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与应对策略分析
2024-07-30王娇杨士伟
摘 要 新时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的挑战。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在思想形式、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校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基于学生的发展形势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文章通过分析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转变的意义,提出其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6.005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sponse Strategies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WANG Jiao, YANG Shiwei
(Tibet University, Lhasa, Xizang 85000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with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dustry has ushered in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ut also faces some challenges. At present,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ir ideological forms, behavioral patterns, and other aspects. Universities need to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nd reform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dentifies the main probl46fd38ae3a0f8dfaced011dc63a7a1e4ems that currently exist, and then proposes specific respons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ing mode; strategy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学校发展质量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国家亟须高质量人才的大环境之下,学生管理工作更是成为高校众多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之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自身也有着不断优化和更新的需求。本文基于现有形势,剖析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和改革,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教育管理工作者更应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刻认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对教育变革提出的迫切要求,推动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1 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转变的意义
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尤其对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价值观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实现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一方面,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意味着教学从单一的知识灌输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向转变,这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而言具有深远意义。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通过创新学生管理模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2]。另一方面,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也要求学校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其中包括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等,这对于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良好的奠基意义。
2 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工作观念落后
在快速变化的新时代,管理工作观念的落后已成为不少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这种落后不仅影响着高校内部的运作效率,还可能成为阻碍高校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因素。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观念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部分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风格往往以命令和控制为核心,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创新,其抑制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迸发新的活力,进一步影响其综合发展。其次,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往往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不利于人才的合理利用和发展。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管理工作无法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条件,势必会限制其发展,长此以往,也会影响高校自身的竞争力[3]。
2.2 学生管理措施不足
现阶段,学生管理措施不足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制约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形象的塑造。首先,学生管理措施不足体现在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不足。新时代,学生群体越来越多元化,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一套固定、单一的管理措施必然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这一不足还体现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够。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多重挑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4]。然而,许多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无法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2.3 信息化管理有缺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提升管理效率、优化管理过程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少高校在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显著缺失,这不仅影响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也限制了高校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一方面,信息化管理有缺失体现为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许多高校虽然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停留在表面层次,仅将信息技术用于基础的数据处理和文档管理,而忽视了信息技术在数据分析、决策支持、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导致信息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无法最大化地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另一方面体现为信息系统的整合与优化不足。在一些高校中,信息系统之间相互孤立,数据共享和流通不畅,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无法实现各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这种情况下,高校内部的信息流转效率低下,影响了管理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5]。
3 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与应对策略
3.1 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育人育才同步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高校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地,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帮助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能力锻炼和人格养成。为此,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转变和应对的重要策略之一便是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育人育才同步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初衷和使命,也是对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贯彻实施。具体而言,以人为本要求高校在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即高校应把学生放在教育工作的中心,了解和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以及其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并在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依托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高校在实施这一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感;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德育工作能力;三是优化育人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
3.2 法治为基:坚守制度刚性要求,把握育人的柔性关怀
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中,所设定的教育制度需要体现育人的情感需求和人文关怀,但前提是始终坚守制度的刚性要求,以达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刚柔并济的管理效果。即要求高校树牢规矩意识,扎实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法治为基”要求高校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体系,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正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然而,单纯依靠制度约束是不够的,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高校还需要“把握育人的柔性关怀”,通过情感交流和文化熏陶来影响、塑造学生。例如,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等,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这一策略:首先,高校在制订和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时,应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有严谨的法治观念,又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教师队伍。最后,高校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传播校园正能量,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3.3 数字为源:实施数据治理方法,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教育革新和实现管理优化的重要途径。“数字为源:实施数据治理方法,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化”这一策略有利于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其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收集、分析和应用数据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当中,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系统,以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而精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成绩变化、心理健康状况、活动参与情况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和支持。另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分散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例如,高校主体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个体差异,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帮助高校发现和预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助。此外,高校还需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滥用等风险;同时,应当尊重学生个人隐私,合理收集和使用学生数据,确保数据应用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安全性。
3.4 质量为先:促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新时代学生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事关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需要实时关注其发展质量,打造以“质量为先”的学生管理模式。高校要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创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首先,高校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服务。例如,通过推行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从课程质量、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和毕业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其中包括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和学生满意度调查,建立健全教师发展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应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密切关注行业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确保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最后,高校还需要通过建立开放、共享、合作、竞争的教育生态,形成校内外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环境。如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等的合作,共同投入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成果;或加强校际的交流合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4 结语
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存在管理工作观念落后、学生管理措施不足、信息化管理有缺失等问题,由此限制着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转变和应对策略,将以人为本、法治为基、数字为源、质量为先等理念作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以切实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旖旸.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上海教育,2023(31):56-57.
[2] 曾蓉.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1):85.
[3] 徐静.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点探析[J].大学,2022(S2):133-135.
[4] 张丽.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学,2022,13(21):76-78.
[5] 吴云.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思路新分析[J].山西青年,2022(1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