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史诗中神话形象的象征与文化分析

2024-07-29刘志文

名家名作 2024年16期

[摘 要] 神话与历史向来是交织在一起的,黎族史诗作为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传达的神话形象象征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黎族人民历史记忆、文化认同的体现,传达了黎族对自然和人类的理解。黎族神话通过史诗的传唱和演绎解释了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赋予它们人格化的特质,体现出黎族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又反映其社会架构与道德观念。通过分类与解析进而理解神话形象如何象征自然、秩序以及道德法则,探讨其对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影响,揭示黎族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

[关 键 词] 黎族史诗;神话形象;文化解读

基金项目:海南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黎族神话的艺术形象在教学中的表象研究”(项目编号:Qhys2023-377);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黎族神话形象在艺术教学中的现代表现研究”(项目编号:QJY20231045)。

位于中国海南岛的黎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丰富的史诗传统蕴含着独特的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黎族史诗作为一种口头叙事艺术,不仅记录了民族的历史和信仰,而且承载了一系列复杂的神话形象,这些形象构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体与集体、人类与自然的桥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这些神话形象逐渐转化为有力的文化符号,影响着黎族人民的价值观、社会行为乃至艺术创作。神话形象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通过史诗的传唱和演绎,得以在黎族社会中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这些神话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也在一次次的传承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因此,对黎族史诗中神话形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黎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质,更能够揭示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一、黎族史诗中神话形象的系谱与分析

“神话是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等)在氏族时代以原始思维为基础,将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不自觉地形象化、人格化,从而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神灵为主角,表征着特定群体的神圣信仰的语言艺术。”神话是一种古老的叙事形式,通常以故事的方式传达了人类对宇宙起源、自然界、神祇以及人类社会和文化等的理解与解释。黎族神话,作为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作为人类洪荒时代残存记忆的映射,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文化意蕴,展现了黎族先民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想象。这些神话不仅解释了天地、山川的形成,更反映了黎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同时人类的文明脉络,发端于神话的编织,其认知的根基则根植于原始的宗教信仰。在远古社会,神话、原始信仰与文化三者相互交织、难解难分。在人类社会初期,创世神话是原始居民通过丰富的想象,对宇宙万物的诞生和人类起源等本源问题的独特解读。

其中,射日神话作为一种广为传颂的神话类型,映射出原始居民通过想象与幻想,努力战胜自然灾害的真实场景。在黎族神话中,创世英雄“大力神”的故事就体现了黎族人民创造世界、控制自然的愿望和气魄。而大力神在其死后化为五指山的情节,则展示了黎族灵魂不死的原始信仰。黎族的人类起源神话,以族源追溯为核心,其间交织着丰富的动物与植物始祖说神话,不仅深化了人类起源的多元诠释,更为现代生态环保思想提供了历史参照。这些故事深刻地展现了黎族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同时也彰显了黎族先民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黎族先民运用神话这一载体,对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现象进行解释。他们赋予这些自然现象以人格化的特质,通过丰富的想象与奇特的情节,揭示其成因、来源及特点。这些神话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自然的认知与想象,更体现了原始先民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理解。它们作为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研究黎族文化及原始先民思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黎族史诗神话形象象征意义研究

黎族人民与海南这片土地长期共存,生活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黎族先祖们,将社会文化及精神崇拜与图腾结合,创造了属于黎族的神话。在原始社会时期,基于直观感知的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认知具有直接性、感性化和经验性的特点,同时受到文化、信仰和习俗的影响。这种认知方式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观念未形成的情况下,是先民们理解和适应自然界的重要方式。因此,神话故事的产生往往是基于对自然现象的感知和对生命的理解。在这种背景下,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式人物常常被视为民族中具有担当精神的化身,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与自然界进行互动,并为族群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黎族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崇拜和理解,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界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人与自然界的界限同样变得模糊,他们创造的神话形象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和想象,更是黎族人民对自然环境认知与利用的反映。黎族先民通过神话将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生存经验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并传承给后代。

(一)大力神

海南岛是坐落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岛屿,与大陆之间被宽阔的琼州海峡所分隔。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茂密的热带雨林和浩渺无垠的海域为黎族人民提供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为黎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黎族人民汲取着先祖族群的文化精髓,构建了独特的社会架构与精神图腾,从而诞生了属于他们的创世神话。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大力神的传说故事。这一神话不仅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学、民族学以及考古学等领域研究的宝贵资料。

在神话叙述中,黎族先民生活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远古时代,天地之间的距离只有几丈远,而天空却有七个太阳和七个月亮。这种极端的自然现象使得大地被炽热的阳光烘烤得如同火炉,人们生活在极度的困苦之中。他们只能在黄昏和黎明时分走出洞穴,寻找食物以维持生命。这种艰苦的生活状况,导致人们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与恐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与自然环境抗争的决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神应运而生。他以无比的神力和智慧,改变了黎族先民的命运。他一夜之间身体猛长,顶起了低矮的天空;再用弓箭射下多余的六个太阳和六个月亮,使得大地恢复了适宜的气候;他挑来海边的沙土造出山脉,用头发制造出森林,创造了鱼虾和山谷,使得黎族先民有了更加宜居的生存环境。他的汗水化为昌化江,流入了南海,滋润着大地。最后,他担心天空会再次塌下,于是用最后的气力撑开了手掌,将天空牢牢地支撑住,化身为巍然耸立的五指山,守护着这片土地。

