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知体验与塑造表达:聚焦幼儿绘画表现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

2024-07-22吴立末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7期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艺术创造力培养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关注幼儿绘画表现力尤为重要。教师应了解绘画表现力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其不仅关乎幼儿艺术素养的培育,还与其创新思维、情感表达以及社交能力的提升紧密相连。教师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系统实施提升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具体策略。在理论层面,强调感知体验与塑造表达的内在联系,倡导通过丰富幼儿的感知体验来激发其创造力;在实践层面,通过精心设计绘画活动和指导方法,帮助幼儿将感知体验转化为有个性和创意的绘画作品。

关键词:幼儿绘画;感知体验;塑造表达;绘画表现力

幼儿绘画活动以教学为手段,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以反映幼儿的思想情感、认知及其个性特征,实现对幼儿心智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绘画在幼儿成长中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幼儿表达自我、理解世界的直观方式,更是滋养其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情感的沃土。因此,绘画是幼儿园落实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升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就是在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有利于推动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乃至身心的全面发展。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技能的模仿与传授,忽略对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激发幼儿自主表达能力、提升其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并优化现有的绘画教学方法,满足幼儿成长需求,让幼儿实现个性与创造力的共融发展。

一、幼儿绘画中的感知体验与塑造表达

(一)幼儿绘画中的感知体验

所谓“感知体验”,是指个体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接收并感受周围环境信息的过程。通过感知体验,幼儿能够获取大量的外界信息,形成对世界的初步认识。感知体验是幼儿情感发展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和共情能力;感知体验能促进幼儿的行为发展,帮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会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感知体验是幼儿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方式,不仅影响着幼儿的认知发展,还对其情感、社会性和身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幼儿绘画中的塑造表达

幼儿绘画中的塑造表达是指幼儿通过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将自己无法用语言叙述出来的想法、感受或观点表达出来。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通过各种形状、线条、色彩等元素来创造自己心目中的世界。他们可以画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任何东西,如人物、动物、植物、房屋、车辆等。这些作品都是幼儿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幼儿的绘画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他们与世界互动、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

1.能够反映幼儿的内心情感

幼儿的绘画作品不仅是其对外界的简单模仿,更是他们内心情感和认知状态的真实反映。通过细致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教师可以洞察到幼儿的喜怒哀乐、对世界的理解以及对自我身份的建构。因此,绘画不仅是幼儿抒发情感的途径,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晴雨表”。

2.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绘画中的塑造表达不仅是幼儿艺术创造力的体现,也是他们认知和情感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绘画表现过程中,幼儿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画面进行表达与实践。当遇到绘画难题,如颜色搭配、形状组合等时,幼儿需要运用已有的认知进行尝试和调整。教师和家长应鼓励、支持幼儿进行绘画表现,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作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交与沟通

通过绘画,幼儿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与同伴和教师深入交流。在解读和讨论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基于绘画作品的社交互动,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社交经验,还能促进他们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4.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生活感知是幼儿绘画创作的基础,通过细致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幼儿能够捕捉到丰富的细节和特征,为其绘画创作提供真实的灵感和素材。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设计绘画活动,让幼儿在创作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幼儿绘画中的塑造表达既是幼儿情感和认知的真实反映,又是促进他们认知发展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更是他们社交与沟通的桥梁以及生活感知与艺术创作紧密结合的体现。教师应深入理解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内涵和价值,创设丰富多样的绘画环境和活动,全面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的提升。

二、幼儿绘画中感知体验与塑造表达的实践活动策略

全面调动感官,深度启发绘画表达,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关键任务。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体验活动,引导幼儿用感官体会世界,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一)提升幼儿的认知

1.通过感官体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探索生活,获得了解、认识事物特征和规律的经验。例如,在“好吃的水果”主题绘画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形状和色彩,让幼儿亲自用手摸、用嘴尝,帮助幼儿感受不同水果的特征,并引导他们用色彩和线条来表达食物的味道。幼儿在感官体验中拓宽了艺术视野,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2.化抽象为直观,捕捉美的元素

在教学活动中,并非所有绘画对象都能展示具体的实物或是可以近距离观察,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对绘画对象进行多样化的展示,实现美术活动不同视角的观察与赏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照片、视频等,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欣赏那些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事物,使幼儿在绘画表现中的形象思维得到启发。

3.利用材料的特色丰富绘画灵感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和体验运用身边的常见材料或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创作,以丰富幼儿绘画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物品的肌理、质地、纹理等特点,使幼儿能体会不同物品独具特色的美感。幼儿在亲身感受物品形状、纹理和质感的过程中,其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为其绘画表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二)丰富幼儿的体验

1.亲近自然,体验多彩世界

教师应组织幼儿走出教室,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在春天的花海中,幼儿可以观察花朵的绽放,感受生命的蓬勃;在夏日的田野里,幼儿可以追逐蝴蝶,欣赏稻田的金黄;在秋天的森林中,幼儿可以捡拾落叶,聆听风声;在冬日的雪地里,幼儿可以堆雪人,体验雪的纯净。这些丰富的自然体验能让幼儿的画作充满生命力。

2.参观展览,拓宽艺术视野

艺术展览是幼儿积累绘画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观各类艺术展,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各种艺术作品。这些展览将帮助幼儿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水平,为其绘画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3.走进生活,发现身边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观察,幼儿可以了解到物体的形态、结构和颜色,为他们的绘画提供真实而生动的形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如光影的变化、季节的更替等,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丰富他们绘画的表达与创意。

(三)多维度教学

1.感受多样化的绘画工具与技法

教师应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技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使用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来感受不同工具与材料带来的不同绘画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引发幼儿学习更多绘画技巧的兴趣。

2.鼓励幼儿合作与分享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创作或小组合作。通过集体创作,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创作出一幅幅充满创意的绘画作品。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绘画创作,幼儿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在实践中碰撞出更多的创意火花。

3.结合幼儿年龄特征设计活动

为了提升幼儿的绘画表现力,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绘画。

4.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绘画基础不同的幼儿,给予有针对性的启发与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和表现力。

5.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自由表达

教师可借助开放式的讨论环境和富有创意的绘画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和感受,点燃他们萌发创意的火花,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绘画是有价值的。

总之,教师应深度启发幼儿的认知,通过丰富的感知体验活动全面调动幼儿感官,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感受身边的美、体验绘画的魅力,帮助幼儿打开艺术的大门。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思维能力与创造力能得到充分锻炼,并乐于通过绘画表达美、展示美,从而在感知与探索中提升绘画表现力。

通过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发现从感知体验到塑造表达这条路径在提升幼儿绘画表现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实践中,教师引导幼儿在亲身接触和细致观察绘画对象后,深入领略艺术的魅力,并将自己的深切感知和独特体验体现在绘画作品中。在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师应继续深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王梅青.开发儿童绘画与心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22.

[2]杨景芝,舒鹏.当代绘画语境[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9.

[3]何秀梅,李雪平.非指导性视角下幼儿绘画教学的异化与回归[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4(1).

(责任编辑:赵春艳)

作者简介:吴立末,沈阳市岸英小学附属幼儿园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