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榜样素材运用措施分析

2024-08-01阮卉

考试周刊 2024年29期

作者简介:阮卉(1976~),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州鳌峰学校,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

摘 要:初中时期,青少年的身体状态、内心世界以及自我意识都会在受到影响后发生重大的变化,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榜样素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其主动去探索和发现,从而使其拥有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因此榜样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高效的教学工具,不仅有一定的说服力,而且有一定的价值引导性。然而,现阶段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榜样素材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文章通过阐述榜样素材的概念和榜样素材的选取特征,分析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榜样素材运用的重要性,以及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榜样素材运用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榜样素材;运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9-0114-06

在新时代,越来越多样化的榜样人物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可见,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榜样素材很有必要。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选取和运用榜样素材时,应当注重示范性、真实性、时代性、形象性以及共鸣性特征,同时应当结合榜样素材运用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提升榜样素材的运用效果,将榜样素材当中蕴含的多样化行为价值和情感价值进行有效体现,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 榜样素材

(一)榜样素材的概念

榜样在教育领域通常被认为是褒义词,现阶段我国对该方面研究的学者也认为应当站在褒扬的角度去理解,因为榜样是代表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事情或人物。《现代汉语词典》也将其定义为: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可见,榜样具有一定的示范性,能够给社会带来正能量,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而榜样发展至今,常常以榜样素材的形式体现,榜样素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大多教育者都会采用榜样素材进行教育,来让受教育者掌握更多的知识文化、形成优良的品质等;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会利用榜样素材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会利用榜样素材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公共宣传中,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利用榜样素材来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

现阶段,学界对榜样素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文章所研究的榜样素材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用于示范、教育、激励他人的真实人物、事件或虚构形象。这些素材旨在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通过典型的形象和事迹,引导受众向善、向上,提升自身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教育者要利用具有榜样性质的材料作为辅助来开展教育工作,从而让学生能够与素材中的人物或势力产生共鸣和一种认同感,使得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能够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地去掌握所学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时在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和品质时,就能够发现从自己身边的一些人或事入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主动地去传播正能量。榜样素材的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分享案例、组织活动等方式进行传递。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社交媒体、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型传播方式也逐渐成为榜样素材传递的重要渠道。在这些传播方式中,可以通过分享故事、案例、视频等多元化的形式传递榜样素材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触动受众的心灵,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二)榜样素材的选取特征

1. 示范性特征

教育者在选取榜样素材时应当考虑到其是否具备行为示范性特征,也就是说运用一些先进的、典型的人物或人物事迹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去了解先进人物以及人物的典型事迹,从而获取榜样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指向,通过探究其思想特征以及思想变化等情况来感悟榜样所体现的精神品质,从而受到一股强大力量的助力,不断在道德方面形成更高等级的认知。同时帮助学生将榜样力量完成内在转化,不断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当中,以此方能发挥榜样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因此,榜样素材的选取具有示范性特征。

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选取具有示范性的榜样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与法治的价值观。在选取榜样素材时,需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确保所选取的榜样素材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注意素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不同类型的优秀人物和他们的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例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选取当代英雄人物、选取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选取身边的优秀人物等,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行为习惯都可以作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2. 真实性特征

在教育过程中,想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在运用榜样素材时就应当注重其真实性特征。榜样素材的真实性体现在所选取榜样素材与被教育者的生活密切相关,榜样素材当中的人物或人物事迹都是来自生活的,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因此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榜样素材的教育价值,使得被教育者信赖,并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力量。教育者在运用榜样素材期间只有充分体现榜样素材的真实性,即便会因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改变,但究其本质,榜样素材从始至终所呈现的能量是一直存在的,能够在被教育者的心中留下认可的痕迹,从而在被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当中不断体现,发挥有效的指导价值。

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选取具有真实性的榜样素材,教师应当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从实际生活中选取真实的人物或事件作为榜样。这些榜样可以来自历史、现代社会、文学或影视作品,但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例如,在讲解公民义务时,可以选择一些坚守岗位、服务社会的先进人物作为榜样,让学生感受到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3. 时代性特征

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不同的榜样人物和榜样事迹,教育者在选取榜样素材时,应当考虑时代性特征。榜样素材的时代性特征指的是教育者在选取榜样素材时,需符合当下时代的上层建筑以及人们的思想,只有充分体现这一时代的特色,才能够成为教育的亮点,吸引更多的被教育者向榜样以及榜样事例中所体现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学习。

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引用榜样素材需要针对榜样人物或榜样事迹的时代特点进行着重考虑。只有选取具有时代性特征的榜样素材,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挂钩,才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认识现代化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4. 形象性特征

