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

2024-08-01庄永霞

考试周刊 2024年24期

摘 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元素与课程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同时也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把思想政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精神指引,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现状,阐述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数学工作的价值体现,并论述了课程思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优化策略,使课程思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并应用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4-0069-04

2022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

数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和锻炼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促进个人智力发展。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仅肩负着教育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任务,还承担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作用。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可切实凸显中小学数学学科核心地位,构建数学知识与品德的关系,是新时代小学数学老师的主要任务和必备技能。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现状

(一)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

数学学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社会阅历较浅,在学习过程中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只是按照教师的讲解来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将公式和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死记硬背,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维。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忽略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照本宣科,导致小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理解不到位,没有办法在课后练习和考试中灵活运用。因此,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无法进行自我探索,导致数学综合水平的提高难以实现。

(二)小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立德树人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纵深推进,“立德树人”已成为新课标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德育为先”的教学观念逐步获得人们的认可。数学教学过程要融入思政教学,需要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把握教学中思政内容的适时融合。不过,目前在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数学教师忽略了思政内容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对课程思政的资源挖掘不充分,设计意识薄弱,仍采用惯用的方式灌输数学理论知识。这种机械死板、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难以理解知识点,更无法将各个章节、各个学科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而另一部分教师虽然认同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积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实践中,但对数学学科课程思政内涵的挖掘不全面、不彻底,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聚焦课本中显而易见的思政元素,无法做到立足教学实际将课本中隐含在数学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导致选用的思政教育内容过于“高、大、空”,未能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导致教师无法开发与创新课程资源,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与接受,且小学生的年龄太小,认知能力有限,导致德育渗透不到位、不成功、不理想,课堂教学效率低,偏离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主线。

(三)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尤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方式,以智力教育为重,灌输学生数学理论知识,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学生标准。尤其是在即将升学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时,由于教师担心小学生的升学问题,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与排名。这就导致小学生只是课堂学习中的“配角”,只是以“听”作为学习任务,仅按照教师的步伐机械化地学习数学,缺乏动力与激情,缺少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不能够及时地与老师进行互动与交流,无法有效地提高数学能力,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的学习理念,严重降低了教学效率。传统教育方过于关注知识、重结论,缺乏艺术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而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直接影响初高中学生学习状况,阻碍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 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价值体现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合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醒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价值。思政教育的融合可激发学生内在的现实思想与真实情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概念、深刻理解学习数学的方法、全面了解数学在我们平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等一系列问题。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感受数学的图形之美、计算之美、逻辑之美,让学生在时间、空间、应用与统计等方面产生独特的见解,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于自身于生活而言十分重要。同时,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情感,结合课程知识点,以积极向上的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式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关注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小学生实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从外力推动到内驱力驱动的转变,提升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教学”与“育人”的双促进。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以理论知识教学作为主要的手段。小学数学知识学习是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加快数学思维模式和逻辑能力的建立,能够更好地适应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教师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以知识为中心、优化课堂内容、严格按照数学教学大纲落实教学任务,更要循从主导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原则,将思政元素适当融入数学课程中去,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和改良,加强理论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双重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数学思维模式。此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加快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在顺利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思想与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与智力的协同发展。

(三)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材本身的教学元素和内容相对单一。因此,要求教师应结合新课程的标准要求,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理念,将数学知识与思想文化紧密联系。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逐渐拉近,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增强。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继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教师应进一步对当前学生所呈现出的学习需求进行思考分析和全面探索,将课本上的知识和数学公式进行充分挖掘与讲解,对教学工作中的各项内容进一步丰富,让学生在实现对数学知识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对各种趣味性的知识内容探索分析,继而对学生实现正确积极的引导。针对数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结合,在长期的引导和全面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了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开始逐渐尝试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应对今后面临的诸多问题。

三、 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对策

(一)挖掘教材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教材一般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按照知识点内容的难易程度精心编制而成,小学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来源。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除了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还包括许多历史人物小故事、相关知识的发展历程、有趣的插图等内容,这些内容为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较好的支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政教育的内容,将其作为数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契合的结合点,促进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授圆的周长及圆周率时,通过讲故事等环节适当引入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等历史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冲之的敬佩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二)设置教学模块,深化课程思政理念

小学生好奇心强,其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当置身于生活化、感兴趣的情境中,吸引其注意力,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其中,让学习真实发生。思政理念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途径,设置好相应的教学模块,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采用学生喜欢且适宜的手法,以数学理论知识作为教学主线,精心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作为教学模块。利用现代信息化和数字化,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3D图画、视频影像等方式,将知识、技能和思政融入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在讲授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区别,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互相变换的动画,加深小学生对图形特征变化的认识与面积变化的理解。又如,在讲授数字的四则运算时,在课堂中创设在水果店购买苹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卖家和顾客,教师设置不同质量、品种的苹果单价不同,引导“顾客”计算苹果的质量与价格的关系及苹果的总价,引导“卖家”计算苹果的成本,并对“顾客”与“卖家”对苹果价格、成本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解析,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结合实际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建立高质量高标准的小学数学课堂。

(三)创新教学形式,巩固课程思政理念

数学是一门需要合作解决问题的学科,通过合作和分享,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学习导向,创新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将旧知与新知关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融入思政教学理念。创新开展思政理念下互助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小学生之间的学习资料共享与思维互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1+1>2”的效果,从而促进每位同学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在互助学习小组合作过程中,可以用小组作为评价的整体,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加强小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沟通交流的能力,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整体带动个人、以个人促进整体,推动班集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以课程知识点为载体,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小学生学习互助小组,提升互助学习小组数学学习的效率,不仅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锻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也有助于实现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实现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四)开创实践课程,升华课程思政理念

小学数学是一门以逻辑建立为核心、以解决科学技术问题为目标、包含数字、运算、图形、实践等模块的学科。其中,实践课程综合了数字、运算与图形等模块的知识,既能将数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与我们平时生活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掌握学习方法与数学思维,又能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核心素养。实践课程的设置需借助课程思政理念与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心理发展特点来设计实践教学框架,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实例相关联,把握重难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逻辑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双重目标。例如,在“生活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记录自己家里每天的用水量,统计一周家里使用水量的变化情况,并提出家庭节约用水小妙招。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开展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实际,增强小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让小学生深刻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 结论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通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品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开创实践课程,不断深化和巩固课程思政理念,为学生营造较为高效的学习空间,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苹.让课程思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地[J].中国教育学刊,2023(8):105.

[2]王佳琦.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3.

[3]梁利华.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践行的现状及优化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2022:68-71.

[4]冯家传.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高品质构建解析[J].华夏教师,2023(22):9-11.

[5]李志强.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2022:194-197.

[6]龙婉媚.小学数学微故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践[J].贺州学院学报,2023,39(S1):28-32.

[7]江桃英.基于立德树人视域下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7):148-150.

[8]刘红霞.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6):55-57.

[9]吴子云.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4):173-175.

[10]卫星星.基于课程思政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