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激发研究

2024-08-01张全松

考试周刊 2024年29期

作者简介:张全松(1982~),男,汉族,山东成武人,成武县天宫庙镇常楼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英语。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上,而不是学生“学”上,这就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学习能力匮乏、学生学习素养不高等问题。新课标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将学生培养成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文章从不同角度探究了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增加师生互动沟通、创设生活情境、设置阅读问题、融合信息技术、布置驱动任务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教学;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9-0087-04

英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英语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不同的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新时代背景下,人们不仅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关注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由重视教师“教”转向重视学生“学”,强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关注学生价值取向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心智发展,让学生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在核心素养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能够解决以往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活跃度不足、缺少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等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意识,是基于学生学习现状提出的,能够改善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存在懒惰思想等的现状,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在不断探索中夯实基础,发展英语核心素养。

一、 英语核心素养

新课标表明英语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的性质、理念,并据此设置课程目标。由此可见,优化英语课程教学,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引领学生学习。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首先,语言能力指的是学生利用英语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语言活动的时候,表现出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等。可以说,语言能力关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积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等,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开展英语学习活动的基础环节。其次,文化意识指的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与赏析,是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做出的行为选择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学会使用英语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次,思维品质指的是思维个性特征,是学生理解、分析、比较等能力的体现,能够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使学生在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最后,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已学的知识、技巧、方法等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能力,是学生主动进行的活动,能够深化学生的学习程度,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帮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适宜的学习方法,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并推动学生创新。可以说,英语核心素养关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改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

二、 英语学习中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不了解学生需求,课堂氛围低迷

课堂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知识学习中,并深入探索,掌握学习的真谛。教师打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意见。但是,在带领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部分教师因为与学生沟通不足、沟通不及时等,出现了盲目设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等情况,甚至在没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就开始了课堂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学习变得十分被动。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部分教师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上,关注知识是否传递给了学生。而对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参与度、学生兴趣等,则没有过多的关注,使得课堂呈现出僵化、单调等特点。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习,难以发现学习的乐趣,无法用端正的态度来对待英语学习。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恶性循环,造成英语课堂氛围持续低迷,学生被动学习程度加深。

(二)教师缺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视作课堂主体,围绕学生进行教育引领,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尽快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部分教师缺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就使得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关注更多的是教学任务能否按时完成,采取了错误的教学措施。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很少,使用英语进行听、说、练的机会也很少,缺乏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更喜欢等待教师的帮助,而不是主动出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而结合自身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上遭遇挫折的时候,学生也很容易出现消极、逃避等心理,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主动性的缺失,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大大缩短了学生探索英语知识的时间,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等的发展。

三、 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激发策略

(一)增加师生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真实需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性,探索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新课标倡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关心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在核心素养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要做到从学生出发。小学英语教师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能够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例如,在学习“Ways to go to school”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日常乘坐的交通工具,笔者先是为学生列举了不同交通工具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挑选自己了解的交通工具,熟悉这些交通工具如何用英语表达。在学生对常见的交通工具有所了解后,笔者继续与学生沟通,询问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想要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哪些学习资源、想要拥有怎样的课堂氛围等,在综合学生的意见后,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环节,制订更加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除此之外,笔者结合学生以往的测验结果,大数据分析后对学生进行了分层,然后挑选不同层次的学习代表来进行沟通,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程度,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教学帮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沟通中,对所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活动项目等都有了清晰的认识,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语言表达兴趣

生活情境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落脚点,向学生展示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学科的特点,了解学科学习的意义,进而端正学生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情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小学英语教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为学生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使用英语语言来表达的兴趣。例如,在学习“Shopping”时,为了使学生掌握用英语购物的知识,笔者先是带领学生一起设置了购物模拟场景,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与标识牌等,完成了对商场的构建。学生在设计与布置商场的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想要开展购物交流活动。接着,笔者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让学生说一说购物的流程,使学生了解购物是怎样询问商品的颜色、数量与价钱等信息的,明确学习有关购物的英语知识时,应该重点关注什么。在此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购物模拟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课本所学知识来交流,熟悉购物的流程。学生围绕商品与扮演售货员的学生进行了交流,了解了鞋子的尺码、衣服的颜色等,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与他人沟通,掌握了英语的表达特点,有了使用英语语言的兴趣。

(三)设置阅读问题,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飞速发展的阶段,对学生理解、创新等都有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学习英语语言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与学习思路,使学生能够巩固基础,举一反三。教师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思维构建与思维拓展,能够发展学生思维品质这一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In a nature park”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听懂、运用“Is there...”句型,掌握其肯定和否定的回答方法,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笔者先是为学生展示了不同地区自然公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自然公园里有什么?你喜欢自然公园吗?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笔者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使用英语“Is there...”来提问,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回答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了解了天空中有白色的大鸟、河里有很多美丽的鱼等,知道了描述数量不同的事物时,应该使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接着,笔者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并与同桌进行互问互答,使学生熟悉相关表达。在加深学生记忆后,笔者鼓励学生提问题,促使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熟悉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学习印象。

(四)融合信息技术,完善学生文化品格构建

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新课标更是注重教师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将课堂打造成信息化课堂,为学生展示更为丰富的内容,让学生拥有更为完善的世界。教师融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元素,能够深化学生的研究,让学生客观地看待世界,形成文化意识。例如,在学习“My favourite season”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笔者先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不同地区四季的美丽景色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祖国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着怎样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领悟到四季之美后,纷纷表示想要使用英语向他人介绍自己美丽的祖国,让更多的人了解不同季节有着怎样不同的特点。学生先是使用英语分享了自己喜爱的季节是哪个,然后描述了该季节的特点,并借助互联网搜集了有关的景色资料,向更多的人展示出来,表明了自己喜爱的原因。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变得绚丽多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完善了文化品格的构建。

(五)布置驱动任务,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水平

在以往教学中,人们更为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发展,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进步,让学生拥有运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师给学生布置驱动任务,督促学生探索,为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学习“How can I get there?”时,为了使学生学习使用英语来指路,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先是为学生设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观察学校或是家周围的环境,绘制相应的路线图,然后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问路、指路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绘制的路线图来完成问路、指路任务。在实践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先是对路线图进行了分析,然后与其他学生合作,进行交流对话,设计了问路、指路的语言,并在表达的过程中,使用工具对自己不了解的单词、短语等知识点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学生还进行了学习反思,对表达中单词使用不恰当、发音不准确等问题展开了剖析,通过与其他学生合作学习,找出了学习中的不足,进行了优化,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水平。

四、 结论

总之,新课标倡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还关乎学生思想品质、文化品格等的构建,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来说,起着积极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英语学习中的困境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总结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策略。增加师生互动沟通的机会,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做到从学生出发,为学生学习提供助力。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大胆表达内心的想法。教师为学生设置阅读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能够发展学生英语思维,拓展学生的阅读框架。教师在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天地变得更加广阔,完善了学生文化品格的构建。教师为学生布置驱动任务,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荣华.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英语“阶梯式”阅读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9):121-124.

[2]孙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8):151-153.

[3]张宇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3(24):21-23.

[4]何慧琼,罗琦,杨欢,等.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2023(6):81-82.

[5]王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优化策略[J].教育观察,2023,12(1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