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优化路径

2024-07-30李艳峰王金本

科教导刊 2024年16期

摘 要 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网络爱国元素有待整合、网络思政力量有待加强、网络文化供给有待提升等严峻挑战。为应对挑战,高校亟须从以传统文化滋养爱国精神、以网络思政涵养爱国情怀、以网上网下协同筑牢爱国场域、以理性包容提升爱国格局等维度优化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6.027

Optimization Path of Online Patriotism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I Yanfeng, WANG Jinben

(Tongling University, Tongling, Anhui 244000)

Abstract The network patriotis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still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such as the need to integrate network patriotic elements, strengthen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orces, and improve the supply of network culture.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se challenges, it is urgent to optimize the path of network patriotism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nourishing patriotic spirit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ivating patriotic feelings with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patriotic fields online and offline, and enhancing patriotic patterns with rational inclusivenes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patriotism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1]。立德树人篇章在网络不断书写,爱国旋律在网络空间持续奏响。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2]。大学生处于人生至关重要的“拔节孕穗期”,对互联网信息分辨与甄别的能力较弱,易被互联网上的各种不良信息所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挑战。

1 当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1.1 网络爱国元素有待整合

“20―29岁群体在数字消费能力和意识方面均较强,其生活类需求(如网络购物)、精神类需求(如网络社交)、发展类需求(如在线教育)均在互联网上得到满足,对互联网的价值非常认可。”[3]作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乐于在网上发表意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深受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从场域和内容两方面着手,真正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从当前的基本情况来看,在互联网“场域”问题的重要性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当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已初见成效,在大学生比较活跃的社交媒体上,大学生用不同的素材展示对改革发展成果的骄傲与自信,从朴素真挚的角度展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断前行的信心与决心,从民族过往的苦难记忆与当下的朝气蓬勃中汲取精神力量,在鼓舞与激励中形成对国家关切与热爱的良好网络氛围,在网络空间书写热爱祖国的青春篇章。但不容忽视的是,“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4]。而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构建与内容丰富上依然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是如何更好地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元素,并予以符合网络传播特点的符码转换与展示;第二是如何更好地点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素材,打造有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网络交流环境;第三是如何更好地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因子,搭建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网络交流平台;第四是如何更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气派,培养大学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自信自强、包容开放的品格。

1.2 网络思政力量有待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力量,主动担当作为,高等院校把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号等纳入信息发布矩阵,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方式对音乐、视频、漫画、表情包等进行重新编码,从微观视角以热爱祖国的鲜活事例引导大学生养成爱国习惯;从生活角度以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爱国行为引领大学生的爱国行动;从个体视野对热点问题加以理性解读,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民族情感。网络爱国主义正能量持续浸润大学生心灵,立德树人篇章在网络不断书写。但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依然面临挑战,第一表现为网络为西方的“普世价值”、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成为我们利用网络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杂音”;第二表现为部分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行为规律把握不准,造成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些“自说自话”“文不对题”的尴尬情况,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质效;第三表现为一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素养,对违法行为的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缺乏道德约束,甚至做出泄露他人隐私、传播谣言、恶意攻击他人等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第四表现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队伍传播经验不足,教育形式的创新度不够,教育内容不够生动形象,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3 网络文化供给有待提升

