多场福州茉莉芳香研学,学员遍布海内外。

在郭斌看来,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窨制工艺是人类非遗,福州又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去年,福州还荣获了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因此,福州茉莉面向的应是全世界。而且,茉莉花膏古法制作技艺的传承及茉莉文化的发扬光大,从来都不是一条单行线。

郭斌计划将牛角梳、漆艺、软木画等福州特色非遗融入茉莉花膏。“牛角梳去皱效果好,女生可用来按摩;大漆可作干泡台,可作空间装饰或装香膏的礼盒;软木画,滴一滴精油,可用作香薰。走跨界融合之路,才能把福州茉莉花这张芳香的名片打得更响,传得更远。”

责任编辑/杨巍 美术编辑/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