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合作下俄语语言文学多义词汉译技巧探讨

2024-07-29马琳琳

名家名作 2024年16期

[摘 要] 俄语多义词在语言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定义与分类涉及多方面的语言现象。首先对多义词进行明确定义和分类,深入剖析俄语多义词的语言特征和其在俄语文学中的应用。其次,分析国际合作下俄语语言文学多义词汉译所面临的挑战,包括语言结构、文化内涵和语境依赖性的复杂性。最后,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汉译技巧,其中以语言对比法、语境派生法、择字推敲法以及增减拆合法为主要策略,以期在国际合作中更准确、贴切地传达俄语多义词的丰富内涵。

[关 键 词] 国际合作;俄语;语言文学;多义词;汉译技巧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促进文化、经济和科技交流的重要途径。俄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文学领域。文学作品中的多义词是语言表达的精髓,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语境。因此,对俄语多义词的准确翻译不仅是语言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也是促进国际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俄语与其他语言之间存在文化、历史和语境的差异,多义词的翻译往往面临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为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俄语文学中多义词的丰富内涵,需深入研究和探讨其翻译技巧。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合作下俄语语言文学多义词的汉译技巧进行探讨,为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更有效的语言工具,并通过深入分析俄语多义词的特点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寻求在翻译过程中更准确地捕捉和传达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促进俄语文学在国际舞台上的深入交流与理解。

一、俄语多义词的分类和特征

(一)多义词的定义与分类

多义词是指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两个或多个不同意义的词,是理解语言变化和发展的重要窗口。多义词的存在不仅丰富了词汇资源,也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和灵活性[1]。多义词按其形成原因和性质可分为几种类型:一是同源多义词。这类词的不同意义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通常由一个基本意义延伸出多种意义。二是转喻多义词。通过比喻或隐喻形成的多义词,其意义基于相似性或相关性。三是借用多义词。这些多义词通常通过从其他语言借用并赋予新的意义而形成。因此,在多义词的研究中,重要的是理解其不同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意义如何随时间和文化的变迁而演变。

(二)俄语多义词的语言特征

俄语多义词的语义动态性是理解其复杂性的首要因素。这种动态性表现在多义词的含义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社会文化的演进和语言使用的变化而不断演变[2]。由于技术革新,某些词汇可能获得全新的技术含义,或因流行文化的变迁而带上特定的时代色彩。俄语多义词具有几个显著的语言特征,此类特征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其一,俄语多义词的语义为动态的,随着社会文化的演进和语言使用变化而不断演变。其二,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往往依赖上下文。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或语境中可能表达截然不同的概念,而此类上下文之间的依赖性使得翻译过程必须特别关注上下文,以确保准确地捕捉原文的意思。其三,俄语中的词形变化,如变格和变性,也可对多义词的意义产生影响,而不同词形又反映出不同的语义或语法功能,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细致入微地考虑这些词形的变化,以准确传达原文的语义[2]。总体而言,俄语多义词的语言特征展现出一种动态、依赖上下文且受到词形变化影响的语言现象。在国际合作中,理解并应对这些特征是确保翻译准确性和传达作者意图的关键。

(三)多义词在俄语文学中的应用

俄语文学作品中多义词的运用展现出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刻的含义,为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创作工具。一方面,通过巧妙地使用多义词,作者能够创造出富含层次和深度的文本,为读者呈现更生动且丰富的阅读体验。例如,著名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其作品中巧妙地运用多义词,以增强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同时,多义词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表现力,还可创造双关语,使文学作品在不同理解层面上呈现出丰富的含义。这种双层意义的创造既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又激发了读者对文本的深层次思考,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深度。另一方面,多义词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还可反映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通过多义词,读者得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因此,多义词在俄语文学中的应用既是一种语言技巧,同时也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元素,为文学作品注入独特的魅力,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同时也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思考空间。