网络的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系统为编织网络“拟态环境”提供了诸多便利。拟态环境“是人们对现实环境的一种描绘、摹写、重构和再现,它以现实环境为模板,借助媒介并运用符号系统反映出现实环境的信息,从而构建了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6]。网络拟态环境是信息革命的必然产物,但同时也暗含着如下的风险,即客观现实被注入主观因素之后以客观的名义传播,不实信息被重新编辑加工之后以事实的名义进行展示,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相被网络环境所掩蔽,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爱国塑成。和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网络信息推送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以算法推荐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算法“画像”,达到让大学生更加高效化、智能化、个性化地获取信息的目的。算法推荐总是根据用户的兴趣点推荐相应的信息,导致大学生信息获取的选择面被自己的“兴趣”所限制,构成了一个以自我兴趣为中心,隔绝其他外来信息的“信息茧房”,大学生长期被同质化信息、重复内容所包围,客观上阻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效度。同时一些网络平台在“流量为王”的原则驱使之下,专门推送迎合大学生“爽点”与“痒点”的信息,故意对一些黄色、暴力事件进行炒作,让大学生甘当“吃瓜群众”,直接导致爱国主义价值观的传播空间受到挤压,大学生被不断“投喂”消遣式、娱乐化的内容,易于被低俗、庸俗的思想所影响,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取向。

2 当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路径

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教育场域上注重“由现实深入虚拟”,在教育效果上注重“由虚拟回归现实”的特殊教育活动[7]。我们可以从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加强网络思政引导、网上网下协同推进、着力提升爱国格局等维度优化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2.1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爱国精神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信息技术融合上下功夫。一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民族特有符号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数字表达,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二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体验环境,引领大学生领悟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思想的深厚底蕴,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感。三是提供更加便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线学习沟通平台,形式多样的交流分享方式,引导大学生体会文质彬彬、形神兼备的美学观念,担当起传承中华文脉的使命。加大对中华民族道德品性中仁爱孝悌,勇毅力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网络化表达,增强大学生天下为公、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明确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历史使命。此外,还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持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参与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互动,在保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前提下参与全球文化交流互鉴,担当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勇于在全球性的文化交流舞台上发出中国年轻人独有的声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全球性价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1.2 以爱国传统滋养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构建是从个体的修身出发,逐层级不断递进,渐次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同构”[8]的模式,个人修齐治平的不断向上就是自强,并且这种自强具有“内发”和“自本而根”的品质[9],成长为自强不息的爱国品格,展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担当。大学生要主动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体味自强不息内蕴的强大精神动力,主动传承爱国主义的根魂,在新时代践行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家庭得失与国家大局休戚与共的家国情怀,真正做到“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下为”[10]。

2.2 以网络思政涵养爱国情怀

r8uJ8DXy7ifF+nVRld4EoQ==

2.2.1 发挥网络思政的育人作用

高等院校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要在网络思政建设中发挥好举旗定向的作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根本遵循,主动构建网络思政育人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着力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把个人理想与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二是要加强网络传媒建设,壮大网络凝心聚魂正能量,对错误思潮要敢于发声,勇于亮剑,在释疑解惑中正大光明地廓清理论是非,让大学生看清错误思潮的本质。创新网络传播手段,提升网络传播效能,打造符合大学生用网特点,回应大学生网络关切,契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高质量网络文化。三是要推进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倡导知法守法的用网习惯,引导风清气正的网络文明行为。第四要注重队伍建设,锻造深谙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熟练掌握网络传媒技能,精通网言网语,善于捕捉网上网下热点问题的网络思政队伍,因时因势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想疏导与行为引导。

2.2.2 汲取百年党史育人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11]。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着力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网络思政正能量。一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从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爱国主义的养分,在对百年来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伟大历史进程的学习与思考中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落实为自身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引领青年大学生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勇毅前行的爱国史诗中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实践与领悟中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三是指导大学生自觉用百年党史的精神力量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赓续党的优良传统,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放飞青春梦想,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洪流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与复兴贡献力量。

2.3 网上网下协同筑牢爱国场域

2.3.1 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引导网民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汇聚网上正能量。一是要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评判力,引领大学生不断跟进学习和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与方针政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还原事情的真相,厘清混淆的事实,以客观性和逻辑性科学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二是要加强大学生媒介使用的方法技能、网络信息的辨识技巧等相关素养的教育培训,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力。三是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媒介伦理、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理性用网,以理性化而非情绪化处理网络信息,主动熟悉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进行虚构、误导的伎俩,对以网络手段歪曲的事实要自觉揭露,对网络不良行为要主动抵制。

