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2024-07-30李阳

科教导刊 2024年16期

摘 要 文章以“正青春·铭党恩·听农说·办实事”实践团为例,对实践活动展开分析,发现该实践在成果总结转化、宣传效果强化、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团队建设、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地方高校今后在开展“三下乡”活动时应强化实践成果总结与运用、加大实践全过程宣传力度、推动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实践团队建设、大力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6.007

A Study on the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LI Yang

(Changzhi University, Changzhi, Shanxi 046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Positive Youth, Inscription of Party Grace, Listening to Farmers, Doing Practical Things" practice group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the summary and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strengthening of publicity effec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team building, and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mmary and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results, increase the publicity effort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of practice,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ms, vigorously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the "Volunteer Activities for the Country People" social practic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Activities for the Country People; social practice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1997年发展到现在,对我国乡村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无数青年大学生在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大学生也在助农的生动实践中增进了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青春·铭党恩·听农说·办实事”实践团(以下称“实践团”)深入学校对口帮扶村——山西省武乡县大有乡峪口村和枣烟村,以红色文化研学、特色产业调研、脱贫成效走访、实地慰问帮扶等为重点工作,在两个帮扶村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也为帮扶村的红色文化宣传、特色产业发展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 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意义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走进基层的重要渠道,旨在让学生亲身体会经济社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大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能更好地了解“三农”,也有利于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1.1 有利于深入开展国情民情教育

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社会了解村情民意,使学生在书本、课堂上学习到的国情民情知识在实际行动中得到检验,也能让学生更新对乡村社会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肩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动力。以实践团为例,该团队成员在开展“行走式”走访调研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对基层群众生活产生的影响,也在山水间丈量了独具特色的地理人文环境,这对于充实学生的人生阅历、扩展国情民情教育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实践育人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而“三下乡”活动是丰富实践育人形式和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密切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和生活实践联系、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有益举措。学生在参与农村生产生活时,可以积累实践经验,掌握实践技能,不断强化适应社会的能力。该实践团成员利用所学所知为村民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亲自体验农业生产活动,并站上讲台为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实践中不仅帮助了村民,也使自身获得了进步。

1.3 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大学生在接触和了解农村产业、风土人情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特点和形势,挖掘具有当地特色、易推广、可生产的产品,进而形成可行性的产业项目,为助力农村产业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该实践团成员在峪口村调研产业发展时,对吨包生产项目十分感兴趣,返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了“盾袋”项目组,目的是以吨包为基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新型收纳工具。此项目获得了第八届山西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也为峪口村产业精细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4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社会问题逐渐放大,留守儿童、空心村等问题被公众所关注。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征程上,“三农”问题亟须解决和改善。而选派优秀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农村面貌、感知基层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实践团成员在短暂的实践活动中,与村民同吃同住,用自己的双手为贫困户做力所能及的事,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缩短了学生与农村之间的距离。

1.5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和复杂,对于还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压力剧增。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不仅能锤炼自身本领,还有助于其发现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使学生将个人志向与基层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促进其就业观、择业观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

2  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中精心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主要抓手,在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发和有组织地在农村开展社会实践,为农村社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在“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2.1 成果总结、转化不充分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往往更重视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开展过程,而实践结束后以举办实践成果展示收尾,忽视了实践成果的总结工作,没有及时将实践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另外,对于实践成果的转化运用也没有抓好抓实,上述“盾袋”项目是在社会实践结束后第二年才由实践团成员参与策划的。

2.2 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实践过程中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团队成员的积极性。高校也没有做好实践成果的宣传工作,对广大学生的引领带动作用没有凸显出来,实践育人成效还不明显。

2.3 工作延续性不强

实践活动仅开展了一次,后续由于其他原因并没有继续围绕实践主题组织实施实践活动,在活动可持续发展上的思考和谋划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践资源的浪费。不可持续性带来的后果是实践活动不能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和持续化,更不可能形成品牌化。

2.4 团队建设还有待加强

实践团成员的专业组成较为单一,以经济学和财务管理专业为主,并不能适应实践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也不尽相同,熟悉农村生活的学生很少,这不利于在农村开展实践活动。

2.5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在参与农村生产、生活中发现,实践团成员生活经验不足,实践动手能力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常见问题的解决思路还不明确,工作创新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3 今后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建议

“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对高校和地方而言,能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指导教师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融洽了学校同地方、企业之间的关系。承接实践活动的地方,因大学生实践团的到来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对当地产业、人文等的宣传推介会形成正向影响。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双方不仅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高校还应及时总结经验、补足差距,聚焦活动主题和目的,切实提升育人成效。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3.1 强化实践成果总结与运用

学校应及时做好“三下乡”实践成果的总结工作,全面总结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提出对策建议,为后续的工作提供经验借鉴;重视优秀实践成果的积累,定期将其汇总编制成册,形成校本教材的特色内容。还应切实抓好实践成果的转化运用,切实突出实践成果的价值,及时从实践成果中寻找产教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着力实现实践成果效益最大化。还要结合实践成果的转化运用,进一步挖掘“第二课堂”的新元素、新载体,加快丰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获得成长。

3.2 加大实践全过程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应贯穿实践活动全过程。在“三下乡”前期筹备工作中,选拔优秀的宣传能手加入各支实践队,同时也要做好准备工作的宣传,利用好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增加“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推介作品,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应做好每天的工作总结,及时将好的做法、队员实践心得体会等报送给活动宣传部门,切实保证实践活动的宣传效果。实践结束后,学校要及时组织实践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把优秀实践团队的事迹和作品向广大学生展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推动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

“三下乡”活动长效机制的形成必须解决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方面,应立足顶层设计,加强学校社会实践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引导鼓励广大师生积极组织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应评选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事业发展有益的实践活动并加以展示,形成可以长期组织开展的项目,对于有潜在发展优势的项目要进一步深入凝练拓展,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切实营造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此外,还需重视实践活动的品牌化建设,不断充实实践活动的精神内涵,将学校校训精神、办学特色以及地方人文精神融入活动,大力探索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活动。

3.4 全面加强实践团队建设

建设高素质团队是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首先,在专业上应秉持多元化原则,吸收多种专业的学生加入实践团队,融合多专业的特点,发挥各专业的优势。比如,法学专业的学生可在农村走访过程中开展普法活动,为农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强化武装;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为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带去欢乐。其次,应选拔优秀教师和学生加入实践团队,在前期筹备过程中通过学习借鉴优秀高校的经验做法、加大师生培训力度等方法,切实增强指导教师和学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再次,应提前挑选出熟悉实践活动开展目的地方言的学生,以便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提高沟通效率。

3.5 大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做优做强校内德育劳动周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里认真参加劳动活动,积极向后勤、保卫部门的教职工学习劳动技巧,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养成坚持劳动实践的习惯,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拓展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锻炼生活技能、增强动手能力。精心组织开展各类实践实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4 结语

推动“三下乡”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已经成为地方高校加快形成实践育人新格局的重要路径,这不仅对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地方高校应高度重视“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引导师生多学习多实践、多积累多思考,不断提升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三下乡”实践活动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士军.有效落实社会实践活动“行走”系列促进学生成长[J].改革与开放,2017(6):99-101.

[2] 唐艳军.大学生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的路径研究——基于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8):125-126.

[3] 颜瑜,滑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支教活动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7):93-94.

[4] 侯应莱.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与创新[J].公关世界,2023(14):40-42.

[5] 王曦,刘源.乡村振兴背景下“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创新探索——以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23(10):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