榜样素材中所蕴含的榜样人物以及榜样事迹都是各具特色,且都能够彰显社会正能量,将榜样素材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还需要选择更生动、更形象的榜样素材来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求。也就是说,教育者需要在不改变榜样素材本身特质的情况下能够将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状态展现给被教育者,使得被教育者能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和学习,以此才能够提升榜样素材选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教育者在选择榜样素材时,应当注重形象性这一特征。另外,在众多榜样素材当中不能看出其本身是枯燥且复杂的,在教育当中,教育者如何将榜样素材变得生动和形象,对教育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教育者可以将榜样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精华部分,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来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角色扮演等,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教学效果。

5. 共鸣性特征

榜样素材中不仅蕴含多样化的行为价值,而且也蕴含丰富的情感价值。因此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教学期间应当注重对榜样素材情感价值的挖掘,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榜样人物或榜样事迹当中感受到精神力量,从而引起其情感共鸣和认同感。这不仅能够给受教育者带来一定的情感激励作用,还能够给受教育者带来触动,使其改变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境界。例如,如果受教育者了解到某一榜样人物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不断奋斗,不惧困难和挫折,受教育者也会向其学习,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也会乐观对待。

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用榜样素材时应重视学生情感需求以及情感变化特征,引导学生积极地向榜样学习,明确榜样素材对学生的情感激励作用。事实上,在教学过程当中,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环境都会对教学效果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更好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发挥榜样素材的作用,提升学生对素材的认同感。选取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榜样素材,使其与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达成一致,更有助于学生受到启发,从而在思想道德上有更大程度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选定了榜样素材后,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其教育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榜样所体现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明白自身的价值以及塑造多彩的人生。

二、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榜样素材运用的重要性

(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

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榜样素材的运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运用榜样素材可以强化课堂互动与参与。在介绍榜样人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感受等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再比如通过展示榜样人物的正能量行为和品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善、美,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榜样人物的事迹,能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同时,通过展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榜样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培养其道德判断力和行为习惯。另外,运用榜样素材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通过分析榜样人物的成功原因和品质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学生通过学习榜样人物的经历和品质,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自己。以上这些都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落实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榜样素材的运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过引入具有正能量的榜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学习和模仿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选择能力。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却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内化这些知识。而通过引入具体的榜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道德践履能力。因此,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榜样素材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三、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榜样素材运用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一)素材内容不充分且利用价值不明显

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运用和开拓榜样素材是极具教育价值的,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榜样素材,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正常情况下,教师在授课时所选取的榜样素材都是基于所教学内容的背景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延伸式讲解,而现阶段教师在选取榜样素材过程当中,存在内容不充分且利用价值不明显的问题。首先,教师所选取的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高,学生了解和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选取素材时,没有充分与学生的需求进行结合,并且素材与课堂内容的关联性有待商榷。其次,教师在对素材进行整理期间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巧,导致素材运用价值不明显,甚至有部分教师不存在总结运用技巧的行为。最后,部分教师在使用榜样素材时,只是对榜样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简要概括,而并没有深入给学生讲解榜样人物的一些重要事迹等,学生无法感同身受。同时也存在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榜样人物或事迹时,只对榜样人物好的一面进行赞扬或虚夸,导致榜样素材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学生在听到这样的榜样人物和事例时,即便能够在短时间内生出崇拜心理,但过于遥远和空洞,时间一久,学生就会将其抛之脑后,导致教材当中所呈现的知识内容也无法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着重体现。

(二)教师水平有限

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教师所选用的榜样素材与榜样素材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与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指导学生领悟课本内容息息相关。然而现阶段由于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有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充分地进行教学准备,随意抽取榜样案例并脱离课本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也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同时教师对榜样素材的各方面认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如教师榜样素材的设计缺乏内涵和价值的挖掘,且榜样素材的教授方式过于单一,只能照本宣科,不利于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学生缺乏自主探究意识和行为

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下,学生在学习方面承受了考试等诸多压力,因而很少有学生能够因为学习而树立心中的榜样,即便有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榜样,但是学习成绩的压力也会导致榜样力量的弱化。同时,学生的学习时间占据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其无暇顾及去寻找和接触榜样素材,这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使得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当中,即便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素材,但是学生却很难将其付诸实践,更不会去发散思维探寻榜样素材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和激情不断下降。教师在为学生引进榜样素材、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期间,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或结合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效果大打折扣。面对该种情况,还需要教师利用榜样素材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行为。

四、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榜样素材运用措施研究

教师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运用榜样素材时,既需要明确上述提到的榜样素材选取的特征和要点,还应当探索榜样素材的运用措施,提升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一)丰富榜样素材内容,提升其应用价值

