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教学探究
2024-07-30朱珊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是顺应课程改革发展新趋势、突破单篇阅读瓶颈的需要。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中,教师教材分析不到位、教学方法模式化、学生阅读不自主、教学评价形式化的问题,笔者结合实例,就教材语篇的分析与整合、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自主阅读的培养、教学评价的革新等提出了教学建议,为一线教师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0-0035-0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不仅明晰了“核心素养”在当前语文教育中的统领地位,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如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等。新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编排,且每一个单元都有既定的单元主题引领,充分凸显教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新课标背景下,构建以“单元”为单位的教育模式至关重要。文章中,笔者立足新课标,探索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单元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
一、 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 单元阅读教学
关于“单元阅读教学”的内涵,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单元阅读教学是将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以“主题”串联内容的整体性教学模式。这一解读,不仅凸显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特点,同时也强调了主题在单元阅读教学中的引领性作用。还有学者认为:单元阅读教学是以教材中的单元为基础和前提,按照一定的标准科学整合课内外资源的阅读教学方式。
综合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文章中,笔者将单元阅读教学定义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为基本单位,以单元主题为引领构建的阅读教学模式,凸显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2. 小学高年级
小学高年级,又称为小学高段,一般指小学五年级、六年级。一般而言,处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逐步形成了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具备独立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情绪情感调节能力。
对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学习特点等的解读,更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背景
1.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新课标在明晰“核心素养”统领地位的同时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和教育要求,如六个学习任务群的提炼;大单元教学理念、跨学科学习理念的提出等,充分彰显了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基于新课标的指引,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当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视角优化语文教育,同时凸显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单元阅读模式,这一以“单元”为单位的阅读教学,具有如下显著的特点:一是凸显了语文阅读的整体性。语文的阅读,要科学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局部应当服务于整体,方能推动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正是因为单元阅读教学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有效地突破了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碎片化的瓶颈,顺应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二是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是教师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要义。从“建构”“应用”等词可以看出:语文的阅读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方能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应用语文知识。与传统单篇精讲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相比,单元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构建,教师需要基于整体性的视角,充分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单元阅读实效。
2. 突破传统单篇精讲阅读面临的瓶颈
毋庸置疑,传统的单篇精讲阅读教学面临诸多瓶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着眼于局部。单篇精讲阅读,是以教材单元中某一篇文章为核心开展的精讲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围绕文本的字、词、段落、中心思想等开展教学,以达到学生深入理解语篇内涵、思想情感、写作手法等教育目标。与基于整体视角的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相比,单篇精讲阅读着眼于局部。二是难以突破阅读“量”。新课标对学生语文阅读的“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不得少于145万字,其中高年级不得少于100万字。为突破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创新语文阅读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内驱力至关重要。通过研究,文章认为:单篇精讲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难以突破学生语文阅读的“量”。一方面,单篇精讲阅读以“单篇”为单位,阅读的“量”本身较为有限;另一方面,单篇阅读模式下,教师往往疏于课外阅读资源的拓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文阅读“量”的积累。正是因为单篇精讲阅读难以突破学生的阅读“量”,使得其在新课标下的局限性依然较为突出。三是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单篇精讲阅读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地凸显。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仅制约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其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新课标背景下,传统单篇精讲阅读教学模式面临诸多瓶颈,制约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基于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模式,这一着眼于整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课内外阅读资源整合的教育模式,更加契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 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为全面、充分地了解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笔者以所执教地区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总结分析了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分析不到位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读懂、读透教材,是教师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2019年以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全国投入使用,这一以双线结构编排的语文教材,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指明了方向。因此,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解读统编本小学语文新教材,尤其是在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对单元主题、语篇结构的深入梳理与分析,是教师全面提高单元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文章认为: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教材分析不到位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对全册教材的分析。对全册教材总体要求和基本内容的分析,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每一个期初应当完成的工作内容。文章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全册教材的整体性把握,更有助于其高屋建瓴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实效。而在分析全册教材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标课程标准,深入了解教材的总体要求、内容结构,通过对教材和教法研读与分析,为学期各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然而,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文章认为: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存在对全册教材分析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本册教材的总体要求、内容结构等把握不清,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发展。
二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分析完全册教材之后,小学语文教师亦要强化单元内容的分析,以进一步明晰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研究表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同样疏于教材单元的分析,从而导致教师对每一个单元的编排、结构思路、单元目标、单元重难点等把握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单元教学的实效性。
