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合路径探析

2024-08-01汪熙

考试周刊 2024年24期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上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文章首先阐述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了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4-0081-04

一、 补充教材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英语教材涉及的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Section B中有关家谱的内容,第十单元Section B中是关于中国饮食的介绍,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五、第八单元分别介绍了中国的名胜古迹、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饮食等内容,八年级下册还有中国的民间神话故事、大熊猫的介绍,九年级中有中国茶文化、传统艺术、中国民族音乐的介绍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因此,教师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挖掘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学习跨文化交流,让学生在感知、理解基础上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层、最持久、最广泛的认同和自信。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背景,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Unit 8 Section B特殊节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补充中国春节的相关内容。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春节期间人们包饺子、放鞭炮等过年习俗。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交流春节期间自己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当然还可以为学生补充联合国也将春节作为假日,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的国际影响力。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Unit 6这一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补充有关中国的神话故事,比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故事,让学生在了解这些故事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表达,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教师通过补充相关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 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二者的融合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够在富有生活化特征的教学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建构二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例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这一单元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中国结”手工作品,这是中国人民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制作“中国结”,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中国结”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结束后,把自己制作的中国结作品带到班级中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再如,教师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Section B介绍中国的饮食时,可以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的特色饮食,然后让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中国特色饮食,如中国的八大菜系、各种民间小吃……这些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饮食特色,各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巧,也是各个地方特色文化的代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在为学生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的饮食到节日的服装,从唐诗到宋词再到明清时期的小说……这些代表性的文化都在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发展。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也随时代的潮流,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从更加开放的国际视野看待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珍惜、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更加光彩夺目。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教学参与中深化了学习体验,并在体验中深切感知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三、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深化二者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传统文化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深化二者融合。

比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如在讲到中国传统节日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一些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一些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如中国特色节日、名人事迹等。通过情景创设、资料收集、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B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先感受花木兰替父从军时的悲壮感情;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替父从军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来演绎花木兰及其父亲等角色。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想表达、会表达,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发现用英语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四、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首先,在课堂上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活动。初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比如,在学习英语词汇和短语时,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计一些活动,如猜谜语、做游戏、表演节目等。例如,学习英语“dumpling、Mid-Autumn Festival、Spring Festival...”等单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猜谜语活动。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具体的单词,一个学生在上面做,并给予简单的言语提示,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单词。通过“你做我猜”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节目,如歌曲、舞蹈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英语阅读和写作活动。教师可以将经典文化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虽然本单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只是以习题的形式出现,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其作为重点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够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承下去。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由来、有关节日的诗词和传统习俗等内容;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体会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内涵和文化特点。接着,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中秋节知识进行描述和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他们对中秋节的看法。例如,一些学生会说“今年中秋月圆人更圆”“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和文化特点;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写一篇有关中秋节的短文并展示给其他同学。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中华的传统节日文化,从而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英语辩论会、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名胜古迹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What are the famous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in China?”这一主题活动,让学生根据这一主题开始搜索中国名胜古迹的英语表达。比如,天安门广场:Tianan men Square、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长城:The Great Wall;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等。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这些名胜古迹的视频,让学生对其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演讲比赛展示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演讲比赛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五、 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推进二者融合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对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插入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制作成视频或音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向学生提供优秀的英语教学资源,如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等。利用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避免教学资源浪费。

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时,播放中国节日视频;在讲解“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视频资料,给学生展示;在讲解“中国饮食”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美食视频,通过一些微课的视频,带领学生穿梭古今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有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再一次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六、 开展专题学习,强化融合的效果

专题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他们精心设计一个主题,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主题为“How to protect the Earth”的专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动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呢?为了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战略和举措?从古至今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都作出了哪些贡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相互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讨论,学生对动物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保护环境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从未停止过保护自然的步伐,这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也是中国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的结果。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让他们说出自己所学到的关于动物保护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对该专题活动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增强学习效果。

七、 注重设计课后作业,内化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靠一个教学环节就能实现的,因此中国文化应该融入课后环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作业的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作业设计中,促进中国文化在初中英语的融合。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围绕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设计出既能达成语言目标,又能让学生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教师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兴趣和课后作业,并将课后作业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双重提升。比如,在学习过中国传统节日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查找更多关于英语版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用英语向自己的家人、同学、老师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从而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古迹等,以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的神话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中华民间故事集锦”的手抄版,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事迹、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并让他们试着用英语翻译出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当然,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教师将传统文化的融入拓展到课外,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搭建家、校、社一体化的合作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协同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中延续中华文化的融入。比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活动:运用英语讲述中华文化的故事、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英语语言活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气魄和魅力;也可以学校校园内张贴一些与英语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还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共育作用,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游览当地的特色文化,并在游览结束后用英语在班级内分享。

八、 结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建立最深层次的文化自豪和自信。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开展文化教学。教师还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出发,利用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在英语课堂上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刘庆国.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举措[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91-93.

[2]廖小春.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传承策略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1):97-99.

[3]王海峰.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