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为中心:探索“小先生制”培育的新路径

2024-07-23汤春锋

新教育·科研 2024年7期

【摘要】“小先生制”由陶行知先生提出,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为普及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小先生制”的“即知即传,即学即教”的理念和功能,让学生从学走向了教,转变了学习和教学的方式,借助“小先生制”助推了学生的“学”。我校探索“小先生制”教学改革十年多,围绕“学为中心”这一主旨,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走进社会,在实践探索、实施策略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小先生制”;小先生;学为中心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提倡的“普及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实践成果之一,即在儿童教育中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方法,“即知即传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从“教”转向了“学”,以学为中心,其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双主”关系变为“一主多元”,即学生为主体,教师、教材等资源成为多元化的学习指导者、引导者、促进者;二是以学习为中心,实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不教而学的进阶式学习。弱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方法、意志等,在个性化活动与小组合作学习中,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让教师从“教”走向“不教”,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最终指向核心素养形成的培育目标。“小先生制”的实施与推行既体现了“儿童本位”教育思想,又较好地契合了“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

之前“小先生制”的研究侧重点在课堂,把讲台让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现今我们按照“时空”把小先生分为这样的五类:“课堂、校园、家庭、社区和云端小先生”,这五类互有交叉,多元融汇,架构起“小先生制”实施的立体氛围,让“人人都是小先生”“处处皆见小先生”的目标变成了现实,探索出了一条基于“学为中心”指引下的“小先生制”创新实践的新路径。

一、求索:拓宽时代“小先生”的单行道

1.缘起:革故鼎新“觅”儿童成长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于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我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循道崇真”的核心价值观,打造“童真课堂”这一教学品牌,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儿童发展的课堂样态。在2019年我校申报的《向真而行:童真课堂的品格建设》项目,获批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童真课堂”,即儿童的课堂、真实的课堂、适切的课堂,是指“从儿童立场出发,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童真课堂,从小小的室内课堂,最终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大课堂。既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改革之路。正如我们所提的“要为孩子想六年,更要想到他们未来六十年”的教育理念。

作为江苏省陶研会行知实验学校,我们的校训—做真人,真做事,正是取自“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十年多的一路探索,从最初的侧重点在课堂,把讲台让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拓展至多维度,从“这一些”走向“每一个”,致力于“人人都是小先生”这一目标。保护学生特有的天性和优势,用一种平等、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不一样”和“都很棒”,促进“朋辈师生”的共同成长。从“小先生制”最初的围绕“课堂”这一单行道,拓宽至后期的“课堂、校园、家庭、社区、云端”等多行道,只为孩子能拥有“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2.检索:追根溯源寻理论支撑

“小先生制”是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体现,可以说“小先生制”的根就是“陶行知思想”。在2022年,南通市的《立学课堂:南通教学改革20年探索与建构》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立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教育的回归,回归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上来。简单来说,就是指向儿童,指向学习。开发区的“慧学课堂”,慧,就是启慧,重在启发儿童智慧,指向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学,是指深学;引领深度学习,以学定教,从老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而我们集团的“童真课堂”,其核心理念是“从儿童立场出发,让学习真正发生”。无论是立学课堂、慧学课堂,还是童真课堂,它们其核心都是立足“儿童本位”“学位中心”,指向“人”的发展,围绕学生的“学”。

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杜威,他在《学校与社会》中提出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建构主义之父皮亚杰(J·Piaget)和同时期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也有相关论述。学习中心论是由著名教育家大卫·纽南(Nunan)提出的教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质量建设新范式。国内,“学为中心”的学术论文涵盖了“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小先生制”的研究比较早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十人长”,以及由英国的贝尔和兰卡斯特所开创的“导生制”。在我国,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也较普遍,比如杭州市行知小学、南京市樱花小学、宁波市翰香小学、上海市行知二中等等。在实践中可看出,学校在对学生管理、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小先生制”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尝试打通了“小先生制”和“学为中心”两者之间的壁垒,“小先生制”的实施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建构式学习;而“学为中心”的理念坚守,让“小先生制”的推行变革了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主动学习与互助学习共同体中实现主动学、合作学、深度学,指向了终身学习的目标。

二、躬行:架设全员“小先生”的立交桥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最早的“小先生制”重点在课堂,的确是“最进步的小孩子”主导。我们采用“团队+”模式,组内异质,由进步学生带领着后进生共同前行,由扶到放,慢慢让后进生也能大胆走上讲台。但课堂时间有限,给每个孩子展示自我的时间也就有了限制。而且课堂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较多,可供孩子发展余地较少。为突破这一瓶颈,小先生制2.0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熟悉或关注的领域,尽力发挥其潜力,以教促学。

我们依托伙伴式学习建立小团体,让趣味相投的学生成立小组,并不仅仅局限于班级,以年级组为单位,一些冷门的“兴趣点”,也能找到共同的伙伴。让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名“小先生,”让他们可以互为“小先生”。同时,为契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能力,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比如一二年级设置了自理小先生、彩泥小先生、读绘本小先生等;三四年级设置了绿植小先生、护眼小先生、爱牙小先生等;五六年级设置了理财小先生、防诈骗小先生、导游小先生等。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名小先生。然后举行拜师仪式,在陶行知塑像前拜“大先生”,学生代表宣读自己的拜师誓词。仪式感十足的过程,让孩子们都昂起了头,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1.设立“小先生学堂”,让“班级小先生”讲起来

