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程与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探究

2024-08-01符纪朋

考试周刊 2024年29期

作者简介:符纪朋(1978~),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山东省南赵楼镇六合苑社区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摘 要:水乳交融的教育理念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促进综合发展和跨学科思维。在小学教育中,科学和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可以通过齐头并进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有机结合意味着科学和语文两个学科在教学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兴趣。文章旨在探究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的实施策略,包括主题整合、文本导入、实践活动、多媒体资源利用、合作学习、整合评估方式等。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学语文;课程;有机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9-0053-04

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是指将科学和语文教育相互融合,通过齐头并进的方式,实现更综合、全面的学习效果。水乳交融的教育理念认为,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互动,并且通过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小学阶段,科学和语文是两门重要的学科,因此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文章主要分析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策略,通过科学和语文的有机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的意义

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提升科学和语文学科认知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意义在于:首先,综合素养培养。科学和语文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文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科学学习和语文学习中互相促进、交互应用。其次,主题整合。科学和语文教学中都有一些共同的主题,比如环保、自然现象、动植物等。通过有机结合,可以将这些主题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知识。同时,这种整合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和语文之间的联系和关联的理解。再次,跨学科思维培养。科学和语文都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在问题解决、数据分析、信息获取等方面进行综合运用。有机结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最后,学科认知提升。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通过语文表达来巩固理解和认知。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科学现象,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方式提升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同时,通过语文阅读、写作、演讲等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 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面临的挑战

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面临一些挑战,具体如下:第一,教师专业能力。要实现科学与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学科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教学能力。教师需要熟悉科学和语文的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师资培训是关键。第二,教材资源匹配。科学和语文的教材内容通常是分开编写的,教材之间的融合需要教师有目标地进行梳理和规划。教师需要寻找适合有机结合的教材资源,并对其进行选择、整合和创新,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深度。第三,教学时间安排。由于学校课程设置和时间限制,小学科学和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实现有机结合,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并平衡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确保科学和语文的学习目标都能得到实现。这需要教师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教学活动,避免内容重复或遗漏。第四,学生认知差异。不同学生在科学和语文学科上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存在差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第五,评估方式与标准。科学和语文的评估方式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如何综合评估学生的科学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估工具和任务,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三、 水乳交融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策略

(一)主题整合

通过主题整合的策略,学生可以在科学和语文课程中深入了解相应科学知识和文本内涵,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语文能力。这种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符合水乳交融的教育理念。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水到哪里去了》和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父亲、树林和鸟》课程为例:①环境意识。通过《父亲、树林和鸟》中的父亲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树林生态系统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探究水资源在其中的作用。②水循环。结合科学课程中的《水到哪里去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循环过程和不同形式,如蒸发、降水、地下水、河流等,深入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流动和再利用。③语文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与水资源相关的文本,如关于水的故事、诗歌或科普文章,让学生感受水的重要性和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性质,并进行阅读理解活动,提高语文表达和理解能力。④创意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创意写作,如编写一篇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短文、写一首诗歌或创作一幅插画,鼓励学生运用语言和艺术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理解和关注。⑤现实应用。在综合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如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地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或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⑥综合评估。教师可以设计综合性的评估任务,如学生撰写一份报告,介绍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并结合语文评估其科学和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文本导入

通过文本导入的策略,学生能够从阅读文本中获取科学和语文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相关科学知识和语文课文的理解,同时提升语文表达和科学思维能力。这种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促进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种子的传播》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夜间飞行的秘密》课程为例:①文本选择。选择与两个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进行导入。比如,在科学课程中,选择一篇关于种子传播方式的科普文章,而在语文课程中,选取一篇有关夜间飞行动物的描述或寓言故事。②共同话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发现其中的共同话题或主题。比如,种子的传播和夜间飞行动物都涉及植物和动物的繁殖、适应性和生存方式等。③比较与对比。通过文本导入,让学生比较和对比两个课程中的相关内容。他们可以观察和分析种子的传播方式,并将其与夜间飞行动物的迁徙和繁殖方式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④交叉知识学习。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植物的繁殖方式和动物的迁徙行为,了解种子的传播和夜间飞行的原理、意义和适应性等。同时,通过语文课程中相关的诗歌或文章,让学生感受到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美和自然奇妙。⑤语文表达与理解。通过语文课程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语文表达来描述和解释种子的传播和夜间飞行的秘密。⑥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如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夜间飞行的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⑦综合评估。设计一项综合性的评估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语文表达和科学知识来解释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夜间飞行的原理,展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果。

