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理论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30韩亚杰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核心素养为本,然而在传统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更侧重于客观知识与答题技巧的讲授而很难贯彻这一理念。文章以格式塔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格式塔”理论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价值,最后将其整体性理论、完型压强理论以及异质同构理论与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格式塔理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6.039
The Application of Gestalt Theory in High School Chinese Prose Teaching
HAN Yaji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Abstract The 2017 Edi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Ordinary High Schools clearly states that the basic concept of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is based on core literacy. However, in traditional high school Chinese prose teaching, teachers focus more on imparting objective knowledge and answering skill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is concept. The article takes the Gestalt theo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high school Chinese prose teaching and the value of Gestalt theory in high school Chinese prose teaching. Finally, it combines its holistic theory, perfectionism pressure theory, and heterogeneous isomorphism theory with high school Chinese prose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core Chinese literacy.
Keywords Gestalt theory;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prose reading teaching
1 当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肢解式”文本解读
通过对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的调查与了解,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会更偏向将现当代散文教学模式化,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理解字词,其次要求学生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最后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原则上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效率,能帮助新手教师快速构建散文教学框架。但是,这样的散文教学模式却完全违背了格式塔理论的整体性原则,教师没有从整体出发来审视文本,同时也无法使学生形成对于文本的整体感知,按照这样“肢解式”的教学模式来学习散文,学生仅仅只了解文本的部分内容,根本无法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
1.2 学生存在“认知空白”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等特点,所处成长环境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不同,造成每个学生的阅读积累与审美能力都大不相同,也就使学生形成了不同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会有不同层次的“认知空白”现象,比如当学生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一些特定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观构建过程时,他便无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某些情感,也就无法再去深入挖掘文本中隐含的深刻意蕴。除此以外,学生作为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积累实在有限,处于特定时代中的他们难以理解不同时代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叙述情境,也就造成了学生在散文阅读过程中的时代语境阅读空白以及人物叙事阅读空白,而这些阅读空白现象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及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1.3 文本感知“距离化”
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建立在日常习得的生活及学习经验基础之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并非空着脑袋走入教室,每一位学生在接触一篇全新的文本时,都需要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进行理解,当学生拥有比较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完备的价值观构建过程时,他们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便会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和同感,而建立在学生与文本传达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观相通基础上的散文教学,会更有可能使学生深入领悟文本中的深层意蕴,反之,则会拉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无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比如,教材中选编的现当代散文以中外名篇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生活有很大的距离。纵向来说,跨时代的文本体现了不同的创作背景,而横向来说跨国别的文本还体现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与习俗。当学生用有限的阅读视野去理解文本,势必会使得文本感知距离化,也就无法深入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
2 “格式塔”理论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价值
格式塔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考夫卡、苛勒三人创立的,其核心内容就是人在感知事物时有一种简约化的倾向, 从而引起人的宁静、满足的美感,他们强调整体不是其各个部分的总和,意识经验也不是其感觉元素的简单相加,思维也不是简单观念的机械联系。在日常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偏向于将重点放在学生对于文本中客观知识的掌握上,将文本拆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来讲解,要求学生从分散的字词中去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作为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他们的感知体验以及知识积累是有限的,在这种肢解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得到对文本最初始的整体感知,也因为存在着许多方面的认知空白,他们难以对未曾体验过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无法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深层意蕴,只是停留在了对文本的浅层了解。
而格式塔理论提出的整体性理论、完型压强理论以及异质同构理论则可以切实有效地为这种不恰当的教学方式提供指导,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深刻内涵。
格式塔理论中的整体性理论强调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同时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个理论也正好适用于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想让学生领悟一篇散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不能简单从好词好句或是各个段落中获得,学生对于文本的整体感知非常重要,教师不能将文本拆解,而是要注重散文的整体基调,再围绕这个基础展开教学,就能使学生按部就班地掌握文本所要传达的内容。其次,格式塔理论中的完型压强理论指出人内心会对不完满的事物产生刺激,从而产生填补其空缺的愿望,因为受到感知体验和知识积累的局限,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常常会对文本的留白感到困惑,如果教师能运用完型压强理论为学生搭建框架,就会将学生对于文本中留白的困惑转换为强烈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除此之外,格式塔理论中的同质异构理论强调人会对相似的事物产生同感,同时会由一种感觉产生另一种感觉,如果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把握这个原则,即便是学生接触到令他们感到陌生和距离化的文本,教师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与文章中的内容进行交流,从而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
