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红色档案叙事的价值、路径与启示
2024-07-29朱彤吴子静沈跃
摘 要:乡村红色档案是挖掘乡村建设潜力、激发乡村发展动力的重要资源。北京市顺义区焦庄户村通过整合红色档案资源、聚合多方开发力量、用好多元叙事形式,使乡村红色档案叙事素材不断丰富、叙事主体持续壮大、叙事效能显著增强,有效发挥了红色档案存史育人价值。但在叙事过程中仍面临多样化叙事场景间叙事内容逻辑关联不强、多元叙事主体优势难以有效互补、叙事传播媒介较为传统等困境,需全方位系统性整合乡村红色档案资源,完善多元叙事主体协同叙事的联结机制,用好新型传播媒介以创新叙事形式。
关键词:红色档案;档案叙事;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分类号:G273.5
The Value, Path and Enlightenment of Rural Red Archive Narratives: Take the Site of Tunnel Warfare in Jiaozhuanghu Village,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as an Example
Zhu Tong1, Wu Zijing2, Shen Yue3
( 1. Archive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2. School of Law and Humaniti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100083; 3.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
Abstract: Rural red archives are important historical resources for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stimulating rural development drive. Jiaozhuanghu Village i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has continuously enriched the narrative materials, strengthened the narrative subjects, and enhanced the effectiveness of narrative by integrating red archival resources, aggregating multi-party development forces, and using diverse narrative forms. It has effectively played the value of red archives in preserving history and educating people.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narrative, it is still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such as weak logical correlation of narrative content among diverse narrative scenes, difficulty in effectively complementing the advantages of multiple narrative subjects, and relatively traditional narrative media.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integrate rural red archiv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connection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narrative of multiple narrative subjects, and make good use of new media to innovate narrative forms.
Keywords: Red Archives; Archive Narrative; Jiaozhuanghu Tunnel Warfare Site
1 引 言
乡村红色档案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是挖掘乡村建设潜力、激活乡村发展动力的重要资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加强对乡村红色档案的整理保护、开发利用,既有利于发挥乡村红色档案存史育人价值,引导群众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国情感,也利于助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北京市顺义区焦庄户村革命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是北京红色旅游重要之地,地道战遗址是该村最为宝贵的红色实物档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焦庄户村村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对敌斗争的勇气、智慧和决心,挖建了一张以焦庄户村为中心,向四周各村散发的能走、能藏、能打、能防的地道网。地道全长23华里,焦庄户民兵以此为依托配合地方武装对敌斗争150余次,创造了一段传奇佳话。焦庄户村围绕地道战遗址实物档案,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走出了基于红色遗址实物档案叙事的乡村振兴之路。
2 乡村红色档案叙事的价值意蕴
