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法的“ERP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研究

2024-07-26陈帆

科技风 2024年20期

摘要:本文结合课程实践,分析了思维导图教学法导入“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必要性,探讨了思维导图教学法的设计思路、具体实践和教学反思,详细阐述了归纳型思维导图、分析性思维导图和发散型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过程。实践表明,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引入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ERP课程;教学改革

1概述

ERP的全称是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从ERP系统的产生到今天,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系统的管理理念和辅助决策功能,已经成为企业应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环境所必备的工具之一。然而,国外厂商开发的系统在中国却遇到了各类障碍,中国本土的ERP厂商在实施ERP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困境,其根源在于企业缺乏大量的理解ERP并懂得ERP应用的人才。“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正是迎合中国目前这种实际国情需要而设立的一门全新课程,该课程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和运作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综合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课程。

目前,“ERP原理与应用”教学中面临着教学内容多,知识涉及领域广、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部分学生数理知识薄弱、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ERP原理与应用”教学的有效实施。思维导图(Mindmap)是一种以图像形式表现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是英国著名教育学家TonyBuzan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利用节点与线条将不同的关键词连接起来,并按照关键词的逻辑关系将其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和知识展示过程中能使课程内容系统全面,层次分明,易于理解。另外,思维导图可结合多彩的绘画方式,采用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提升思维导图的美观性,使知识点的呈现一目了然,且趣味十足。目前,国内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诸如大学物理、药剂学、无机化学等课程教学中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考虑到ERP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知识点的多样性以及实践操作的多变性,为了更好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入该门课程,以探索符合学生实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2“ERP原理与应用”课程引入思维导图法的必要性

2.1有利于提高学生系统把握课程知识的能力

“ERP原理与应用”的教学内容多、知识抽象,只有对企业的类型和运作过程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到运用管理知识灵活地去解决问题。在“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把握ERP原理的主要知识脉络,从而构建清晰的企业内部运作流程图像。思维导图构建的网状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联想,便于将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需求和管理知识系统地衔接起来,实现各个部门系统内部知识点的有机知识整合,进行知识重构,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2实现应用型理论内容与更多实践相结合

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最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ERP原理与应用”方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了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教学中可以国内外的主流软件系统为例,通过对软件系统具体功能的剖析,从而系统挖掘软件系统内部蕴含的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验操作、自主设计等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参与“ERP原理与应用”方面具体设计规划的能力。

2.3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很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出教学内容的整体知识结构框架,能够便于学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及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利于学生整合零散知识,激发学生思维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思维导图在“ERP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运用

3.1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设计

本教学法选取2020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共计60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对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推进ERP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相关知识点,从ERP理论发展的历程出发,将各章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从系统的角度绘制了体现ERP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随后根据每章的主要知识点,事先绘制反映不同章节内容的思维导图。其次,事先挑选课程内容,在完成该部分课程的教学后,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并根据他们自身的理解针对所学章节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并在后续课堂上拍照对比,进行点评,让学生看到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与教师所绘制思维导图的主要差异。最后,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后,要求学生参照实验的主要内容,结合课程内容绘制反映实验内容的思维导图,从而完成了课程导入—课程细化—课程巩固三个阶段的学习。为了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在课后进一步增加了项目设计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前期教师教授的主要内容,参照实验内容,虚拟一个制造企业,根据该企业的主要业务模拟ERP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并结合该项目的设计理念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由于学生在实验和模拟两个阶段都需要主动全程参与,从而使学生对课程体系和知识点的相互关联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虽然各有差异,但反而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而且由于学生是结合自身所选择的虚拟企业进行发散性思考,因此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应用。

3.2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考虑到“ERP原理与应用”的课程特点,教师按照总分总的思路阐述课程内容,具体思路分为三步:首先,围绕ERP是什么进行概述性阐述,让学生从总体把握ERP的主体框架。其次,按照ERP的流程和功能模块分别阐述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最后,利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基于流程将整个ERP系统串联起来。围绕着上述的三个阶段,教师构建了反映不同阶段需求的思维导图,表现为反映课程总体知识框架的归纳型思维导图,反映每个具体章节的分析型思维导图,以及反映具体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发散型思维导图。

