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4-07-30韩树高牛树珍
摘 要: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关系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中新课改也明确表示语文的核心素养包含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包含了各种优秀的历史文化。文章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传统文化通过教材选取、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等多种方式渗透到古诗文教学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采用讲解、赏析、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品味古诗文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参观文化遗址等形式,使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方法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文作品的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古诗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0-0064-04
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容,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欣赏和领悟其中蕴含的美感,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高中古诗文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通过学习古诗文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在欣赏和思考古诗文的同时,也会受到其所传递的思想和道德的熏陶。学生在阅读和研究古诗文的过程中,可以启发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文化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这对学生成长成才、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被广泛地研究和传承。许多学校和研究机构都在开设相关课程和研究项目,以传承和弘扬古诗文的价值。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现状
第一,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一方面,一些学校和教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古诗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学生对古代文化、思想、价值观的理解和传承。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更加侧重于考试要求,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
第二,传统文化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教师采用解读和讲解的方式,通过讲述文化背景、文学特点和作者思想等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深层次意义和内涵。
第三,学生对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反应也是受到关注的。一些学生对传统文化持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他们愿意主动学习和探索古代文化,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有一定的深度。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对古诗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可能只是应付考试,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真正理解和认同。
第四,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考试压力也是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高考和各类考试对学生古诗文的要求比较具体,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古诗文,缺乏深入理解和传承的动力。
总之,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现状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也有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抵触情绪以及考试压力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以促进传统文化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古诗文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高其在社会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1. 传统文化内涵的匮乏
传统文化的庞大和深奥,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基本了解,缺乏对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导致他们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一些教材选取的古诗文作品可能过于经典和烦琐,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同时,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方法可能过于注重背诵和记忆,缺乏对作品内涵和艺术特点的深入解读和理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历史背景的单一性
第一,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授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忽视了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如辞章、曲子、赋文等,无法满足学生对多样化文学形式的需求。第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多以背诵和默写为主,这种方法注重记忆与死记硬背,缺乏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同时,教师往往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缺乏积极参与与思考。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第三,历史背景的单一性。古诗词教学往往局限于对古代历史背景的简单介绍,忽略了与当代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限制了古诗词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3. 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对高中古诗文教学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体的普及,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接受度可能有所下降。加之高考的压力和应试导向的教育环境,学生可能更加关注应试技巧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往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缺乏与当代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导致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不高。
4. 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展览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增加教学内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理解能力。
二、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挖掘文本内涵,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1. 教学内容设计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内涵丰富的古诗文作为教学内容,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可以结合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例如,《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排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他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敏感和领悟。同时,文章中融入了王羲之个人的思考和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展现了文人士子的风采和情怀。
2. 教学方法引导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阅读、解析、讲解、讨论、演绎、仿写、创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发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价值。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例如,选择一首描写大自然景色的古代诗歌,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鼓励学生将其中的意象与当代社会话题联系起来,例如环境保护或城市化等问题。通过这种结合,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思考,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3. 情感教育引导
通过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情趣。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诗歌创作、戏曲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创造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其在欣赏古诗文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选择一首古代的爱情诗,如《诗经》中的《采薇》或《关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并与现代的爱情诗歌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情感表达方式的思考,并能够理解古代文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4. 资源整合与拓展
利用多种资源,如古代文化经典著作、相关影视作品、音乐、绘画等,与古诗文相结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可以邀请文化名人、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等,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总之,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本内涵、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二)创新古诗词学习模式,传承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创新古诗词学习模式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学习和欣赏古诗词。
1. 进行古代文化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文化遗址或博物馆,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魅力。通过实地体验的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古诗文的意蕴和内涵。例如,黄鹤楼是中国文学名篇《黄鹤楼》的写作背景地,这首诗通过对楼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黄鹤楼,可以感受到这首名诗中的诗情画意,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黄鹤楼位于长江边上,可以俯瞰到江水的美景,以及楚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在黄鹤楼上,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江山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
2. 组织古诗词创作比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作品。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古代的诗词中选取几个典型的题材,如咏物、山水、抒怀等,要求学生模拟古代诗文的形式和语言风格,创作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古代诗文的表达方式、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融入现代元素
将古诗词与现代元素结合,创作具有现代风格的古诗词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近和理解古诗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古诗词和音频、视频、动画等结合起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制作古诗词动画,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古诗词。同时,建立一个互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作品,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创新古诗词学习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样的学习模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满足了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三)拓宽古诗文课堂,进行多样化的传统文化积累
1. 阅读经典古诗文
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古诗文作品,如《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等。通过学生朗读、背诵、解读古诗文,可以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感受。例如,《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价值。阅读《诗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民生活。《诗经》中的诗歌采用了律诗的形式和韵律,了解诗歌的格律和韵律,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通过学习古代韵律学的知识,例如平仄、押韵等,来提高对《诗经》的阅读理解能力。《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人情世故和社会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在阅读《诗经》时,要注重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思考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2. 探讨古诗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诗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如古代社会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通过深入探讨,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例如,《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描绘了登高的场景和作者的心情。这首诗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登高”一词代表了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精神,同时也象征着对自然和人生的探索。在古代,登高常常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可以舒展身心,远离尘嚣。杜甫通过《登高》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杜甫的《登高》展现了他对社会和政治现状的关注。在这首诗中,杜甫描绘了登高时所见到的景象,其中包括了山川河流、城市建筑、人民百姓的生活等,通过这些景象展示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杜甫的诗中融入了对时事的观察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担忧之情。在诗中,杜甫以登高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他以自然景色为映衬,表达了对人生苦难和命运无常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对理想和追求的坚持。这种个人情感的表达使得《登高》不仅仅是一首写景的诗歌,更具有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3. 编写古诗文作文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创作古诗文作文。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其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古诗文有其独特的格律和韵律,需要熟悉古人的诗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通过阅读经典的古代诗词,加深对古文的理解。不同的古诗文作品有不同的题材和文体,比如七言绝句、五言律诗、散文等,需要了解并熟悉各种题材和文体的特点,以便在写作时能够准确把握。古诗文作品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可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在写作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三、 结论
传统文化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古诗文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未来,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材编选过程中,应注重选择蕴含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古诗文,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诗歌朗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等,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晓宇.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18,35(2):40-43.
[2]李慧敏.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实证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34(4):53-57.
[3]张宇翔.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与方法[J].高校课程研究,2019,39(6):60-64.
[4]张翠萍.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1):80-83.
[5]陈建国.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与实践[J].高中语文教学参考,2018(8):79-81.
作者简介:韩树高(1976~),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课堂改革;
牛树珍(1975~),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