二、国际合作下汉译俄语语言文学多义词面临的挑战

(一)语言结构和语法差异挑战

在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将俄语语言文学中的多义词翻译成汉语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由于语言结构和语法差异带来的问题尤为显著。俄语与汉语在句法结构上有显著差异,俄语遵循较灵活的词序,而汉语则相对固定。例如,俄语中可以变化动词的位置以强调不同的语义,而在汉语中,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意义的混淆或误解[3]。同时,俄语拥有复杂的变格系统,词的形态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和意义,汉语中则缺乏此类变化,因此在翻译时很难精确传达原文的语法细节和深层含义。再者,俄语中名词和形容词有性别和数的变化,这在汉语中也不存在。因此,翻译时可能会丢失某些语法信息,特别是在处理多义词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同时保持原文的丰富性和深度。

(二)文化内涵丰富性的挑战

多义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还是一种文化传递和交流。俄语与汉语之间存在文化、历史和传统差异,此类差异在翻译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多义词时尤为显著。一方面,俄语和汉语所承载的历史背景不同,导致相同的词汇在两种文化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寓意。同时,每种语言都浸透着各自文化圈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另一方面,俄语中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受到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影响,这可能在汉语文化背景下缺乏直接的对应。翻译俄语文学作品中的多义词时,译者不仅需要翻译文字,更要传达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含义,因此要求译者具备深厚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敏感度。

(三)语境依赖性的挑战

多义词的意义通常高度依赖上下文,在不同语境中,同一词汇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意义。翻译时,若接收方不具备足够的语境信息,则会增加产生歧义的风险。多义词的意义受到周围词汇、句子结构甚至整个文段的影响,而词义的理解需要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准确把握。在翻译时,缺乏足够的语境信息会产生误解。除语言上的语境,文化背景也对多义词的理解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文化中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此外,文学作品中的情境、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等都是理解多义词的关键,若缺乏这些背景信息,读者和译者可能无法准确捕捉词义。

三、国际合作下俄语语言文学多义词的汉译技巧

(一)语言对比法

语言对比法是翻译学中极为重要的方法,尤其在处理俄语和汉语这两种结构和表达方式迥异的语言时,其作用更是不可或缺。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汇和语义结构上的差异,译者不仅能够深刻地理解原文,还可更准确、更有效地传达多义词的丰富内涵和细微差别。一方面,在语法结构的对比中,译者需要详细分析俄语和汉语的句法差异。俄语的词序比汉语更灵活,且格变化与词序变化都承载着重要的句法信息。例如,俄语中同个多义词在不同格中表达不同的语法角色和语义功能,而汉语则通过词序和助词来表达类似的含义。译者需要深入对比和分析这些句法特征,准确把握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汉语词汇和句式来表达。另一方面,词汇的对比使用则着眼于两种语言中词语的差异和对应关系。俄语和汉语在表达某些特定概念和文化现象时,词汇层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译者需详细研究和对比语言中多义词的词义范围、常用搭配和语用功能,并通过对比发现其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做出更加准确和恰当的词汇选择[4]。此外,语义结构的对比是理解多义词复杂含义的关键。多义词的含义往往与特定的语境、文化背景和使用习惯密切相关。通过对比俄语和汉语中多义词的语义结构,译者可以深入了解词义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以及文化因素对词义的影响,进而把握多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准确含义,避免误译和产生歧义。

(二)语境派生法

语境派生法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和深刻理解多义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文化适应性。通过这种方法,译者可以更好地捕捉原文的微妙意义,并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

其中,“语境依赖性”是语境派生法的第一原则。多义词的含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或情境中表达的含义可能截然不同。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可简单依赖字典或常规的词义,而应深入分析多义词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确定其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准确含义。“综合分析语境”是第二个原则。翻译多义词时,仅考虑词汇本身远远不够,译者需综合分析多义词所处的句子结构、段落意境乃至整个文本的语境,包括语言结构、叙述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决定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准确表达,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多义词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寻找最佳对应”则是实现准确翻译的最终目标。在全面分析原文的语境后,译者需在目标语言中寻找最贴切的表达方式表达原文含义。此外,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还需仔细分析多义词前后的语句,了解其在特定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深入理解俄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对多义词含义的影响。文化差异往往决定词汇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色彩,唯有深刻理解文化差异,才能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适应性。