3.2.1反映课程知识体系的归纳型思维导图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理解ERP的基本原理,教师围绕学生的毕业要求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课程设计。由于“ERP原理与应用”体现了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表现为基于计算机管理的先进信息系统。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围绕为什么需要MRP/ERP—MRP/ERP是什么—它是如何解决存在的管理难题—MRP/ERP发展中遇到了什么挑战这一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这一设计主线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初期就能系统地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以及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于很多管理难题并不了解,这就使得学生无法体会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从而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MRP/ERP的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实践难题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知识点繁多,初学者很容易感到枯燥,并容易混淆各个阶段的发展,因此,做好课程总结,引进归纳型的思维导图就变得尤为必要。为了做好这部分课程设计,教师上课前期深入研究ERP理论的系统构架和各类知识点的衔接关系,根据“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理顺课程的知识点和所需要达到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从ERP系统的产生背景、ERP的发展历程、ERP背后体现的管理思想、ERP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出发,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构建能够反映全课程体系的归纳型思维导图,具体如下图所示。该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巩固课程知识体系,把握ERP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具有较好的提纲挈领的作用。

归纳型思维导图

3.2.2反映不同章节的分析型思维导图

当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ERP的发展过程以及所需要的主要功能模块后,接下来则是要深入阐述每个模块的设计理念和其背后的具体原理。这部分的学习可以分为两条主线,第一是基于模块的衔接,第二是基于流程的设计。而流程是贯穿于模块,又将模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了让学生理解ERP设计中的不同功能模块的设计原理,需要深入分析每个模块的主要功能需求,包括这些需求背后的知识点是什么,知识点之间是如何衔接的,如何贯穿于流程中并形成其特定的知识体系,这些都需要教师事先对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将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贯穿于课程设计中,详细分析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构建分析性思维导图。以物料管理为例,由于其是物料需求计划编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可以从为什么需要物料管理出发引入新课,从而导出物料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接下来可从物料管理的目标出发,向学生阐述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是什么,继而阐述确定订货批量的方法、确保库存准确度,开展ABC分析和循环盘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丝剥茧,从而将该部分的各层知识点的关系逐一分解,并将其以简单的文字和亮丽的色彩等形式直观形象地浓缩于思维导图中。

3.2.3反映具体应用能力的发散型思维导图

为了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课程在教学环节中分别增加了实验环节和课外设计环节。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借助软件操作,更好地理解ERP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应用以及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阶段是对前期理论知识的具体实践。虽然实验中软件系统所涉及的模块内容与教材的课程内容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其背后的管理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拓展、细化和可视化过程。在进行了主要课程知识点的讲解和实验环节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虚拟一个制造型企业,以4~6人为一组,进行课外设计,并且基于所选的虚拟企业性质,结合实验和项目设计的主体内容,绘制发散型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案例而有所差异,例如预测消耗逻辑、物料批量选择、可承诺量都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而进行差别化设计。这一环节由学生自主思考,灵活地将实验和理论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ERP系统知识的应用过程,而发散性思维导图更可以集思广益,开拓了学生的对比联想和创新思维,这个阶段既是对小组实践的系统性总结,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认知、理解和深入思考。

3.3思维导图法的教学反思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师已经能够较好地将思维导图教学法融入课程内容中。从学生的参与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在以章节为主题而设计的思维导图均以章节的主要框架为参考主线,欠缺章节之间相互关联的知识串联。另外,在知识体系的分析和分解中,细致化程度有较大的差异,这主要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接下来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另外,在项目教学设计中,思维导图的绘制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虽然教师对项目设计开展了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的360度评价方法,但是如何设定最终发散型思维导图的评分比例,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结语

本文分析了“ERP原理与应用”课程导入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必要性,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课程中融合的实践经验,对思维导图教学法的设计思路、具体应用和教学反思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实践表明,思维导图教学法在“ERP原理与应用”的教学中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将课程中繁杂的知识点转换成有条理的知识框架,并利用因果联想、对比联想等方式,采用简明的文字、色彩鲜艳的线条将学生脑海中的碎片化知识转换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系统知识。总之,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高其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还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王萌,李聪,钱磊,等.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0,20:102103.

[2]魏红,姜文清,何志勇.思维导图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云南化工,2023,4(50):6772.

[3]王鹏,尹娟.基于思维导图的双语教学探究——以水文学与水资源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3,9(10):101104.

[4]李瑞芳,袁满,李鹏飞,等.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程序设计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22,8(38):1921.

基金项目:浙江科技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思维导图教学法的ERP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研究”(2020j29)

作者简介:陈帆(1979—),女,江西萍乡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产业效率、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