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教师命题能力建设的号角
2024-07-22柳文波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印发以来,教师命题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命题能力是教师的高阶能力,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命题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以重视。有评价,就有考试。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主要通过命题来实现。高质量的试题,有利于教学、有利于选拔、有利于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发展;高质量的质量监测试题,能够准确诊断学情教情、科学评价教学质量,为行政决策和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高质量的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升,又能减轻学生负担,并为教师改进教学、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我们需要的不是题,而是好题。沈阳市级教研部门有三句话提了差不多二十年,就是命题教师要对照“对不对、行不行、好不好”的标准命制和打磨试题。但什么是好题,三言两语不太容易说清楚。笔者习惯用四个“看见”来概括好题,即能看见课标、能看见素养、能看见思维、能看见情境。看见课标,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看见素养,就是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发展到素养立意;看见思维,就是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见情境,就是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适切性,而命题就是把课标、素养、思维、情境放到学科这口“锅”里,用合适的火候慢慢地熬出营养、熬出滋味。命题,只在“对不对、行不行”上下功夫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仅仅是题吗?不,我们需要的是符合标准的好题。
最后,命题能力,是所有教师的基本功。只有好题的标准,没有命制出好题的能力,好题也只是空中楼阁。从实践看,命题能力是中小学教师最突出的专业短板,中小学缺少命题方面的人才。中小学教师平时研究解题的多、研究命题的少。很多初次参与命题工作的教师存在“四不”的问题,即不会做细目表、不会选材、不会命题、不会进行质量控制,需要在入闱后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全过程的业务指导。基于此,沈阳市建立中考命题教师人才库,提出“打造一支懂命题、会命题、善命题的专业队伍”。《意见》同样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命题人员库”,可见这是共性问题。但是,除了中考之外,平时的考试、监测以及作业设计也需要教师命题能力的支撑,单靠“命题人员库”,能够完成特定的任务,却无法满足普遍的需求。可见,命题不应该是少数教师享有的专利,而应当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功。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命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紧扣教学任务、学生需求,以命题质量的提升来撬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