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元素的有效融入策略研究

2024-08-01王芬

考试周刊 2024年29期

作者简介:王芬(1972~),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十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摘 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更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融入德育元素,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元素的融入往往被忽视或处理得不够深入,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有效融入德育元素,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德育元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9-0037-04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每一首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哲理和道德观念,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在品味古诗词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长期的古诗词熏陶,学生将逐渐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情怀的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传统美德,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诲。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将德育元素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也能接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和滋养。

一、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的价值

(一)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

古诗词中蕴含丰富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接触到诚信、仁爱、孝顺等核心道德观念,这些观念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秉持的基本道德准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理解这些道德观念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进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

(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同时,通过欣赏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深,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高雅的情操,这种文化自信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注重于诗词的背诵和解释,而忽略了其德育价值,通过融入德育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词中的情感和道德力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内涵。

二、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选编情况

(一)经典性选文,体现文学价值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古诗词时,以经典性为首要标准,所选篇目均来自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如《春晓》《示儿》等,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着古代文学创作的成就,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学生能够领略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升审美品位,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凸显育人价值,渗透道德教育

教材在选编古诗词时,注重凸显其育人价值,所选篇目不仅具有文学性,更蕴含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诚信、仁爱、孝顺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观念,这种选编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循序渐进编排,符合认知规律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古诗词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数量上看,古诗词的篇目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逐步增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从体裁和难度上看,教材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从易于理解的绝句开始,逐渐引入律诗、词等更复杂的诗歌形式,同时在文本理解难度上逐渐提升,这种编排方式使学生在渐进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的策略

(一)深入剖析古诗词,挖掘德育内涵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不仅是艺术魅力的展现,更是培育学生德育素养的宝贵资源,教师需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德育元素,使之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而不衰,每首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观念,如诚信、仁爱、公正、勇敢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是塑造个体品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这些道德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启迪。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分析意境与形象以及讨论与分享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德育元素,这些方法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提升了学生对古诗词中德育元素的感知与领悟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传统美德。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示儿》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深入品味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进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语调的起伏,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当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一首古诗词时,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理解诗词背后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为增强诵读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设计多种诵读形式,如个人诵读、集体诵读、配乐诵读等,通过诵读法,学生能够在感悟中培养道德品质,逐渐领悟到诚信、仁爱、公正、勇敢等道德观念,这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示儿》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陆游深沉的爱国情感,更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元素,当学生在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两句诗时,可以感受到陆游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通过个人诵读,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中品味这份爱国之情,理解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则表达了陆游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后代的嘱托,在集体诵读中,学生可以共同感受到这份期望与嘱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起伏,以更好地表达诗词中的情感,通过诵读,学生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逐渐领悟到了诗中传达的爱国情感、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二)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德育目标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德育目标,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设计德育目标时,教师应注重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具体来说,可以将德育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和表现要求,以便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体现。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激励,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更是对学生德育行为的引导和激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表现欠佳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改进。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并践行其中的德育元素,如评选“德育之星”“古诗词学习小能手”等荣誉称号,对在古诗词学习和德育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这样的奖励机制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深沉爱国情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教师可以设计德育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陆游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考虑到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教师也可以将德育目标设计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是什么,以及这些价值对现代社会和个人成长的意义,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逐渐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创新教学方法,融入德育元素

1.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古诗词情境中感受德育

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德育元素,通过创设与古诗词情感相契合的情境,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和理解德育元素。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古诗词的背景画面和音乐,这些生动的视觉和听觉元素,能够让学生置身于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还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其中的道德情感。

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上册中的《示儿》时,教师准备了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包括描绘古代战场和陆游生平的图片和视频片段,课堂上,教师先播放了一段悲壮的音乐,并展示了陆游的画像,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初步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怀。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开始讲述陆游的生平和《示儿》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诗歌的情境之中,当讲到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时,教师适时地展示了古代战场的画面,让学生仿佛亲眼看见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为国家、为民族浴血奋战的场景,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陆游的爱国情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安排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陆游和他的儿子,只见学生站上讲台,通过对话的形式重现了诗歌中的场景,深情地朗诵着诗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陆游对儿子的嘱托和期望,他们仿佛成为那个时代的陆游和他的儿子,亲身经历了那段感人至深的父子对话,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示儿》的理解,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德育的内涵。

2. 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在古诗词探讨中深化德育

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讨论交流法,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德育认知与情感体验,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学生不仅能分享对德育元素的理解,还能在相互启发中深化认知。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听取不同观点,从而对德育元素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全班交流则让学生更广泛地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形成全班范围内的互动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法,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词中德育元素的理解,还能够在互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可以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和文化水平,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学生对《示儿》进行初步解读,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后,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诗歌中的德育元素展开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示儿》中爱国情感、责任担当等德育元素的理解和感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谈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德育品质,同时,学生也相互倾听、相互补充,通过交流不断深化对德育元素的认识和理解。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了全班交流,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交流中,学生不仅听到了更多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还在互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德育元素的理解。通过讨论交流法,学生在《示儿》的探讨中深化了对诗中爱国情怀、家庭观念和道德修养等德育元素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实践体验,强化德育效果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课堂的知识传授,更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实践体验作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强化德育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实践体验是学生与古诗词情感交融的桥梁,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触摸到古诗词的灵魂,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道德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悄然无声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也能深刻体验到德育元素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将这些元素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外化为日常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更让德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古诗词朗诵比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体验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词作品进行朗诵,在准备和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研读古诗词,理解其内涵,还能通过朗诵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心体会诗词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起伏,将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从而进一步领悟其中的德育元素。同时,朗诵比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除了朗诵比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创作,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意象和画面,这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比如,学生可以根据《示儿》中的意境,绘制一幅表现陆游爱国情怀的画作,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德育意识。开展有关古诗词的主题班会也是一种有效的实践体验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分享、讨论和表演等活动,在分享环节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作品,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讨论环节中,学生可以围绕某个德育元素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在表演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朗诵、舞蹈、戏剧等形式将古诗词演绎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在交流中加深对德育元素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主题班会,学生可以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 结论

德育与古诗词教学的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撑,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德育元素,有效引导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应积极挖掘并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元素以更自然、巧妙的方式融入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提升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月恒.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J].学园,2024,17(10):32-34.

[2]褚纯静.基于实现德育意蕴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4(2):34-36.

[3]潘静倩.探究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31-33.

[4]江灿.“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德育的路径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6):79-81.

[5]李春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J].求知导刊,2020(37):54-55.

[6]刘圣楠.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吉林教育,2023(3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