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的探索与实施策略探究

2024-08-01黄书涛

考试周刊 2024年29期

作者简介:黄书涛(1997~),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研究方向:美术课程。

摘 要:文章探讨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重点分析了其理论基础、概念与原则及实施策略。文章首先回顾了杜威、蒙特梭利和皮亚杰的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儿童个性和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这种教育方式对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交技能的积极影响。还详细讨论了在不同环境中实施这种课程的策略,包括基于兴趣的学习路径设计、环境作为教学资源、反思性对话和评估,以及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文章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关于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理念的有价值指导。

关键词:儿童为中心;反思性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9-0147-04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教育的核心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儿童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思性课程的实施显得尤为关键,它旨在让学生通过反思和实践来深化理解。在教育领域,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但这种方法忽视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反思性课程设计鼓励儿童通过实践、探索和反思来深化理解,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构建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文章通过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的实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启发,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趋势,为儿童创造更加丰富、互动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一、 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基础

(一)儿童为中心教育的历史和理论基础

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基础,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运动,其中以杜威、蒙特梭利和皮亚杰的理论贡献为代表。这些教育家们的思想和实践,共同构成了现代儿童为中心教育的理论基石。杜威作为实用主义的倡导者,强调“学习通过做”的理念,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鼓励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蒙特梭利提出了自主学习和感官教育的理念;她强调教育应顺应每个儿童的自然发展节奏,通过精心设计的环境和材料,支持儿童在自主活动中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需求。皮亚杰的理论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促进其自然和积极地学习。基于这些历史和理论基础,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兴趣、需求和学习节奏。这种教育理念倡导创设支持性和丰富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通过探索、互动和游戏等方式自主学习,同时强调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

(二)儿童为中心的概念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 儿童为中心的概念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核心在于将儿童的需求、兴趣和个性放在教育活动的中心位置。这种方法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性,包括不同的学习方式、兴趣点和发展节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支持儿童全面发展的过程,包括他们的情感、社交、身体和认知发展。并且强调主动学习,鼓励儿童通过探索、实践和创造性思维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它支持根据儿童的兴趣设计学习活动,因为儿童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中学习最有效。此外,这种教育方式还促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和交流,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重视儿童的个人体验和反思也是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鼓励儿童反思自己的学习经历,从而建立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估能力。

2. 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学习效果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幼儿的多方面发展上。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在认知发展方面,儿童为中心的教育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情感上,这种教育方式支持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尊心。在社会技能方面,儿童为中心的教育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这种教育方式还强调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幼儿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这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意义。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还注重个体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每个幼儿的独特需求;这种教育方式通过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幼儿,从而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驱动。

二、 反思性课程的概念与原则

(一)反思性课程及其核心要素

反思性课程是一种动态的教育方法,它将重点放在了儿童的个人经验、兴趣和需求上,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思。这种课程的设计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更侧重于儿童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反思和实际应用。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学过程被视为一种持续变化、互动且适应性强的过程,教师会根据儿童的反馈和学习进展来不断调整他们的教学策略和内容。反思性课程的核心在于把儿童置于学习的中心,使他们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的引导和反思作用,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反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需求。同时,创设一个支持性和丰富的学习环境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课程鼓励儿童之间的互动学习,如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游戏,以促进社会技能和情感发展。教学的过程导向性强调了学习过程的价值,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反思性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支持他们在情感、社交和认知方面的全面成长。

(二)反思性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反思性学习是一个以儿童的思考和理解为核心的教学过程;它基于对儿童自然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深刻理解,将学习视为一个动态、互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在反思性学习中,儿童被鼓励去思考、质疑、探索和反思,而教师则起到引导、支持和促进这一过程的作用。反思性学习的原则包括尊重每个儿童的独特性、促进儿童主动学习的环境创设,以及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被放在首位,教育内容和活动围绕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进行设计。教师不断观察儿童的表现和反应,根据儿童的反馈来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反思性学习的方法强调多元化和互动性,这包括但不限于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角色扮演、故事讲述和创意艺术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旨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促进他们的社会、情感和认知发展。

三、 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的探索与实施策略

(一)在不同教育环境中实施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的挑战与机遇

在实施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时,不同的教育环境会带来各自的挑战和机遇,这种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深入的理解和对儿童发展的敏感性,以及能够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然而,在传统教育环境中,教师可能习惯于更为指令性和结果导向的教学方法,因此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教学可能会遇到困难。在资源较少的环境中,缺乏适合的教学材料和环境可能会限制这种课程的实施。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也是一大挑战,特别是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但这种课程模式也带来了机遇;它鼓励创新和创造性的思维,为教师提供了更多自主性和灵活性,使他们能够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来设计课程。此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儿童的兴趣,因为它更加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经验和内在需求。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能够促进教师和儿童之间更深层次的互动和理解,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实感;这种课程不仅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具体的实施策略