首先,注重发掘时代榜样。时代在变迁,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发掘符合时代精神的榜样。这些榜样可以是英雄人物、社会名人或者是普通人,只要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就可以作为榜样倡导学生学习。例如,近年来,中国涌现许多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可以成为榜样教育的素材。

其次,结合课本内容。课本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因此,教师应该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融入更多的榜样教育内容。可以引入一些优秀人物的事迹,或者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品质和精神。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受到榜样的熏陶和影响。例如,教师在讲述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时,可以以武大靖的事迹为案例:2010年年末,武大靖被破格招进国家队,但那时他的身份却是女队陪练,是国家队的第十二人,排在最后一位。当时除教练之外没有人看好他,都觉得他不是滑冰或者当运动员这块料,但他一直咬牙坚持了下来。为祖国的荣誉而战,不断向前冲锋。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武大靖就已崭露头角。到2017赛季,经过三年的艰苦训练,武大靖已经成为国际滑冰界公认的冲刺之王。学生详细了解其事迹后,感受其精神力量,引发深思。通过学习武大靖为国争光的经历,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武大靖作为中国短道速滑的骄傲,多次在国际赛场上为国家赢得荣誉,这背后体现的是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武大靖在训练和比赛中展现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对九年级学生来说是难得的精神食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学会在逆境中不放弃,勇往直前。可见,了解武大靖的事迹对九年级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他的经历和精神,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还能培养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丰富素材内容应当建立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教学。《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向引领和学生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经典案例时,应当坚持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意识出发,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自主探究性,在与学生一起研究教科书中以及更多的榜样素材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开阔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眼界。

(二)优化教师运用榜样素材教学的专业能力

首先,提升各项能力。第一,素材筛选能力。在选择榜样素材时,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海量的信息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真实性、时代性的榜样素材。这不仅考验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通过持续的素材筛选实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第二,价值观引导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的价值观引导能力尤为重要。运用榜样素材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反思榜样的行为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选择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价值观必须清晰、坚定,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沟通技巧和引导能力。通过持续的实践,教师的价值观引导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第三,教育教学能力。运用榜样素材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灵活运用榜样素材,将榜样故事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个人魅力与师德。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师德在榜样素材的运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够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敬爱;而教师的师德则影响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运用榜样素材时,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师德修养的提升,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引导学生。

最后,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榜样素材运用水平。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教师还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榜样素材的应用效果。例如,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学习《高扬民族精神》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电影《1921》的视频片段为案例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和接受延安精神的内涵与特征,同时根据视频片段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学生深思。再比如,教师在讲解《构筑中国价值》的课程内容时,就可以以脱贫攻坚干部黄文秀等人物的具体事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设置问题:这些人物身上都具有怎样的精神力量?其身上的精神品质是否有共同之处?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榜样人物,其都是在以平凡之躯做不平凡之事,启发学生向榜样学习,拥有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

(三)立足实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榜样素材的教育力量往往是学生将榜样事迹和精神铭记于心,并通过内在转化,将其体现在自身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当中,以此才能够加深理解,感悟出新的东西,从而助力学生自身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时,教师首先要将创新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向学生讲解,同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领悟创新带来的意义并积极地投身于创新实践中。可以列举榜样人物,如广州一中学男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研究出地铁隧道发电系统,获得“创客三等奖”,以此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激发其创新思维。也有助于学生以该人物为榜样,更加自信地投入创新实践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学校内部举办的榜样人物见面会,学生在近距离听榜样讲解其故事时,在受到震撼的同时,也能够加深榜样精神品质的理解程度和记忆程度,有助于提升榜样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当中都能够向榜样靠拢。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让学生亲身体会榜样所做之事,感悟其所思、所获,激励学生成长。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榜样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一个好的榜样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文章通过研究和分析榜样素材运用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得出具体的榜样素材运用措施。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榜样素材运用效果,可以通过丰富榜样素材内容提升其应用价值、优化教师运用榜样素材教学的专业能力,以及立足实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这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30(1).

[2]姚晓嵩.榜样人物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选取原则与运用策略探析[J].公关世界,2022(1):104-105.

[3]王显锋.榜样人物素材运用的误区及其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1(7):27-29.

[4]王小燕.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榜样人物运用的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0(2):23-24.

[5]陈溪.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榜样资源的运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3.

[6]苏日古嘎.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榜样素材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7]黄蒙.提升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榜样人物认同的策略研究[D].临沂:临沂大学,2022.

[8]杨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榜样教育的应用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1.

[9]吕诗琪,张国忠.榜样人物寓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4):174-176.

[10]千慧芝.《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11]王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英雄人物素材分析运用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