2.1 发挥红色档案存史价值,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1]。焦庄户村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优势,将红色档案与文旅产业相结合,融入北京市红色旅游整体布局,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1947年10月,由于战绩卓著,顺义县人民政府授予焦庄户村党支部“人民第一堡垒”锦旗。“人民第一堡垒”旗帜这一红色档案所承载的红色历史、蕴含的红色精神,刻印在焦庄户村一代代干部群众心中。红色档案资源叙事表达能构建集体记忆、唤醒群体认同。[2]焦庄户村充分利用地道战遗址、“人民第一堡垒”旗帜、民兵军事表演声像等珍贵红色档案,依托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进行红色旅游宣传和革命传统教育,以红色档案叙事表达吸引人、红色旅游留住人的开发思路,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通过筑牢红色堡垒、优化红色治理、壮大红色经济、创新经营机制,焦庄户村的红色文旅产业链不断完善,红色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年均游客量超50万人次,民宿户年均接待量5000余人次[3],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和空间设计也受到学界关注。[4]以红色历史为核心内容形成的红色旅游多元服务的创收模式,极大推进了焦庄户村的乡村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5]
2.2 发挥红色档案育人价值,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档案是红色史实和历史细节的真实记录,承载着红色历史的证据链条[6],是原始的、现实的育人素材,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地道战遗址作为更具直观性和独特性的红色实物档案,育人素材新颖、教育作用鲜明。一方面,地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战斗遗址,是地道战的原始实物,无声呈现着革命斗争场景,对地道战遗址的感知与学习,有助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地道是埋藏于地下的革命遗址,相比其他红色档案较为少见,其暗道布局、设计结构都彰显着革命先辈的斗争智慧,对地道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同时,这种独特的红色档案也能激发当地村民的历史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形成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1964年建成的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就是以展陈实物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等多种形式进行革命宣传教育。1987年改建更名的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在不断建设完善中丰富红色档案叙事形式,红色档案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村民与游客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自觉成为红色历史的讲述者、革命传统的发扬者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斗争、民兵训练、爱国教育、红色旅游等关键词也成为焦庄户村红色档案叙事的“时代印记”。
3 乡村红色档案叙事的实践路径
3.1 整合红色档案资源,丰富叙事素材
叙事是整合红色档案关联内容的有效手段,需要将人、事、物、时等碎片化线索进行拼接[7],使红色档案资源的内容深度串联,才能完整呈现红色档案蕴含的精神内涵。[8]因此,在整合红色档案资源时应注重档案时间的连续性、内容的关联性,构建完整的叙事话语体系。
一是以事件发展脉络为主线收集红色档案,构建专题叙事空间。以空间为媒介的叙事手段能强化档案展览与空间的联系,优化受众体验形成系统记忆。[9]地道战遗址是焦庄户村最具特色的红色档案,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自成立起就将地道战特点、作战模式以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叙事表达的核心内容,面向村民广泛收集实物档案,将征集到的各类枪支、自制石雷、地道挖掘工具、“人民第一堡垒”奖旗等珍贵文物作为叙事对象,聚焦革命斗争全过程的历史呈现,形成展馆、地道、抗战民居三大叙事空间,并通过图文展示、文物展陈、模型展览、地道战遗址参观等形式,全面生动地进行叙事表达。
二是以时间轴为主线挖掘红色档案,搭建乡村全域叙事场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焦庄户民兵的革命斗争史吸引了诸多国际政要、老一辈革命家前来参观,民兵军事表演也成为焦庄户村红色历史的重要缩影,留下了丰富的声像档案。从地道战遗址实物档案到民兵军事表演声像档案,焦庄户村红色档案叙事内容和叙事场景不断丰富,陆续在村内建设地道战遗址纪念馆、村史馆、抗战纪念林、浮雕文化墙和红色文化街等叙事场域,展现焦庄户人百年来自救自强的光辉事迹。焦庄户村充分发挥革命历史底蕴深厚和北京近郊区位的优势,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了一个集革命传统教育、景观旅游、体验式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文旅产业链,同步提升了乡村红色档案的叙事表达力和红色文旅的产业发展力。
3.2 聚合多方开发力量,壮大叙事主体
传承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筑牢红色江山的执政本色。红色档案叙事表达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多个叙事主体在生成多元叙事视角、丰富叙事内容、增加红色档案叙事方面较单一叙事主体更具优势。[10]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不同叙事主体对红色档案本体的认识阐释的视角不同,汇聚形成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档案叙事内容;其二,多元开发力量在人力、技术、资金等资源共享上更具优势,拓展红色档案叙事的创新形式。因此,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红色档案叙事,完善各环节叙事要素支撑,能增强红色档案叙事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升叙事受众对叙事内容的认同感,增强乡村红色档案的保护力、传播力、影响力。
