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7-30李威孙进保
摘 要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校企协同育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沈阳工业大学创新育人模式为例,提出以校企资源整合为基础、“一引领,四主体,一平台”顶层设计为指导的“1+4+1”产教研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并从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导师双创能力提升等方面阐述该模式的教学实践,最后总结了人才培养的效果,为高校开展研究生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产教研融合;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协同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6.02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omputer
LI Wei1, SUN Jinbao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110870;
2. Neusoft, Shenyang, Liaoning 110179)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omputer scie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graduate students and enterprises in this major. Taking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it proposes a "1+4+1"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resources and guided by the top-level design of "one leading, four main bodies, and one platform". The article also elaborates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is model from the optimization of 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s,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bases,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s, and improvement of mentors' entrepreneurial abilities. Finall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graduat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research; computer major;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率先建成高质量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1]。这对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
计算机学科随着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领域,产教研融合可以把产业需求和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整合起来,有效加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本文以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例,针对现阶段校企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对基于产教研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为本科院校达成校企协同育人目标提供借鉴。
1 现阶段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本科生范围内基本得到普及[2-3]。然而,针对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对匮乏,不但课程教学与双创教育脱节、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无有效评价系统,而且也缺乏相应的双创平台[4-5]。现阶段研究生的校企协同育人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点问题。
1.1 缺乏整体设计,难体现协同性
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主要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多个方面进行指导。目前,高校对研究生的双创教育投入不足,校企合作也由研究生导师来承担,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推荐研究生到相应企业实习。因为校企缺乏顶层合作和整体育人设计,企业与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没有有效融合,难以体现出校企协同育人的协同性。
1.2 合作周期偏短,难以深入育人
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共享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减小高校研究生培养出口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但一方面,因为协同育人的周期普遍偏短,企业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缺乏了解,育人定位不清,着力点模糊,提供的工作任务过于随机,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高校虽然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但没有将合作深入落实做细,学生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校企产教研协同合作往往流于形式。
1.3 缺乏有效的育人评价体系,模式无法复制
科学的校企协同育人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双创能力的提升进行有效反馈。但目前多数院校没有针对研究生的培养制订完整的育人评价体系,对于育人效果的评价仅仅局限在学生的实习范围,缺乏对人才培养效果的后续跟踪,也缺少学生对企业的评价,使得后续的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缺少方向性的指导和效果上的支撑,无法为下一轮工作的改进提供方向。
1.4 缺少双创平台,师资建设滞后
高校研究生导师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导师的研究方向偏向理论,指导的研究生以发表论文为主要研究成果,实践环节体现不明显,且地方院校的学术型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并不多。专业型导师的研究方向偏向应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有企业实习经历,但绝大多数企业实习与学位论文研究点无关,导致学位论文深度不够,失去专业实践的意义。因此,只有提升高校导师团队的工程能力,以产业需求为驱动,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水平,才能切实落实产教研融合协同育人的目标。
2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产教研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实施路径
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学科性研究应用型高校。学校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等领域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和“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点。学科的研究方向与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相吻合,与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优势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需求一致。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对标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多家计算机企业共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策略。专业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个性特点,打造“一引领,四主体,一平台”的“1+4+1”育人体系。该体系通过党支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利用高年级学生“带”、辅导员“领”、高校导师的“导”和企业导师的“引”将学生竞赛、项目研究、科教成果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构建高层次人才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切实解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将双创教育融入教学体系,对标行业需求细化培养方案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层次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将专业课、专业平台拓展共同推进,打好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加强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增强研究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本专业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研究生培养,校企导师共同制订人才发展规划,根据本行业需求为硕士点的每个方向分别制订专业课程,突出“学以致用”的人才精准合作培养模式。在课内和课外通过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获取创新创业学分,如程序设计大赛、认证培训、社会实践、就业实训、职业素质训练等,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可以达到不同的素质培养目标,使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在毕业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2 整合资源推进产教研融合,建设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达成有效合作,建立起培养本专业研究生的最佳机制。专业在提高学校主动意识和保障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主动寻找产教研融合的共赢点,通过调查本行业的实体企业,了解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取得业界信任的前提下共同开展产教研融合协同育人。专业依托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及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以下三种产教研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模式[6]。
①邀请企业专家和业内优秀校友为在校学生举办前沿技术讲座与技术公开课,拓宽学生视野;同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本专业教学工作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助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②实行高校和企业双导师制度,鼓励优秀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工作,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可推动高校更多应用型科研成果产出,实现产教研的深度融合;③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际开发项目,以创新项目结合学位论文,以企业实际需求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主题的来源,以解决实际问题。
2.3 注重双创能力的培养效果,形成全面性、多元化评价体系
为保证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效果,本专业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7-8]对培养模式进行评价。一方面,将论文写作、科技创新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引入学生考评机制,提高双创能力评价在综合评价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在奖学金评审、荣誉评定时,对有创新创业项目经验的学生进行政策倾斜,以提升学生对双创项目的参与度;最后,通过学校和企业双重考核、学生评教等多角度评价机制建立反馈机制,确保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的持续优化。
2.4 打造校企联合的导师队伍,共同参与学生双创能力培养
为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高质量研究生,本专业从以下四方面打造校企联合的导师队伍,提升教师双创意识和能力建设。
①校内导师需要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和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学科点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和导向,参与创新创业培训,了解创业政策;②鼓励校内导师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交流锻炼,增强导师对研究领域的洞察力,丰富自身创业实践,以便从实际应用中提炼课题,打造创新性的科研项目;③打破院系壁垒,探索跨学科导师、团队协同指导模式,让学生可以接受具有不同工程背景、不同学科背景的导师团队的指导,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能力结构,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创造条件;④积极聘请行业高级人才担任研究生导师或副导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共同服务于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3 人才培养效果
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高度结合,面向区域经济和产业特色发展需求,注重校企深度合作和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本专业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滕泰科技发展(大连)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本专业超过90%的教师负责(参与)了各级纵向课题和企业横向课题或有在企业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近5年,校企导师指导研究生参加各类比赛,包括计算机领域内的ACM大赛、蓝桥杯和数学建模大赛等,在校级、省级、国家级赛事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指导的大学生荣获创新创业国家级奖项48项,省级奖项77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校企协同育人共建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提供了工程实践平台,为本学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提供了良好支撑。
4 结语
本文以创建多元协同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为目标,详细分析了现阶段研究生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产教研融合视角探索构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解决校企合作周期短且目标不明确、协同育人融合度不强、评价模式简单且利用价值不高、学校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存在短板等问题。探索如何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产教研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模式,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参考方案。
基金项目:2023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培训实践探索”(230805115194028);2023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互助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230805309231109);2022年度沈阳工业大学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产教研融合的计算机学科研究生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SYJG20222009)。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22-01-29).http://www.moe. gov.cn/srcsite/A22/s7065/202202/t20220211_598706.html.
[2] 左宪禹,苏岳瀚,乔保军.计算机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团队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2(1):38-41.
[3] 魏巍,焉德军,宋海玉.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2(1):167-177.
[4] 周鹏,龚飞燕,于丽娅.“两翼四位一体”机械专业本科生导师新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1):5-8.
[5] 叶青,李欣瞳,熊茂华.产教协同理念下高校“双创”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3(12):49-52.
[6] 刘含兵,席磊.基于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21(12):64-69.
[7] 刘宏伟,谭丽,肖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12):85-88.
[8] 刘锁兰,孔立智,张继,等.产教融合视角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双创”能力培养探索[J].科技创业周刊,2022(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