2.3.2 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充分发挥算法推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一是要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打破“信息茧房”对个人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限制,自觉抵制低级趣味信息,主动阅读高品质的主流媒体信息,远离不良信息干扰,培养家国情怀。养成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查证信息真伪的习惯,不充当虚假信息的传声筒,远离网络语言暴力,不当键盘侠。二是要运用大数据描摹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浏览特点、个性需求与心理特点,重点推出一批表达新颖,符合大学生心态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作品,让爱国能量精准到达大学生中间,让爱国作品成为大学生乐于点赞的主流,让爱国声音占据大学生转发评论的热榜,营造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代入感、沉浸感、获得感,牢牢把握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三是要不断优化调整算法推荐的体制机制。压实网络传媒行业的主体责任,堵塞负能量流向网络的漏洞。加强网络平台管理,切断媚俗、低俗、庸俗信息向大学生传播的路径,规范信息发布与审核机制,改变以“流量为王”的信息推送原则,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价值取向,充分发挥网络传媒行业的协同育人作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网络生态。

2.4 以理性包容提升爱国格局

2.4.1 培养理性爱国精神

以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辩证思维、矛盾理论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世界问题,一是通过多种途径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声音传遍世界,中国气派全球瞩目,中国奇迹广受赞誉的现实。但“信息时代的特征正在于网络社会,它以全球经济为力量,彻底动摇了以固定空间领域为基础的民族国家(nation state)或所有组织的既有形式”。更要让大学生明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困扰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不断滋生,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局部冲突频发,零和思维依然成为部分国家对外交往的主导思想,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发生。二是要让大学生看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多边主义才是世界潮流发展的大势,也是全球人民心中的首选。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涵养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心态,要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待有碍于全球发展与和平的现存问题,把握世界大势,以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胸襟进行文化交流与互鉴,以求同存异的态度推动国际交往。三是要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最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必然要面对一些躲不开、绕不过的矛盾,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大学生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12]。

2.4.2 供给爱国精神食粮

大学生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一是要读好“有字之书”。倡导深度阅读,可以专门给大学生开列爱国书目,让他们在深度阅读中不断改造思想,加强修养。在大学生中组织开展爱国读书节、举办爱国读书沙龙等活动,让他们在交流分享中不断提升品位,培养高尚情操,锚定爱国思想的坐标。二是要读好“无字之书”。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亲身感知新时代的建设成果,坚定将自身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之中的信心。参加志愿服务,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回馈社会,在奉献他人的实际行动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心。在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与爱国品格,让爱国基因不断传承。第三要优化信息供给渠道。优化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供给机制,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爱国“信息食谱”,让网络正能量信息成为不断涵育大学生爱国精神的食粮,让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具有远大理想、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奋斗者与追梦人。

3 结语

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最终质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我们唯有从以传统文化滋养爱国精神、以网络思政涵养爱国情怀、以网上网下协同筑牢爱国场域、以理性包容提升爱国格局等维度持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就一定能够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大增量,更好地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创优路径研究”(SK2020A0488);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基于热点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研究”(2021SZJYXM113)。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71.

[2] 习近平在巴西国会的演讲[EB/OL].(2014-07-16). https://news.12371.cn/2014/07/17/ARTI 1405574526282541.shtml.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1-09-23).https://www.cnnic.cn/n4/2022/0401/c136-5278.html.

[4]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8.

[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01).

[6] 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

[7] 崔海英.算法推荐视域下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0(12):85-90.

[8] 孔新峰.“家国同构”的家国之理[J].人民论坛,2020(17):134-135.

[9] 徐复观全集:论智识分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29.

[10] 陆玖.吕氏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11:706.

[11]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 (2021-04-19). http://www.gov.cn/xinwen/2021-04/19/content_5600661.htm.

[1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 0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