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实践探索

2024-08-01梁婷

考试周刊 2024年24期

摘 要:幼儿期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展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如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尝试开展种植活动,希望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索精神以及环保意识等。种植活动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到种植的乐趣和收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参与度。因此,文章对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具体策略,以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4-0163-04

种植活动中,幼儿在开放自然的种植环境进行主动探索,这个过程主要发掘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后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促进幼儿将其积累为学习品质,从而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幼儿基于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对新的信息与观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建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并最终迁移所学,达成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研究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定义和特点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定义和特点

幼儿园种植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不仅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技能,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亲身参与植物种植、养护、观察和收获等过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认知发展。幼儿园种植活动具有以下诸多特点:①实践性强。种植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幼儿动手进行种植、浇水、施肥等操作。这可以帮助幼儿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实践能力。②观察性强。种植活动需要幼儿不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结构和特征等。这些过程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力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③团队性强。在种植活动中,幼儿需要和其他幼儿共同合作,互相帮助,这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参与度。④环保性强。种植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功能和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培养环保意识,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二)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首先,其能够促进幼儿社交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发展,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需要幼儿一起参与,从选植物、培育、观察到收获,需要幼儿们一起协作完成。在活动中,幼儿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们学会与他人合作,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其次,还能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和变化过程,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不同特征,还可以通过种植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植物的生态知识和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如光合作用、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等。此外,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照顾植物来培养自己的护理能力,如浇水、施肥、除草、剪枝等。这种护理过程可以让幼儿学会照顾和关爱他人,培养责任感和耐心。最后,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种植活动需要幼儿们耐心等待植物的生长过程,不去干扰植物的生长,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二、 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的实践策略之一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来设计种植活动的环境和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在种植活动中,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种植的植物类型,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与幼儿进行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喜欢哪些植物、什么样的颜色和形状等,以便为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植物。有些幼儿怕自己养不好,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容易生长、生命力强的植物,如向日葵、豌豆、小麦、草莓等。这些植物生长快速,容易发芽,对土壤和环境的要求不高,即使在不太理想的条件下也能够生长茁壮。还有的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态美观的植物,这时就可以选择一些观赏性强的植物。这些植物可以让幼儿更加喜欢植物种植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其次,提供不同品种的植物是创设有准备的环境的重要方面之一。为幼儿提供不同品种的植物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了解和探索植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品种的茄子种子,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茄子品种进行种植。这样的实践可以为后续的探究埋下伏笔,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探究不同品种的茄子的生长特点和差异性,学习植物的生态知识和基本的生物学概念。最后,除了提供不同品种的植物,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提供不同的种植环境和工具,如不同颜色和质地的土壤、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花盆、不同种类的施肥等,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和好奇心。这样的实践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种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二)提供多元化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

种植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探究和实验,如提供土壤、肥料、种子、花盆、水桶、小铲子、小镐子等,让幼儿可以亲手进行种植,并学习如何照顾植物。同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环境,还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视频、图片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环境要素,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扩展知识和想象力。此外,在进行种植活动时,要基于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多种材料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如当植物上出现蛀虫时,会侵害植物,影响幼儿的种植体验。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接纳他们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参与意愿。通过提出问题来帮助孩子进一步思考问题,如:“你认为为什么定期清理植物周围的落叶和杂物可以防止蛀虫侵害?”“你知道哪些无毒的杀虫剂可以使用吗?”向孩子介绍一些与植物保护相关的知识,例如不同类型的蛀虫和它们的特征,以及如何选择无毒的杀虫剂。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例如,在种植黄瓜苗后,要注意防蛀,蚜虫的繁殖速度极快,一株黄瓜苗上一旦长了蚜虫,很快便会波及其他的黄瓜苗。由于幼儿对蚜虫的经验是缺乏的,所以他们想出的办法无法有效解决蚜虫泛滥的问题,甚至还会“破坏”到黄瓜苗的生长。此时,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最后得出可以用健康的无毒杀虫剂。之后,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基于经验自己调配无毒杀虫剂,同时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显微镜来测试杀虫剂的功效。幼儿从中也发现:白醋杀虫剂不能及时消灭蚜虫;辣椒水和洗洁精杀虫剂可以消灭蚜虫,但是洗洁精的杀虫功效更好。消灭蛀虫后,黄瓜渐渐成长起来,这时需要给黄瓜搭架子,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开始讨论如何搭架子。为了让黄瓜搭架能够顺利进行,可以在班级里让幼儿讨论黄瓜架子长什么样,或者查阅资料。了解黄瓜架的样式后,让幼儿当黄瓜架设计师,来设计架子。幼儿有了计划之后便开始实施,教师继续观察幼儿的探究行为,并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根据设计图进行实践。之后,教师再让幼儿继续思考在搭架的过程中是否具有挖掘的点。比如,材料如何固定、如何连接、架子间的距离、高度等。最后,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如超轻黏土、毛根、纸胶带等,根据设计图,通过同伴间的合作搭好架子,无目的地插在每一株黄瓜苗的边上,或是两个黄瓜苗的中间,等待着黄瓜可以爬上自己搭的架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场探究之旅中,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动手中学习、在观察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增加了对爬藤植物特点的了解、架子的了解以及架子稳定性的了解,获得新的知识,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三)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幼儿持续的观察与探究