(三)择字推敲法

择字推敲法不仅要求译者对汉语词汇有深入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握,还要求其深刻理解俄语多义词的丰富语义和文学上的独特语境。在此过程中,译者需细致解读原文,深挖每个词语背后的文化和语境,确保所选词汇不仅在意义上准确无误,而且在文化和情感色彩上与原文相契合。在实践择字推敲法时,译者必须充分推敲原文每个多义词。在选择合适的汉语词汇时,译者需参考具有权威性的字典和专业文献,同时参考先前的翻译作品,理解某一词汇的常见译法和可能的变体,增强翻译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此外,译者在实际操作时需不断在不同选项中权衡,根据上下文和具体语境仔细推敲,选择最能传达原文意思、情感和文化色彩的汉语词汇。

(四)增减拆合法

增减拆合法即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境需要,对原文多义词适当增加、减少、拆分或合并,以实现更准确、自然和流畅的翻译。其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增加。在某些情况下,直接翻译可能无法完全传达原文的意义,或者目标语言中缺乏与原文直接对应的表达,译者需要添加额外的词语或信息,以填补这一空缺。当原文中的文化特定项在目标语言中无法直接对应时,译者需加入解释或描述,以帮助读者理解,并应保证增加的内容精准、恰当,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确保增加的部分与目标语言的习惯和风格相协调。二是减少,即在翻译过程中删去原文中的某些词语或信息。这些词语或信息在目标语境中不那么重要,或可能引起误解和不必要的困扰。但需注意的是,减少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应确保删减后的文本依然保持原文的核心意义和情感,同时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三是拆分。拆分是指将原文中的复合词或多义词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词语。该方法通常应用于原文词汇在目标语言中没有直接等效的表达,或词在原文中承载多重含义,而这些含义在目标语言中需要通过不同的词汇分别表达。拆分不仅需要深刻理解原文含义,还要求译者对目标语言有足够的敏感度和创造力,找到恰当的表达来分别对应原文的各个含义。四是合并。合并是将原文中几个词汇或表达合并为一个。当目标语言存在涵盖几个词汇意义的单一词汇时,合并能够简化表达,使翻译更精练和流畅。然而,合并也需要谨慎进行,确保合并后的词汇能准确、全面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总之,运用增减拆合法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理解能力,通过对原文的细致分析和对目标语言的深入了解,准确判断在何种情境下应该增加、减少、拆分或合并,达到既忠实于原文又贴近目标语言读者的最佳翻译效果。

四、结论

在国际合作背景下,俄语语言文学多义词的汉译工作不仅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学和文学功底,还需具备应对多方面挑战的能力,其中语言结构、语法差异、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以及语境依赖性都是需要克服的难题。通过对俄语多义词汉译技巧的探讨,本文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方法,不仅强调语言对比法的重要性,还强调在特定语境中灵活运用语境派生法、择字推敲法和增减拆合法的必要性,进而保证多义词在翻译中的准确性,传达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未来,在国际合作的语言文学翻译中,译者还需深刻理解俄语多义词的特征,并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成功传达作者意图、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龙熠星. 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俄罗斯涉疫新闻汉译实践报告[D]. 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22.

[2]吴亚男. 浅谈俄语多义词汉译技巧 [J]. 现代交际, 2020(12):66-67.

[3]赵思敏.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先例性成语的汉译研究[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

[4]吴亚男. 浅谈俄语语言文学多义词汉译技巧 [J]. 国际公关,2020(4):189-190.

作者单位: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