“神话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形式,实际上是古人对特定‘问题情境’所做出的一种象征性的解释 ”。大力神的故事不仅是神话传说,更是黎族先民对于自然、宇宙以及人类起源的一种朴素而深刻的解读。这一神话中的形象不仅展现了黎族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抗争,更体现了他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大力神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黎族人民精神的化身。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改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为黎族先民创造了新的生存空间。此外,也反映了黎族早期文化的特点。黎族文化不关注宇宙的特性,更注重体验性生存带来的主观认识。他们通过观察和感知自然,结合客观生产力的改造,创造出了具有海南特色的创世神话。这些神话简单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黎族的创世神话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为我们展现了黎族先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如何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智慧,创造出崭新的生存环境。这一神话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想象性解释,更是黎族文化、社会架构和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

(二)“纳加西拉”与黎母山传说

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作为对人类诞生之谜的多元且神秘的诠释,充分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及自我存在的无尽好奇与不懈探索。这些深邃的神话故事犹如种子般深深扎根于人类的文化与信仰土壤之中,无论追溯其历史的深邃,还是探寻其地理的辽阔,无不凸显人类文化的斑斓多彩与丰富内涵。而民族间的交流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推动了文化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民族的文化特性与其他民族的元素交织在一起,既保持了各自的相异性,也展现了相似性,而相异性和相似性也为各个民族的起源神话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纳加西拉”,作为黎族的一种符号形式,承载着一段远古传说。据传,在黎族的先民中,有个女儿出生后不久便失去了母亲。而后神奇的纳加西拉鸟出现了。它用嘴含着谷子,精心养育着这个幼小的女婴,直至她长大成人。为了永远铭记纳加西拉鸟的这份恩情,黎族女性们仿效着纳加西拉鸟翅膀的图案文在身上,成为她们身上独特的印记。这也成为黎族女性文身起源的一种说法。

在黎母山传说中,海南岛在远古时期并没有人类居住,山上只有飞禽走兽。有一天,天上的雷公云游四方,偶然间路过海南岛,被这里的鸟语花香所吸引生出居于此的念头。于是,雷公找来一颗蛇卵藏在山中,并委托山上的五色雀代为照看。时光荏苒,第二年的“三月初三”这天,雷公再次路过海南岛。他从天际打下一声惊雷,瞬间山摇地动,震得藏在山中的蛇卵裂开两半。从裂开的蛇卵中,走出一位姑娘,取名为“黎”。她饿了便采摘野果充饥,渴了就喝山泉水解渴,困了就躺在大树上休息。就在这时,一个小伙子跨海而来寻找一种珍贵的香料——沉香。在山中,他与黎母相遇、相知、相爱,最终结为夫妻,共同在山中生活,繁衍后代。他们的子孙后代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祖先——黎母,便将这座山命名为黎母山。这座山不仅成为黎族人的圣地,更承载了他们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记忆。而黎母的后代,便是今日我们所见的黎族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传承着黎族的文化与传统。

在比较黎族的“万家”“洪水传说”“葫芦瓜”以及“翻天覆地”等民族起源神话,与上两则黎族女性始祖的族源神话时,可以发现后者更多地映射出黎族远古社会的早期历史记忆。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来看,神话最初是在母系氏族社会中诞生的,它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反映,而历史现实则决定了神话发展的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女性创世神,然后才出现配偶神的概念,这反映了人们对母性的早期崇拜。例如,西王母和女娲,这两个被早期文字记载的女性,可能就是这一观点的有力论据。在《说文解字》中,“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这实际上定义了“人类始母”的内涵。即使在文明时代的边缘,人们所崇拜的各民族祖先也以始母的形象出现。比如,《诗·商颂·玄鸟》中描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简狄因吞下玄鸟遗留的卵而生下契,因此简狄成为商民族的始母。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女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原本知母不知父的时代逐渐转化为婚姻血缘关系更为清晰的时期。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社会结构,也影响了神话的内容和形式。

三、文化背景下的神话形象解读

神话是人类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它不受客观条件的束缚,依托人类的想象与创造力,通过讲故事、表演、绘画、雕塑、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传说、传统及神话等文学艺术形态。在各式各样的文化背景中,神话形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多角度、多维度地展现了人们的历史、地理、社会及人类生命的复杂面貌。尽管神话充满神秘色彩,但它往往交织着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真实事件,使后世能够从中探寻历史的踪迹。对于没有文字的黎族而言,神话时代的过去并没有让他们的文化传承断绝。相反,后世的黎族人民凭借语言的艺术魅力,自觉地在史诗中延续神话的传统,通过口头故事或诗歌来记载历史、风俗、宗教等历史现象和社会意识形态。在中国,几乎每一个民族都经历过这样口口相传的时期,因此许多民族的先民都将神话视为民族历史的开篇。而在原始社会神话中,确实蕴藏着能够佐证历史的宝贵信息。在解读民族的神话形象时,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民族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对神话的形成和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神话中,我们能够重新感知那些正在被后人遗忘的历史真实。

“在原始民族以及许多少数民族中,神话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只是一种古老的故事。在他们看来,神话包含的不仅是古老的故事,而且是有关事物起源的道理、不可动摇的信念及言行的规矩等。”神话与历史向来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现象,而先民们的思想在其意识纯朴、天真的同时也具有复杂的两重性,他们的时代具有独特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以至后世不可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这些神话传承至今,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先民思想、信仰和生活的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陈建宪.神话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1.

[2]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M].广州:中国科学院广东民族研究所,1964:48.

[3]万建中.祖婚型神话传说中禁忌母题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民族文学研究,1999(3).

[4]桂小径. 海南黎族神话传说题材对绘画创作的意义 [J]. 福建艺术, 2017(1):39-41.

[5]王宪昭. 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6]蒋秀云,孙少佩. 他者的眼光:海南世居黎族神话的现代性出路[J]. 大众文艺,2014(24):264-265.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