3 格式塔理论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3.1 整体性理论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格式塔心理学始终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整体的,人对某一特定事物的认知也具有整体性,而这种整体性又并非是对于事物各个部分的认知之和,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应该先是整体的,然后才注意到部分,并且学生的顿悟以及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整体的情境。除此之外,格式塔理论非常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一个事物时,一定先有一个整体概念的认知,而不是在对这个事物的各个部分都进行认知之后再简单地拼凑起一个整体认知。这个理论对于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也同样适用。语文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基于对学生考试要求方面的考虑,通常会在课文分析时将文本肢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不论是划分段落来概括段意还是通过理解字词来分析主旨,本质上都是更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中知识点的掌握,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客观知识的掌握能力,却完全剥夺了学生最初始接触文本所形成的整体感知能力,如果教师不从文本的整体入手,仅仅是带领学生学习每一部分的知识点,那么学生将无法真正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无法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深刻内涵,从而使文本失去了其最重要的审美价值。在格式塔理论指导下,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实际的教学,都需要先从整体出发。比如,在教学《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完全可以先从整体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散文有没有触动到你们的地方,以及文中哪一部分使你们感到印象深刻”,让学生先从整体上去感知这篇课文,找出触动自己内心深处的部分并且说出原因。其次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对母亲这个人物的描写部分,做到从整体到部分,由浅入深地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地坛”的直观感受以及作者对于母亲的深厚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让学生接近文中呈现出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按照格式塔理论的整体性原则来进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会让学生从一开始便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为接下来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做好铺垫,在格式塔理论整体性原则引导下,学生便不再是仅仅学习文本的每一部分内容,而是在形成自我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来加深对文本深刻内涵的感悟。
3.2 完型压强理论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完形压强理论强调人们内在有着填补认知空白的欲望,而这种认知空白的补足可以为人们带来强烈的快感。学生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是文本阅读的主体,在接触和学习散文时也同样有着不同程度的认知空白,而这种填补认知空白的欲望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转化为求知欲,在现当代散文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填补认知空白产生的愉悦感便是提升学生自身审美鉴赏能力的过程。散文不同于其他文体,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往往不局限于文字表达,而文本的深刻内涵也往往超越于文字之和,许多深刻内涵都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自身的经历来挖掘,学生受到自身认知发展的限制,难以做到与作者感同身受,所以在学习文章时常有感到困惑之处,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就要运用完型压强原理,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展开教学,当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认知发展的瓶颈之处,并在教学过程中为他们搭建好思维框架时,学生的困惑和不解就会随着教师的教学步骤一步步化解开来,在这个过程中将原本的焦虑心理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不仅会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还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学生并不了解朱自清的个人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他们在最初阅读这篇文章时仅仅只能感受到文中所描写的月下荷塘的美好,并不能领悟到朱自清在写下这篇文章时的复杂心情,所以教师要在课堂导入时就交代清楚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大革命失败后社会的动荡以及作者内心被压抑的苦闷之情,有了这样的认知背景,学生才能随着文本中地点的变化而感悟到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而领悟到本文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于少年时自我期盼的深层内涵。
3.3 异质同构理论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异质同构理论强调力作用于外在事物与人的内心情感之间,当这种力使二者具有共通关系时,便会引起人的审美体验,也就是说,当学生在鉴赏文本时,需要其自身与文本中的内容产生同感,才可以深入挖掘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内涵。那么,对于文本阅读的主体也就是学生而言,如果他们自身具有一些相似或相关的情感体验,就能更敏锐地捕捉到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价值。但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中外名篇,对于知识积累以及情感体验有限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文本有着跨时代和跨国别的距离感,学生难以感受与文本的情感相通之处,也就无法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意蕴。根据异质同构理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交流,带领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来感悟作者的情感,找到内心深处与文本传达情感的共鸣之处,拉近学生内心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深入探索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异质同构原理,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片段,师生在共同品味散文优美语言的同时,也将文字转化为了有感情色彩的语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得以激发,也让学生联想到了自己对于秋景的感受,从而更为深入地体会到郁达夫对于秋景悲凉之美的感受。
4 结语
语文课程具有育人功能,散文教学也是日常语文教学中最具审美鉴赏性的部分,良好的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运用格式塔理论中的整体性理论、完型压强理论以及同质异构理论可以很好地指导日常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加充分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熊小芳.格式塔理论在初中现当代散文审美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3.
[2] 朱保贤.格式塔理论与阅读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现代妇女(下旬),2015(1):172.
[3] 胡美青.格式塔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2022(4):43-44.
[4] 李少波.格式塔理论视野下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5] 汪晓丹.情景相应 心物同形——谈“格式塔”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