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探究

2024-07-30朱丽萍

考试周刊 2024年30期

摘 要:幼儿园教学阶段,由于幼儿心智发育不够健全,教师在开展教育时常常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明显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游戏,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堂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0-0163-04

幼儿园幼儿由于群体特性的存在,在教学时必须结合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途径,而较为适合的教学方式是游戏教学。当前我国许多幼儿园都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展游戏教学,但是在开展游戏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对幼儿而言,他们最根本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借助表演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天性。幼儿园教师开展游戏教学时,要以各类游戏为依托,通过激励学生进行肢体表演和学习的游戏教学既富有艺术性又有娱乐性,对幼儿更为合适,这一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是游戏课程管理的开展。

一、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内涵

因为孩子的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所以他们的思想相对简单,并且经常会对新奇的东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认识的基本原理来指导儿童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但是现在,一些幼儿园的教学已经逐步呈现小学化的倾向和特点。这种教育模式会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幼儿对学习产生反感。因此,要加强幼儿园的游戏教育,推动幼儿园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将游戏当作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使幼儿能够在游戏当中得到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二、 在幼儿园开展游戏化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最好的阶段,他们的思维非常简单,而且他们对新奇的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要想保证幼儿的有效学习,就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认知特征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有的幼儿园教育中,表现出小学化趋势,直接向孩子们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甚至导致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所以,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不仅满足了幼儿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还可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促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吸收知识,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长,在长中学。

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构建,是推进幼儿园课堂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也是将新课程标准落实下去的方式。游戏化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充分吸引所有幼儿参与,从而使幼儿教师能够较好地对课堂进行教学秩序管理,并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在实际教学中,游戏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还可以愉悦孩子身心、强健孩子体魄,因此游戏化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教学内容简单化,在游戏的帮助下将知识传达给孩子,更加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和吸收,这对幼儿学习效率和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很大的意义。

三、 目前幼儿园游戏化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游戏化教学措施已被幼儿园教师普遍接受,但幼儿游戏过程中却不时出现一些问题。幼儿认知程度较弱,理解力较低。只有妥善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游戏化教学才能够得到较好的实施。

(一)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存在隐患

幼儿对外界的适应性较弱,其学习环境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在幼儿园的运作过程中,还出现了以下形式的游戏环境问题,一种是一些幼儿园因为受到了利润的影响,而盲目地增加幼儿数量,导致幼儿的游戏活动不能很好地展开。另外,还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难度。同时,一些幼儿园的游戏设施陈旧,游戏材料匮乏,游戏方式较单一,不能有效地将儿童的游戏兴趣激发出来,限制了儿童的智慧和思维能力。

(二)游戏方法在游戏课堂中的应用缺失

幼儿园游戏化建设的主导者为幼儿教师,他们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直接指挥,所以他们所采用的游戏方法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幼儿教师的在实施教学时,无法灵活地运用多种游戏方法,就不利于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大大降低。目前有的幼儿教师由于班级人数多,没办法很好地进行游戏教学方式,而且会出现“萝卜多了不洗泥”心理,这对游戏教学效果会有严重的制约。

四、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为了让课程游戏化的进行能更具有感染力,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与性格特点运用各种教学设备给孩子创设形象、趣味的课堂氛围,通过最大化地激发孩子们对主题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来让他们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与教师的教学指导相配合,追随教师的指导方向。例如,在“我最喜欢的动物”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动物世界》片段,唤醒他们对过去看到的动物内心的记忆,让他们进一步进入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创设一个神秘奇幻的课堂教学氛围,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喜欢哪一种动物?能否细致地描述并展示喜欢的动物?”让他们在大脑里进一步建构起他们最喜欢的动物形象,让他们在简短记忆后,用比较简单的形容词,在教室里把他们最喜欢的动物讲述出来。对那些幼儿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到喜欢的动物,可以把他们带到动物园观看。

(二)将主题游戏运用到课堂上

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主题游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但是,教师必须对儿童进行有效教育,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对此,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是很重要的。这对幼儿园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不仅要有更多的选择,还要有更高的要求。

在选取游戏的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把传授给孩子的知识与孩子所玩的游戏相结合,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中,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此法经实践检验,效果很好。当然如果游戏开展时,教师并没有重视幼儿从游戏中学到的东西,只是重视让幼儿去玩,则会导致儿童学习不到位,也不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只是通过比较基础的思维认知来教导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这一时期,还要重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像幼儿园的教师,一边给孩子讲解一些常识,一边可以设计“糖果店”的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园教师让孩子们去“糖果店”品尝糖果。因为有过被父母送到糖果店买糖吃的经验,孩子们对吃糖的体验是非常熟悉的。在做游戏之前的准备阶段,幼儿教师通过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儿童对“糖果店”的装饰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儿童想让店门变成小动物的形状,这一表现反映了儿童观察生活的能力。这是一种有益于儿童审美情操的教育。玩了几天后,孩子们对每天都吃同样颜色的糖感到厌倦。教师就用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口味,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也可以让儿童学习各种颜色并与之相联系。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然而,竞赛秩序又一次出现了问题,很多孩子都去了糖果店,争先恐后地要吃糖,场面一片混乱。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引进“服务员”的角色,让孩子们扮演服务生的角色,在游戏中积极地维护游戏的正常进行。用侍者的角色来培养孩子们对“秩序”的认识,引导幼儿树立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

在这一主题游戏中,幼儿通过参与获得多方面的锻炼,参与态度非常积极,我们能看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幼儿教育的前景是乐观的。