焦庄户村在地方政府和文旅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按照“抓党建、强堡垒、激活力、促发展”的思路,以“头雁领航”工程为抓手,以乡村本土红色资源为对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联结社会企业等专业力量,挖掘叙事内容,丰富叙事形式,共同发展红色文化。[11]其中,地方政府给予监管指导和行政支持,基层党支部起“把方向、聚合力”的作用,企业则提供资金帮助、市场信息、经验指导和运营支持等。同时,焦庄户村还以宣传爱国主义、开展红色旅游、发展旅游经济为主要方向,吸引高校师生、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力量成为叙事主体,推动乡村红色档案叙事全面融入乡村红色旅游。通过发挥多方社会力量的各自优势,乡村红色档案叙事方向更明、内容更足、形式更多,既能满足各叙事主体的价值需求,也使得村集体、村民群众从中受益,使红色档案资源得到更好地传承、开发与利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3.3 用好多元叙事形式,增强叙事效能
多元化推广方式对红色档案叙事具有积极影响,既能扩大红色档案传播范围、提升育人效果,吸引社会力量关注乡村红色档案挖掘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文旅投资潜力和消费市场,也能在充分展现红色档案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衍生出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焦庄户村积极运用全方位渠道、多元化手段对当地红色档案进行叙事表达。一是以实物实景和文物展陈做好传统叙事,确保叙事内容的真实性。通过修复地道战遗址、陈列红色文物、再现斗争场景等方式,让公众直观接触红色档案,有身临其境的红色历史感受,理解红色档案背后的革命故事,形成积极的社会传播效应。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好新媒体叙事,提升叙事受众的广泛性。既用好市区镇三级党政相关部门宣传平台,在“首都之窗”“北京人大”“顺义旅游”等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地道战遗址的相关宣传,又探索建设乡村自媒体平台,多渠道对地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宣传推广。三是用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推出体验式教学内容,增加叙事活动的趣味性。抓住大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到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契机,播放《地道战》电影、设置“吃抗战饭”活动等,提升红色资源在群众间的影响力。四是通过红色文艺作品丰富红色档案叙事载体,增强叙事表达的情感性。一方面,围绕本土红色历史,编印革命历史书籍,创作主题歌曲,以真实贴切叙史实、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以焦庄户村红色历史为取材内容的文艺作品,如大型评剧《焦庄户》、新闻纪录片《抗战烽火》、影视作品《地道战》《奇志》等,对焦庄户村红色档案叙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 乡村红色档案叙事的经验启示
4.1 坚持系统观念,全方位整合红色档案资源
红色档案是重现乡村革命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具有地域性、多样性、碎片化等特征。构建基于主题板块的叙事网络,需要将孤立的红色档案进行系统性、条理化整合,以增强档案叙事的层次性和表达性。[12]焦庄户村在构建全域叙事场景的同时,存在各红色场馆和展现载体间的叙事内容连续性、逻辑性不强等问题,需进一步进行系统性整合、板块化梳理,将各红色场馆和展现载体间的叙事内容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注重相互之间的关联与衔接。
一是系统建设红色档案专题数据库。围绕历史人物、革命事件、红色文化、遗迹遗址等内容,通过“组织号召、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形式广泛征集红色档案,建立乡村红色档案的保管机制,在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建构红色档案的整体联结网络,标注档案历史信息,全面反映各类历史要素关系,为讲好红色档案故事提供实证支撑。二是在红色档案叙事主题化、板块化梳理过程中注重发挥社会群体作用。个体记忆的群体化是实现红色记忆再生产的必要环节。[13]通过走访老同志,以亲历者视角口述历史联结孤立的档案,将静态的文本、图像、实物同动态的历史发展相结合、相印证,形成以特定历史主题为主线、红色档案为纽带的板块化叙事内容。此外,在重构乡村红色记忆的过程中,地方史志研究者也能给予一定指导与支持。三是推进红色档案叙事的品牌化建设。红色档案要保持旺盛的育人生命力,必须与时代相结合,在精神要义上加以阐释,或以现代化手段加以呈现。要通过挖掘亮点档案,将红色档案嵌入公众现有的记忆链条和历史认知,形成以点带面、多个红色档案相互关联的叙事体系,并将其融入现代化的叙事场景,打造以亮点档案为核心的叙事品牌,提升红色档案的社会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红色档案资源的整合。
4.2 完善联结机制,引领多元叙事主体协同化叙事
不同主体的多元叙事能充分发挥档案的经济社会价值,有效实现档案价值传递的增值性,但也存在因档案叙事内容、方式、目的的不同而与档案核心价值传递产生冲突。[14]焦庄户村多元主体共建乡村档案叙事时,村集体、村民等本土叙事主体同企业、网络博主等外部叙事主体间存在信息差异、缺乏联结机制,外部支持资源供给侧同乡村档案叙事需求侧不平衡不匹配,导致各叙事主体间对接效率较低,难以优势互补协同叙事。因此,要形成“组织发力、干部牵头、社会参与”的内外联结机制,在档案叙事的资源要素配置过程中,聚集不同叙事主体的优势专长,充分发挥乡村的资源优势、企业的资金和专业优势、网络博主的传播优势。