教师需要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究,来促进幼儿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深入理解。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如何让植物能够茁壮成长”等。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进行持续的观察和探究。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如“哪些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如观察阳光、水分、土壤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样可以让幼儿深入了解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例如,幼儿投票决定种植茄子苗,种下秧苗后,每天进行浇灌和观察。在此过程中,秧苗变矮了,这时幼儿就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秧苗变矮了?幼儿经过对比和观察,发现是秧苗弯了。之后,教师可再进行提问:“其他植物有没有类似情况?”引导幼儿探查,之后幼儿发现番茄也有类似情况,而且种植番茄时,会将番茄与一根长长的木棒绑在一起。这时教师又可以进行提问:“是不是茄子也和番茄一样,茎都软软的、会弯腰,所以要用木棒绑着它呀?”“木棒绑住的话,能帮助茄子怎么样呢?”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幼儿很快就在自己的观察中找到了答案。活动中,幼儿在探索中感到兴奋和满足,这既是主题活动的延伸,也是由幼儿的疑问和兴趣点促成的新的学习内容。舍弃“鱼”而选择“网”,激发幼儿在种植实践活动中对知识探究的兴趣,让幼儿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学习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提供多样化的记录,梳理、提升幼儿的经验

活动中,教师要提供多样化的记录材料给幼儿,鼓励幼儿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记录在种植活动中的经验和成果,以便梳理和总结学习经验,并提升学习成果和自我评价能力。例如,可以让幼儿采用多种不同的记录方式,如拍照、录像、画图、写日记等,以记录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事件,让幼儿在不同的角度和维度上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记录和观察,梳理和总结幼儿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如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回顾和总结种植活动的经验,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经验和成果,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和探究挑战,以提升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例如,在种植茄子苗时,幼苗会开花,这时可以让幼儿将其记录下来,可以利用泥塑、画板、拍照等,让幼儿进行户外写生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记录发现了茄子的叶片从绿色变成了紫色的,而且大的叶片不是整片是紫色,只有叶脉的地方是深紫色,而且茄子叶片上长了硬毛和刺,随着叶片变大刺也会变大。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查为什么茄子叶片会长刺,幼儿经过讨论,得出了茄子是为了自我保护,这些刺是幼小茄子的“保护伞”。幼儿观察记录茄子生长过程,在和大自然以及社会的交流、体验中,在亲身观察以及日常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五)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加强家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种植活动中,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种植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安排,以及家长的角色和参与方式;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工作坊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其次,在种植活动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种植、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在此过程中,需要与家长分享活动成果和经验,让家长了解幼儿的种植成果和经验,同时也让家长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促进家园合作的深入发展。例如,幼儿园的大班进行了一次种植活动,家长和老师共同协作,让幼儿们亲手种下了一棵小小的植物。回到家后,家长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种植指南,帮助孩子继续观察和照顾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将成长的过程拍下照片和视频,分享给老师和其他家长。幼儿园老师也可以在班级群里分享幼儿在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成果,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这样的家园合作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最后,还可以搭建家园互动平台,让家长和教师之间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分享观点和经验,加强家园合作;可以通过微信群、在线论坛等方式搭建家园互动平台。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的反馈和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和安排,满足家长的需求和期望,增强家长对活动的参与和支持。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反馈会等方式收集家长的反馈和意见。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不仅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加舒适的成长环境,同时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也能够促进亲子关系。

三、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参与种植活动,幼儿可以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成长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他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发芽、生长和结果的过程,从中学习到科学知识和自然规律。这种亲身参与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幼儿建立对环境的敏感性,培养环保意识,让他们懂得如何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在种植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照顾工作,还增强了责任心。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学会关注和照顾他人(即植物)。同时,种植活动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可以尝试设计花坛或菜园的布局,选择植物的种类等,培养艺术和设计方面的才能。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种植活动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影响和效果,可以比较幼儿园大班和小班在参与种植活动后的差异,以及种植活动对幼儿的长期影响。此外,还可以研究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开展种植活动,以提高其教育效果。这些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并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严屿秋.幼儿园大班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5):6-8.

[2]孙杨.利用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有效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J].教育界,2022(36):119-121.

[3]徐欢,张秀.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以“嗨!佛手瓜”为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1):13-16.

[4]黄毅娟.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大班幼儿自主管理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93-94.

[5]潘晴.“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的实践思考——以大班莴苣种植活动为例[J].知识文库,2020(19):12-13.

[6]姚岑.在自然角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究能力[J].幸福家庭,2020(5):35.

[7]闵晞思.以种植活动提高幼儿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