(三)合理投放材料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而言,游戏材料作为游戏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可以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更加生动逼真的游戏化环境和对课堂气氛进行有效渲染。对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兴趣等因素对其进行合理投放,督促其能灵活运用游戏材料并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完成游戏。例如,幼儿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塑料剪刀、泡沫、布条等常用材料,促使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做他们喜欢的物品,它既可作为玩具又可作为学习用具,抑或装饰物等,全面启动儿童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还能锻炼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

这样以游戏材料为引导,有助于孩子们有意识地投入游戏活动中,而且这时教师也能把有关知识的内容,巧妙渗透进孩子们的游戏当中,使幼儿无形中获取了相关知识,并从中充分挖掘课程游戏化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比如,在孩子们用废旧布条、废纸盒、塑料瓶等为原料,去做一只小小的笔筒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使孩子们接受品德教育,体会“变废为宝”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督促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把废弃物品变成有价值的东西,使幼儿将来在生活中,能正确对待废弃物,并学会对其进行分类处理,由此建立起最初的生态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儿童适应生活的能力。

(四)通过游戏化活动,促进幼儿交流与合作

幼儿园还需对幼儿沟通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幼儿处在语言迅速发展和成型的时期,但是有些孩子因为个性害羞等因素,在幼儿园里不善表达,这样对孩子的语言养成非常不利。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还需促进幼儿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其有效途径还在于通过充满游戏的教学活动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首先,教师可设计“找朋友”课程活动。本次活动中,教师可多给孩子们发一些色彩不一、造型各异的剪纸,粗中有细,让孩子们到班上找一些跟他们有同样色彩和造型的剪纸伙伴来。在这一过程当中,孩子们要跟其他同学沟通才能了解到别的孩子手里剪纸是什么颜色、什么造型。对比较害羞的幼儿来说,也不失为一个锻炼的良机。并且,为了提升幼儿对“找朋友”这一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物品作为成功寻找到同伴的奖励。最后,在幼儿与自己的同伴顺利地会合后,教师也可以要求幼儿进行下一步的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与同伴共同完成“剪纸”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彩纸以及安全剪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手中剪纸的形状和颜色,来做出一个类似的剪纸来。比如,幼儿手中的剪纸是红色的心形,那幼儿及其同伴也需要做出一个红色的心形剪纸才算完成活动。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彩纸藏在幼儿园的不同位置中,要求幼儿只有通过教师的考验,才能顺利拿到材料。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与同伴共同唱一首歌,或者教师也可以要求幼儿与同伴一起背同一首诗,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五)丰富游戏内容

游戏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大环境中,幼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改变游戏教学的单一方式,改进单调乏味的教学,要不断创新游戏形式、充实游戏内容,以适应儿童需要和身心发展规律。要更好地发挥游戏化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促使孩子们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收获到各种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质量和实效。如果幼儿教师反复地使用单一游戏活动,就会使幼儿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幼儿的发展。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使孩子们在课堂游戏活动中释放天性,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当孩子学了数字后,幼儿教师就可依据孩子喜欢游戏和食物的特点进行游戏教学。先由幼儿教师给孩子们讲解数字并指导孩子们写字,然后融入游戏中,把孩子们分为五人一小组,带领他们掌握数字加减法运算规律。幼儿教师还可以将果冻和糖果等各种小零食放在教室里,让孩子们通过团队竞争来得到自己喜欢的零食,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幼儿教师可以设立奖项并进行相关奖励,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到知识,而且能够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激发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拓展教学空间

激发儿童潜在创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儿童在实践中与自然接触,以此来扩大儿童对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观察与体验的范围,进而有效激发儿童自主探索意识与丰富儿童社会实践技巧。对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游戏化教学中需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可以走出课堂和幼儿园的好机会,根据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热切向往来选择更加适合孩子们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例如,春季万物生长之际,大多数幼儿对忽然从泥土中冒出来的小草有着浓厚的观察兴趣。对此,幼儿教师则可以以春季为话题进行有趣的户外实践,但需要在取得父母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委托父母给孩子准备好相关实践用品,教师可以在选择活动场地时问孩子自己看法。当然为了保护幼儿自身安全,教师可以把自己提前选择的一些安全场地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向幼儿征求意见。比如“假如教师带小朋友去园外玩,你是否愿意在果园里摘果或到草坪上做游戏”等,这样才能让幼儿对今后的学习有自己的想法。另外,因为游戏对幼儿来说更具有诱惑力,大部分幼儿选择了到草坪上做游戏的方案。此时,为了再一次确认幼儿场地的选择,教师就可以用“我们要到的地方就是葡萄园,葡萄园里有许多又大又甜的葡萄,而你们摘下来的葡萄也可以拿回家送给家长”这类语言,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能在自己对家长关爱的推动下随教师到葡萄园进行练习,并在实践中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与劳动,培养劳动观念。

五、 结论

总之,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构建的大环境中,可以给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添砖加瓦,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提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和实效。幼儿教师把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助于全面激发孩子们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的兴趣与激情,使孩子们能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促使孩子们得到快乐的经历,逐步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长,在长中学,也有助于促进幼儿园课堂教学跨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要兰.关于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化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3):1593.

[2]于鑫.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探究[J].新课程(教研版),2020(39):205.

[3]徐州杰.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研究[J].电脑乐园,2021(7):227-228.

[4]白美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探讨[J].文学少年,2021(35):339.

[5]张美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探究[J].中外交流,2021,28(9):764.

[6]刘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分析[J].情感读本,2020(20):30.

[7]赵静.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J].新课程(教研版),2020(39):32.

[8]徐国芳.课程游戏化下的幼儿园课堂教学探究[J].文学少年,2022(12):70-72.

[9]赵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探究[J].新课程(教研版),2021(42):92.

作者简介:朱丽萍(1977~),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研究方向:课程游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