在班级中设立“小先生学堂”,讲台变为学生的主场,课堂成为学生的阵地,教师成为课堂主持人。小先生们提前一周向老师预约内容,团队一起研究教学内容,提前备课,制作课件,再到老师那里试讲,老师点拨后,再修改完善,最后进行授课。低中年级主要预约讲题,或者讲故事等。班会、心理、科学、道法、音体美等都能看到孩子们自信的讲解和展示。课后,还有一些进步生会作为后进生的小先生,为其答疑解惑,再次讲解难题,助力其进步。打造日常课堂为“小先生学堂”,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小先生”成为了“大先生”,“大先生”(教师)又变成了“小学生”,伙伴式学习的“互换互助”型的学习观共同建立。

2.打造“小先生秀场”,让“校园小先生”秀起来

校园“向真广场”内建一舞台,上铺红地毯,为“小先生秀场”。每天中午是“小先生秀场”开放时间。各班按天依次安排,由班主任老师选取班级有特色的小先生上台“秀”起来。老师会给那些课堂上文静少语的孩子上台机会多些,提前预演,点拨指导。也可以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团体展示,分工合作,更是精彩纷呈。男孩子更多的展示天文、历史、地理、军事、生物等知识,女孩子侧重手工、美术、乐器、编织、绿植等。低年级侧重表演和展示作品;中高年级要介绍知识、讲解原理,结合实际操作展示。几次展示,个别特殊学生再次走上舞台,声音变洪亮了,眼神不再闪躲,人变得更挺拔了。让“校园”变为“乐园”,让每一面墙都成为荣耀墙,把校园每一寸土地都留给学生绘制自己的理想。看到每一个孩子成为“闪闪发光”的人,我们由衷骄傲,真切地体验到“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3.建设“小先生讲堂”,让“家庭小先生”聊起来

在家庭里特设立“小先生讲堂”,让孩子们当小先生,和家里人“聊”,就是激发小先生潜能与创造力的好机会。疫情时期,针对一些家长不戴口罩,防护意识薄弱情况,家庭小先生给家人讲防疫知识;针对家长不戴头盔问题,家庭小先生给家人讲交通安全;干燥的秋冬季,家庭小先生讲防火用电注意事项;炎热的夏季,家庭小先生讲防溺水及自救的知识;读完一本书,给家人讲讲故事,说说道理;放学回家,给家人讲讲学校趣事,聊聊开心不开心的,带领家人做做心理手指操等等。家庭小先生的设立重在亲子沟通,让彼此更亲近,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让家庭走向和谐;另一方面,让学校教育潜移默化,变说教为内化,学生理解内化促进行动,同时更是提醒家长共同关注。

4.推动“小先生服务”,让“社区小先生”干起来

联合就近社区,开展相关活动,推动“小先生服务”。以年级组队开展社区公益行动,不仅仅是打扫卫生、慰问军烈属、看望孤寡老人等,更多的是发挥小先生的力量。打扫卫生的同时,小先生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慰问军烈属的同时,小先生了解抗战故事,再上“小先生秀场”;看望老人时,小先生介绍营养知识,传授养生注意,聊聊防诈骗等。春节前,小先生走进社区,为居民们写春联;端午节,小先生向居民学习包粽子;中秋节,一起做月饼等。让“社区”变为“实践基地”,关注社会问题,服务的同时做好公益宣传,身体力行的体验胜过千言万语,小公民的责任意识逐渐培养。

5.架设“小先生讲坛”,让“云端小先生”播起来

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拓宽小先生的功能,不仅局限于面对面的讲解,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传播媒介,打造“小先生讲坛”,让“云端小先生”变主播。云端小先生,让我们看到孩子与“未来”链接,赋能同伴。每个班级的微信公众号都能见到“云端小先生”的风采,结合班本课程,内容精彩纷呈。有航天英雄、数学家、科学家、荣誉勋章等系列。小先生们的潜力无限,伙伴式学习分工合作,各展所长,遇到问题,求助老师和家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特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居家学习,“云端小先生”更是风光无限,孩子们争着发自己的视频。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下,心理、健康、防疫的小知识,全由小先生录制,小先生们还录制了运动、绘画、音乐、舞蹈、课文范读、习题讲解等等。让“云端”成“讲坛”,小先生突破时空限制,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三、展望:铺设素养“小先生”的新轨道

“小先生制”教育闪耀着“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教人做主人”等思想光辉,它理解儿童的天性、相信儿童的潜能、尊重儿童的劳动、崇拜儿童的创造力。“小先生”在带领其他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必须推己及人,站在“教”的高度,自己必然得理解透彻掌握该知识。“小先生”主动汲取新知识,并建立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全方位融合思考,全内容整合建构,丰富“输入”,精准简洁“输出”,实现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深度学习。

学校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融合“童真课堂”教学理念,并立体架构、多元融合,赋予“小先生制”新的内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兴趣得到激发,能力得到发展,素养得到提升。“小先生制”给出了面向素质教育,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路径和方法;形成了集传授、指引、发展于一体的教育新构想;创建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理论新体系。小先生制,缘起于课堂,但不拘泥于课堂;立足于学校,但不局限于学校。面对“小先生制”的未来,我们将搭桥铺路,围绕发展儿童核心素养,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寻求最佳的教学改革路径。

【参考文献】

[1]姜桂敏.小学生深度学习中小先生制的价值及其实现[J].教学与管理,2021(32).

[2]丘燕飞.重拾“小先生制”教学智慧的实践研究[J].辽宁教育,2021(12).

[3]程振理.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Z4).

[4]秦敏.现代小先生制体育课堂:人人皆为小先生[J].教育观察,2019(3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学为中心’的小先生制的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