1. 基于兴趣的学习路径设计

兴趣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教师需要利用这一点,将兴趣作为持续有效课程设计的不竭源泉。在发展阶段,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学习需求,这意味着儿童的兴趣和认知能力随年龄和发展阶段而变化,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教师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构建知识的。当儿童对某个主题感兴趣时,他们会更积极地探索和学习有关该主题的知识,这符合他们的自然倾向和发展需要。皮亚杰强调,在儿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学习最为有效。兴趣可以驱动儿童探索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当学习活动与儿童的兴趣相结合时,他们更容易投入,并且更可能保持长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的理论中还提到了适应机制,包括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儿童将新信息融入其现有的知识结构中,而顺应则是调整现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信息。通过基于兴趣的学习,儿童能更有效地进行同化和顺应,因为他们更愿意接受与他们兴趣相关的新知识。与传统的课程设计不同,发展性课程更注重提供能激发兴趣的探索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实际感知,而后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分析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行为,并据此设计相关的生成性活动。在基于兴趣的学习路径设计中,教师需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素质:一是敏锐性,能及时发现和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二是选择性,对幼儿兴趣进行合理的筛选,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持续性,保持幼儿的兴趣并利用兴趣促进发散性课程的生成;四是平衡性,平衡兴趣与教学的关系,避免两极倾向,同时激发幼儿内部的学习动机。实际应用中,例如,若一个班级的孩子对昆虫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将昆虫这一主题融入科学、数学和文学的学习中。在科学课上,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昆虫来学习昆虫的生命周期;在数学课上,他们可以学习统计不同种类昆虫的数量。这种方法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呼应,强调在儿童感兴趣的领域中学习最为有效。

2. 环境作为教学资源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强调提供给幼儿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是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场所,更是通过亲身体验和对话性沟通进行交流的空间。环境的设计应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能够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鼓励他们乐于尝试并主动分享。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暗示性,可引导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方向。幼儿偏爱色彩鲜艳、能触动感官的活动材料。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活动材料时应有一定的目的和筛选意识,提供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而非仅仅追求娱乐效果。在雷焦艾米利亚教育理念中,提倡创造一个丰富、互动的学习环境,如在课堂设置一个小型植物园,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生长,从而学习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同时,考虑到幼儿园的大班额和师幼比例问题,安全管理成为一个挑战。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在活动中多给予幼儿关键的引导和帮助,创造安全的探索环境。这要求教师在材料提供方面适当放宽要求,同时控制危险可能性,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例如,在潘天寿艺术幼儿园的木工活动中,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全制度宣传,使幼儿在挑战性的探索环境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获得经验。环境的准备应具有鲜活性,以促使幼儿课程生活化,使幼儿受到有生活意义的教育。

3. 反思性对话和评估

反思性对话和评估作为一个关键环节,不仅涉及定期与儿童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更包含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参与的反思过程。维果茨基强调,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媒介;通过对话,儿童能够内化外部的社会语言,转化为内部的思维语言,从而促进认知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例如,教师可以每周末安排一次班会,让学生分享一周的学习心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还能够通过听取同伴的分享,获得不同的视角和反思机会。除了维果茨基的理论,反思性对话和评估也与德怀特的反思循环相呼应。德怀特认为反思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经验、反思、抽象概念化和主动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实际经验获得知识,然后通过反思这些经验来形成抽象概念,最后将这些概念应用于新的情境中。例如,在一个以植物学为主题的项目中,学生首先观察植物的生长,然后在班会上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形成关于植物生长条件的理论,并在随后的活动中测试这些理论。此外,反思性对话和评估还应包括多元化的评估方法;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估、同伴评估以及基于项目的评估等。这些多样化的评估方法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同时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

4. 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布鲁纳认为,通过探索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跨学科内容。例如,进行一个关于社区环境保护的项目,学生可以在地理、科学、艺术和公民教育等多个学科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可能需要调查社区的环境问题,这涉及地理学的知识(如地形、气候)和科学知识(如生态系统、污染的影响)。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如制作宣传海报)和公民教育(如组织社区活动)来增强社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除了布鲁纳的理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还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相吻合。加德纳的理论认为,人类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在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中,不同类型的智能被激活和应用,这有助于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实际案例中,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一个关于古代文明的项目,学生可以结合历史(了解不同文明的历史背景)、地理(研究古文明的地理位置)、艺术(重现古代艺术作品)和科学(探索古代技术和发明)等多个学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结论

在探索和实施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中,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儿童为中心教育的历史和理论基础,还探讨了这种教育方式对学习效果的深远影响。通过杜威、蒙特梭利和皮亚杰等教育家理论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是建立在尊重儿童独特性、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探索欲望的基础之上的。反思性课程的概念和原则进一步强调了教育过程中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反思。这种课程设计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注重儿童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反思和实际应用。在实施策略方面,我们讨论了如何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从基于兴趣的学习路径设计到环境作为教学资源,再到反思性对话和评估,以及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这些策略都体现了对儿童为中心和反思性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居妍.基于儿童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J].教育评论,2020(4):139-143.

[2]姬宏,潘传峰.基于杜威教育理论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探索[J].科教文汇,2020,7(22):143-144.

[3]张平.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理念,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3(10):170.

[4]提拉古丽·阿曼吐尔.浅谈幼儿园自主游戏对幼儿健康发展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5(9):126-129.

[5]俞晓娟.“儿童中心论”视角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实启示[J].教育评论,2020,3(8):129-134.

[6]王瑾.以儿童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J].学苑教育,2016,14(20):58.

[7]张琴.观察,反思,行动——《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带来的启发[J].教育视界,2023,20(19):74-76.

[8]徐李凡.《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简介[J].幼儿教育,2021(Z4):93.

[9]李雪.幼儿园反思性班本课程的建构[J].广西教育,2018,4(41):58-59.

[10]曹娟.反思性教学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构想[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4):124.

[11]杨志红,强海燕.反思学习性评估[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5):1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