(三)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的策略,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探究科学现象。同时,通过语文文本的引导和阅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学意义。这种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科学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观潮》课程为例:①声音传播活动。在科学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声音传播的实践活动。可以设计一个声音传递实验,让学生在不同材料或介质(如空气、水、木板等)中传递声音,并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②阅读《观潮》。在语文课程中,引入文本《观潮》,让学生了解观潮的现象和背后的科学原理。可以对文本进行阅读、讨论和理解,探讨潮汐的形成和涨落的原因,并与声音传播的活动进行对比和联系。③活动讨论。组织学生对声音传播实践活动和《观潮》的阅读内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和潮汐的共同特点,如波动、传播等。通过活动讨论,深化学生对声音和潮汐的认识,并提升语文表达和科学思维能力。④观察实操。在推荐允许情况下带领学生到近海或沿海地区进行实地观察,观察潮汐的现象和变化。学生可以记录潮汐的涨落时间、高度等信息,并与《观潮》中的描述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潮汐的生成和变化。⑤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观察数据和文本内容撰写一份实践报告。报告中可以包括声音传播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观察潮汐的记录和分析。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够运用语文表达和科学知识来描述和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升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四)多媒体资源利用

通过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小学科学和语文课程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和语文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和学科认知水平。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宇宙的奇迹》和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课程为例:①使用图像和视频。通过展示宇宙图像、地球景观和四季变化的照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科学和语文课程中的内容。例如,使用星空照片来讲解宇宙的奇迹,使用季节变化的时间-lapse视频来说明四季之美。②利用动画和模拟。利用科学动画和模拟软件,如天文模拟软件、地球模拟软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和地球的奇迹,模拟四季的变化过程。通过这些模拟和动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提高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③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利用智能设备和相关应用程序,例如虚拟现实(VR)眼镜和应用程序、天文观测应用程序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星空和地球景观。他们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和应用程序来进行学习和探索,深入了解科学和语文教育的内容。④在线资源和互动工具。利用在线资源和互动工具,例如科学网站、教育平台、在线课程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索。这些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信息和语文读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观看和参与互动活动来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⑤制作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工具和软件,如PPT、视频编辑器等,制作课堂展示和项目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展示来表达对《地球——宇宙的奇迹》和《四季之美》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提升他们的技术和创作能力。

(五)合作学习

通过以上合作学习的策略,将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深入探索科学奥秘和文学主题,提高他们的科学和语文素养,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合作能力,实现综合发展。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浩瀚的宇宙》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课程为例:①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让他们一起探究关于宇宙的知识和文学作品中的宇宙生命的主题。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观点、理解和疑问,并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②项目合作。设计跨学科的项目,要求学生在科学和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例如,学生可以组成团队,选择一个特定的宇宙生命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科学报告和文学作品。通过项目合作,学生可以综合运用他们在科学和语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合作能力。③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科学家、作家、宇航员等,根据他们的角色去探索和解释宇宙的奥秘。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④互助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合作学习。例如,在解决科学问题或分析文学作品时,学生可以结对或小组互相讨论、分享和解答问题。这样的互助学习可以提供更多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⑤学科整合活动。设计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将科学和语文内容有机融合。例如,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星空和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并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来记录和表达他们的观察和体验。这样的学科整合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六)整合评估方式

通过整合评估方式,可以全面评估学生在小学科学和小学语文相关课程的综合发展。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提高。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夏季星空》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课程为例:①学科情景模拟。设计科学和语文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和阅读理解案例,解决与夏季星空和夏天成长主题相关的现实问题。通过学科情景模拟活动,评估学生对科学和语文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对有机结合的理解。②项目报告和展示。要求学生进行项目研究、调查和创作,形成科学和语文的综合性报告与展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例如研究夏季星空的各种现象或者撰写夏天成长的观察日记等。评估可以根据报告、展示的内容、组织结构、科学性和写作能力等进行。③口头表达与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辩论活动,学生可以就夏季星空和夏天成长的相关议题进行表达和辩论对话。评估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④综合性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综合性写作作业,结合科学和语文的知识,以夏季星空和夏天成长为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评估可以根据写作的内容、思维的深度、语言表达和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评分。⑤学生互查与自评。鼓励学生进行互查和自评,让他们评估自己和同学在整合科学和语文知识、跨学科思维、发展学科认知方面的表现。学生通过互查和自评,可以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的重要途径。它将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成为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未来接班人。同时,希望通过教师的共同努力,推动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婧川.小学科学与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J].小学科学:教师,2011(7):23.

[2]张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2(10):162-164.

[3]冷远玲.浅谈小学科学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J].文渊(高中版),2019(11):694.

[4]曹凤仪.跨学科学习方式——科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关联与互动的研究[J].教育界(综合教育),2018(6):74-75.

[5]许凤娇.关于科学识字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