BdqBZy2jv0YLiGvvDhyw8eNCX6VbeEaLHe9tmC0g8jo=整体而言,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存在对全册教材、单元内容分析不到位的问题,聚焦于单篇的文本教学模式,导致教师难以厘清单篇与单元、单元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整个语文的教育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教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单元阅读教学的研究文献,可见教师的“教法”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最为鲜明的有活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其主要目的都是推动教学的改革创新,提高单元阅读教学的实效。
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文章认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单元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模式化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以“讲”为主。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一般都是以“讲”为主,以“讲”代做,以“讲”代思。与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不同,单元阅读教学的体量和目标更大,对学生自主阅读的要求更高,因此,基于单元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注重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然而,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单元阅读教学,依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以“讲”为主的桎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受到极大的制约,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实效。
二是目标设计狭隘。单元阅读教学中,目标设计具有统领性、导向性的重要作用。优化单元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更有助于提升单元阅读教学的实效。然而,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设计单元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目标设计狭隘、局限于单篇阅读的问题。同时,在目标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厘清单元总目标与分目标之间的关系,导致分目标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总目标,从而影响了单元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是疏于内容的拓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内容的拓展,不仅能够凸显单元阅读体量“大”的优势,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量”。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单元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疏于内容的拓展,即教师的单元阅读,仅仅局限于单元本身,忽视课外资源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导致单元阅读教学难以实现“大”目标、“大”效果。
四是教学过程忽视情境。新课标在阐述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特别提到了“大情境”的观点。诚然,单元教学以主题为引领,以情境为主线。而教学实践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单元阅读教学往往疏于情境的创设,导致整个阅读过程以干巴巴的文字解读为主。脱离主题情境的阅读,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发展,不仅影响了单元阅读教学的实效,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学生阅读不自主
传统的单篇精讲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听”的状态。教师的过度讲解与代劳,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存在不自主、不思考的问题。这种自主性缺乏的语文阅读教学,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相背离。
研究发现:小学生习惯了“听”的阅读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在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依然普遍存在自主性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课下缺乏自主阅读。我们知道:单元阅读与单篇精讲阅读有着显著的不同,单元阅读模式下,教师难以面面俱到地给学生讲解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写作手法,因此,学生课下的自主阅读,俨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单元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文章认为:现阶段,小学生普遍存在课下自主阅读不足的问题,如课前没有全面、充分地阅读文本;课后没有拓展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的缺失,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师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二是课上缺乏思考。“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在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重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全面提高单元阅读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然而,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课上缺乏思考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思维不集中,不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解读文本内涵,分析并解决相关的问题;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思考不积极,甚至害怕教师问到自己。在阅读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正是因为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缺乏思考,影响了其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不利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教学评价形式化
教学评价是完整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诊断、导向等重要的功能价值。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也需要重视教学评价,以评促教,以评促改,推动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文章认为: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常常忽视教学评价,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审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不了解“学情”,从而影响了单元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三、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教学实践
(一)以单元语篇为基,深挖文本内涵
上述,在阐述“问题与现状”的过程中笔者提到: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在于其对教材的分析不到位。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若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和具体,将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单元教学效果。要想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构建完善的单元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熟悉新课标,同时还要结合单元语篇,深挖文本内涵,为全面提高高年级单元阅读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1. 熟悉新课标,为单元阅读教学“定调”
在基础教育中,新课标具有统领性、导向性的重要作用,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标准和指引。于高年级语文教师而言,熟读新课标,更能够为单元阅读教学“定调”,夯实教学基础。
那么,高年级语文教师如何熟悉新课标呢?文章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教师熟悉新课标主要的学习方式。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思想,快速捕捉国家新的教育方针政策,熟悉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需要熟读的是新课标,尤其是其中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整本书阅读等学习任务群的解读,对帮助教师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二是参加教研活动。基础教育中,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为更好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以教研为手段学习相关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经验,夯实单元阅读教学的基础。
2. 解读教材,分析语篇,为单元阅读教学“谱曲”