其一,要重视乡村红色档案建设工作,邀请档案专业机构、社会企业和村民群众共同参与乡村红色档案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立多主体间互信互动互赢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阐释红色档案内涵,构建更为完整的红色记忆和叙事内容。其二,要搭建乡村红色档案开发利用的多元合作平台,成立村企联盟、研究者协会、档案资源开放平台等,促进多主体间的交流合作。乡村干部可携手文史博主、旅游博主、史学专家等共同挖掘有叙事内涵、有推广潜力的红色档案,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知乎等公众活跃度高的平台,以革命历史科普、红色旅游攻略为主题进行叙事,实现乡村红色档案叙事内容共建、形式共商、资源共享。其三,面向主要叙事群体共建共用叙事话语体系,鼓励乡村干部和村民在系统把握本土红色历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背后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与时代变革,加以佐证后形成客观真实的口述历史和权威的叙事内容,为村民、游客和其他叙事主体传播红色档案故事提供可靠素材。
4.3 创新叙事形式,用好档案叙事性传播新型媒介
焦庄户村红色档案叙事形式丰富,但主要采用文本、实物、影像等传统媒介和物品展陈、媒体宣传等传统方式,缺少叙事传播的新型媒介,展现形式也缺乏创新。新时代成长的青少年群体受《地道战》等影视和文学作品的影响较少,对地道战的历史了解甚少,传统叙事形式很难激发其参与地道战遗址展览展示的积极性。
叙事媒介作为叙事内容的呈现方式,经历了从文本到静态、动态影像再到数字媒介的发展过程。[15]新型媒介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可通过数字网络、虚拟仿真等媒介呈现档案的图文声像内容,使档案叙事更加生动、形象、有趣。数字时代下的红色档案叙事,必须适应数字技术发展,充分利用新型媒介的交互性、沉浸性、强仿生性等特质[16],促进红色档案叙事的价值增值,提高叙事受众参与感。因此,红色档案叙事要加强数字技术应用,进行内容创作和形式创新。
一方面,要注重将档案原始记录性与叙事内容情节性相结合,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叙事内容。如在焦庄户村红色档案开发过程中,可通过3D模型建构呈现地道整体布局、动态建造历程及其应用场景与模式,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地道实物遗址进行数字智能化改造,使受众更直观地了解红色档案背后的红色历史,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注重档案历史再现性与叙事受众互动性相结合,以体验式活动感染叙事受众。以红色档案本身及其背后的历史事件、人物、场景作为基础素材,开发体验式互动小游戏、虚拟合影、历史人物对话、裸眼3D全息投影等互动场景,将红色历史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公众能通过沉浸式的交互了解红色历史,产生情感共鸣,助推红色档案以史育人价值的实现。
*本文系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资源传播路径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J村和Z村为例”(项目编号:202308016)、2023年度北京市档案局科研项目“红色档案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及其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贡献说明
朱彤:制定论文框架,指导修改论文;吴子静:参与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写作与修改论文;沈跃:参与制定论文框架,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写作与修改论文,本文通讯作者。
注释与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1.
[2][7]谢诗艺,杨珮琪.建构群体认同: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逻辑理路[J].档案与建设,2021(12):26-29.
[3]顺义区委组织部.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传承堡垒精神,建设红色美丽村庄[EB/OL].[2024-04-19].https://www.bjdj.gov.cn/article/3000193519.html.
[4]王茜,胡紫薇,朱玉坤,等.顺义红色旅游业及旅游产品的开发——以焦庄户地道战及周边调研为例[J].设计,2015(11):90-92.
[5]李荣坤. 红色旅游,为什么令年轻人心动?[N].中国文化报,2021-07-13(07).
[6]朱兰兰,段燕鸽.叙事理论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以大别山区为例[J].档案学研究,2023(2):95-102.
[8]黄夏基,卢泽蓉.我国红色档案数字叙事研究——基于省级综合档案馆门户网站的调查分析[J].档案与建设,2023(6):31-34.
[9]方华.档案展览中的空间叙事探究[J].档案与建设,2023(9):53-56.
[10]周耀林,张丽华,刘红.叙事传输视角下红色档案资源社会共建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3(1):82-90.
[11]“红绿融合”看龙湾 乡村振兴走在前[N].北京日报,2023-01-17(08).
[12]朱琳,闫静.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红色档案叙事研究——以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22(3):68-75.
[13]樊春颖,聂勇浩.社会记忆再生产视角下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的实施路径[J].档案与建设,2023(12):22-26.
[14]魏景霞.档案短视频多元叙事及价值实现研究[J].档案管理,2022(5):78-79.
[15]戴艳清,刘喜涛.基于叙事要素的档案资源叙事性开发研究——以《国家记忆》栏目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3(1):37-40.
[16]李子林,虞香群.基于数字叙事理论的档案服务创新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3(1):33-36.
(责任编辑:孙 洁 陈 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