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士
2024-08-01
问:如何欣赏绿茶之美?
答:绿茶,中国最大也最古老的茶类。自汉代起,直至唐宋,蒸青团饼茶一直占据主流,且是贡茶的“标准样”。譬如,唐代紫笋茶、宋代“龙团凤饼”,皆深得帝王亲睐。其制法是先将茶鲜叶蒸熟、捣碎,然后装入模具拍压成型后,再烘干。
明代,朱元璋的一道圣旨终结了团饼茶的贡茶地位,芽叶保持完整的散茶渐渐崭露头角,萌芽于唐的炒青技术在此时也日渐成熟,像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西湖龙井茶、黄山松萝茶、六安瓜片等名茶,都是在明时出现的。所以,绿茶之美,美在形色,美在滋味。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这样品赏绿茶:“一杯上好的绿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茶叶仍然保持着绿色,挺拔舒展地在开水中浮沉悠游,看着就已经满眼舒服。凑嘴喝上一口,有一点草本的微涩,更多的却是一种只属于今年春天的芬芳,新鲜得可以让你听到山岙白云间燕雀的鸣叫。”
论品滋味,清代陆次之算得上龙井茶的千古知音。他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仍至味也。”
问:茶树的根系常与土壤中的菌类共生吗?
答:茶树的根系常与土壤中的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目前在红壤茶园中已发现外生、内外生和内生三种类型的菌根菌。外生菌根菌的菌丝只在皮层细胞之间延伸,而内外生菌根菌的菌丝,除了在皮层细胞之间延伸外,有的已进入细胞内部。内生菌根菌的菌丝可以透根表皮层,进入层细胞之间或细胞内。
问:如何欣赏红茶之美?
答:“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在其代表作《唐璜》中这样深情表白道。为何来自中国的武夷红茶会令他如此深情款款?红茶,诞生于福建武夷山的星村镇。我们知道,绿茶是通过杀青来阻止青叶红变,红茶则恰恰相反,就是要让茶青红变,形成“红汤红叶”的特点。
品红茶,重在品赏香气与滋味。正山小种,因松烟熏制,具松烟香和桂圆味,汤色红浓艳丽,是调饮奶茶的佳选。金骏眉是武夷红茶的传奇“新秀”。它的制作原料均为头春嫩芽,每制50zMi8zRKty9ZJeq2621z51ovNLLmsLHOnqud8gPhRQnY=0克就需要数万颗芽头。其色乌黑金黄相间,冲泡后,花香、果香、蜜香,次第呈现,滋味甜润鲜活,带花香蜜韵。
祁红的“祁门香”,举世闻名,它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瓦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茶。“祁门香”,似蜜糖香,又蕴藏兰花香。除好闻、好喝外,如果你喝的红茶有这两种现象:茶汤与茶杯相接处显“金圈”,茶汤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
问:红茶中的香气物质有多少种?主要有哪些?
答:在红茶香气中已发现超过300种挥发性物质。目前已鉴定的红茶香气成分大致有:芳香烃类、醇类、醛类、酯类、醚类、羧酸类、胺类、酰胺、酚类、萜烯类及其衍生物和杂环化合物等。其中以饱和与不饱和的脂肪族醇类、不饱和的脂肪族醛类、脂肪族酸类、脂肪族和芳香族酯类特别是内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和杂环化合物等古红茶香气成分的大多数。当然,红茶的香气特征并不是单由某一种香味所决定,而是由多种香味化合物综合形成的。
问:何为“岩韵”?
答:谈武夷岩茶必谈“岩韵”,这也是发烧友们最痴迷的。何为“岩韵”?清代汪士慎说:“初尝香味烈,再啜有余清。烦热胸中遣,凉芳舌上生”。(《武夷三味》)袁枚起初不怎么待见武夷茶,后来也被它成功“吸粉”:“余向不喜武夷茶……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随园食单一茶酒单》)。梁章钜将“岩韵”归纳为:“香、清、甘、活”(《归田琐记·品茶》),此四字至今仍是“岩韵”的经典概括。
问:霍山黄大茶外形很大,有—种高火香的焦昧吗?
答:霍山黄大茶产于安徽省西部的大别山区,包括霍山、金寨、六安、岳西等地,以产于霍山县的大化坪、漫水河及金寨县的燕子河—带的品质为优。
霍山黄大茶外形芽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似钓鱼钩,色泽金黄带褐,油润。因为传统的炒制与焙火工艺,内质香气具高爽的焦香;汤色深黄,滋味浓厚醇和;叶底黄中显褐。当地茶农夸张地将黄大茶形容为“古铜色,高火香,叶大能包盐,梗长能撑船”。
问:为什么有些绿茶或普洱茶的叶底会看到“红梗红叶”的现象?
答:这大多是因为杀青温度没有掌控好的原因。在杀青过程中,必须利用高温,使杀青叶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升温,达到酶的钝化临界温度。关于多酚氧化酶的钝化临界温度,一般认为是85℃。
在叶温升达酶的钝化临界温度之前,酶促反应相当剧烈。如果这段升温时间延长,变化量相对加多,杀青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变化可能出现“劣变”,产生红梗红叶。一般杀青技术要求叶温在1-2分钟内升达85℃以上,最长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否则,就可能出现红梗和红叶。
完成彻底破坏酶的作用后,叶温应及时下降,尤其是当杀青叶的含水量减少到60%时,叶温太高,嫩度高的个别芽叶和叶尖将会焦化。
问:什么称“毛茶”,毛茶还要进行哪一些加工?
答:鲜叶加工后的产品,称毛茶,有“毛糙不精”之意,属于半成品,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毛茶加工是整理外形,改造内质,也是提高品质的重要途径。毛茶加工目的是整理形状,去掉粗劣,促进达到应有的纯正。毛茶形状不整齐,或夹有杂物,或同属正茶而有品级高低不同。总体来说,毛茶加工有这些目的:淘汰不好的茶条(如过老的黄片和粗梗),除去劣质和杂物,提高纯净度,促进形状整齐;整理各种不同的形状,分别合并,使各种不同的茶叶分别成为各种花色,完全合乎标准;有些茶品需要拼配,划分品质等级,使品质纯净,好坏分明;去掉过多水分,适度干燥,使叶质缩紧,贮藏耐久。根据市场需求或蒸压成饼或砖、沱等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