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载体性作用,决定了教师的单元阅读教学应当建立在对教材和语篇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基础之上。因此,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为载体,深入解读教材、分析语篇,为教师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谱曲”。
首先,对全册教材的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单元阅读,并非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固定单元,而是可以通过适当的重组与整合,提高单元阅读教学的实效。因此,新课标背景下,高年级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对全册教材的分析,了解教材编排的要点、特点,把握好语篇之间的顺序和关系,基于全局的视角把握好教材内容,夯实单元阅读教学的基础。
其次,对单元语篇的分析。对单元语篇的分析,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教材分析的关键所在。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新修订的教材,“单元”的主题或特色愈发凸显。因此,对单元语篇的深入分析,能够帮助教师轻松地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通过对统编本高年级语文教材的梳理可见:一个单元中,既有精读课文,亦有略读课文。一般而言,精读课文是学生“习法”的载体,而略读课文,则是应用的关键。在单元语篇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厘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强化单元内容的整合奠定基础。以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为名著导读单元。翻开教材,可见单元导语颇有意味:“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短短几行字,不仅导读了四大名著,同时也充分凸显了单元阅读的主题和核心。深入解读语篇,可见本单元有精读课文两篇,分别为《草船借箭》和《景阳冈》,出自《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略读课文两篇,分别为《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出自《西游记》和《红楼梦》。几篇课文的编排,其重心在于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因此,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导”上,以单元编排的精读、略读课文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将单元阅读教学延伸为整本书阅读教学,以四大名著为基础引领学生阅读更多的名家名著作品。
(二)明晰单元阅读主题,优化单元阅读方法
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单元阅读教学模式化的问题,文章认为:单元阅读与传统的单篇精讲阅读有显著的不同,单元阅读以主题为引领,更加注重阅读方法的优化和创新,方能有效地提升单元阅读教学的实效。
1. 明晰单元阅读的主题
在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主题”具有聚焦性和统领性的重要作用,是整个单元阅读的“龙眼”。因此,明晰单元阅读的主题,对帮助教师明晰单元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单元阅读主题的确定,文章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从教材单元导语处提取;二是深入分析语篇进行提炼。深入分析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可见每一册教材中“单元导语”部分的阐述,蕴含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以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打开教材,可见单元导语为“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本单元一共编排精读课文两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为“父母之爱”,习作为“我想对您说”。从单元内容的编排可以看出:本单元,无论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抑或是口语交际或习作,均围绕“父母之爱”展开。因此,教师教学中,可以从单元导语处提炼阅读主题“舐犊情深”;亦可结合语篇内容,以“父母之爱”为主题开展阅读。两个阅读主题各有千秋,均可对本单元的阅读产生引领作用。
2. 优化单元阅读教学方法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并非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开展精讲阅读,而是要凸显内容的整合、方法的优化。
以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单元阅读为例,本单元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整合和优化了单元阅读的内容:
学习任务一:初识父母之爱。这一学习任务,将口语交际板块前置,引领学生领悟“舐犊情深”的含义,打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具体的案例谈自己眼中的父爱或母爱。结合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承接口语交际的话题,反思自己对父爱或母爱的理解是否有偏差。
学习任务二:细品父母之爱。这一学习任务,以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为载体进行。在精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文章的场景和细节描写,通过朗读、师生共同分析的方式,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亦可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引领学生体会更加深层次的父爱和母爱。
学习任务三:表达爱的理解。本学习任务,结合本单元习作,引领学生采取书面表达的方式,给爸爸妈妈写信,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激之情。
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采取了学习任务的方式,以“‘初识—细品—表达’父母之爱”为主线,不断升华单元阅读的主题和学生的情感认知,同时也注重了单元语篇、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板块的整合,“思”与“行”的融合,推动了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凸显主体地位,强化延伸阅读
与单篇精讲阅读模式相比,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更加需要凸显学生BoJmEC7YPEgh4UUn+QelqA==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单元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单元语篇的自主阅读与课外延伸阅读,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阅读量。
1. 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能够建立学生对单元语篇内容的初步认知,为教师课堂上的合作阅读、语篇分析、问题导学奠定基础。上述“父母之爱”单元主题阅读中,笔者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前置性自主阅读,促使学生在课前,便已充分了解了本单元的阅读主题和阅读内容。同时,引领学生搜集有关父爱、母爱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思考,以便在“初识父母之爱”的学习任务中分享、交流与表达。
2. 延伸阅读
单元阅读对学生阅读量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延伸阅读上。在构建单元主题阅读中,笔者历来重视学生的延伸阅读。例如,在上述“父母之爱”的单元主题阅读中,针对《慈母情深》一文,笔者引领学生延伸阅读《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整本书;针对《父爱之舟》一文,引领学生延伸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整本书。又如,在五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单元中,笔者引领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的整本书。
从上述延伸阅读的案例可以看出,笔者在单元阅读中充分融合了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同时,整本书阅读还有助于快速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四)创新阅读评价,促进单元阅读发展
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中,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构建单元阅读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教学评价这一重要且关键的教学环节。
笔者在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过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对单元阅读的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测。关于过程性评价,笔者精心设计了单元学习评价单,评价单主要分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重要的模块;而成果性展示,则采取了多元化的方式,如口语交际展示、书面表达展示等。对教学评价的重视,有助于帮助教师审视教学过程和结果,推动单元阅读教学改革与发展。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显著的价值和意义。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依然局限于单篇精讲阅读的现状,教师应当树立单元教学意识,熟读新课标,分析教材,整合内容,优化方法,以单元阅读为载体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立敬.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小学语文高年级比较阅读教学实施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9):58-59.
[3]游石梅.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策略现状初探——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J].华夏教师,2020(12):36-37.
[4]栗新宇.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2.
[5]李菁菁.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2.
作者简介:朱珊(1982~),女,汉族,贵州毕节人,贵州省黔西市甘棠镇大寨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