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香润童年,阅读促成长

2024-07-22欧阳瑞安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7期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人类形成民族文化和精神积淀的源源清流,能带给人们独特的见解, 也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优秀的课外读物对学生而言,就如一盏可以照亮他们人生道路的明灯。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使其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兴趣入手,使学生乐读,传授其阅读方法,教学生会读,从而达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精读带泛读的良好效果。

一、阅读引领,点燃阅读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促使他们从书中学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一般来说,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阅读的对象会从绘本走向短篇的童话、小说等。在指导三年级学生选择读物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考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才能真正充满激情。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是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从知识、自然、文化等方面寻找阅读延伸的最佳结合点。如学生在学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猴王出世》等课文后,教师可以推荐其阅读少儿版《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统编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是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重要载体。如六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学生通过这一单元初步接触了经典名著,激发了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学习兴趣。教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拓展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推荐课不失为点燃学生阅读激情的好方法。学生最初的课外阅读,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阅读推荐课是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激发其阅读热情的最佳途径之一。如在《开开的门》一书的阅读推荐课上,教师从品书评入手,从书的内容出发,从书里到书外,到生活,到情感价值的评价,启发学生。紧接着教师出示书的封面并抛出问题:“‘开开的门’是谁的门?是一扇打开了的门,还是一扇叫开开的学生的门?”学生大胆猜测题目,阅读兴趣被点燃,同时也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阅读目录之后,教师将目录串读成小诗。这些富有韵味的句子,赋予作品诗的美感,再加上教师充满诗意的语言,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兴趣盎然。

除了读物推荐,让学生掌握读物阅读的基本方法和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也是语文阅读推荐课教学目标。教师教授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摘录批注法、三遍阅读法等,并结合这些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个别片段,告诉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阅读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同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分享读书方法,制订表格式的读书计划。如图:

这样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穿起来的精彩阅读推荐课,自然让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

二、阅读推进,关注阅读问题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课外阅读,教师应该强化课内阅读时间、集体共读时间和指导力度。整本书阅读应该课内得法,课外阅读;课内交流碰撞,课外推进阅读;课内成果展示,课外深度阅读。教师通过课内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教师为确保学生阅读的持续性、理解的深刻性和认识的准确性,在阅读前给出阅读计划表,在阅读中给出阅读助读单,在学生阅读后给出自我评价表,让学生从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感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阅读推进课是助读的环节,在整本书阅读中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阅读推进课要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展开,以逐步推进其阅读为目的。它重在及时关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引导其探讨阅读的主题。例如,在《小英雄雨来》的阅读推进课上,教师在学生已经阅读部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小英雄雨来》前半部分内容的赏析,让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把握关键情节、品析感受人物形象。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品析关键语段、提出恰当问题等方法,细化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悟形象、品文章,深入理解文本。对于未读的章节,教师鼓励学生挑选喜欢的小标题,猜想故事的结局,激发学生读下去的欲望,从而推进整本书的阅读。从故事走进人物再走进思想,教师应帮助学生开启与作者交融共鸣的阅读之门,获得更多的阅读收获。通过这节《小英雄雨来》的阅读推进课,学生把习得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在该书后半部分的阅读中,乃至运用到阅读其他作品中。

有效地推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有时未必一定需要一堂完整的阅读推进课。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展开阅读推进,让学生进行整本书的深入阅读。如每天布置一个有关当天阅读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自主阅读。在每天的语文课的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开展课前聊书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积极引领者,是他们阅读实践活动的积极促进者。教师可以先根据自己的阅读视野和自身的认知水平,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解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其阅读思维。课前聊书的阅读氛围是轻松的, 能让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美好。课前聊书的内容可以是关于整本书的专题知识问答,在提高每个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帮助他们理清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展示学生的精彩赏读或让学生进行话题探讨,鼓励其主动分享自己阅读时遇到的困惑,师生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阅读汇报,分享阅读快乐

学生读书的兴趣,不仅来自作品的本身,还来自有效的讨论、交流和分享。有思考地阅读,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优美的词语,摘录生动的句、段,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悟,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文字配上一幅插画,学生阅读的兴趣更浓了,阅读也就更细致了。教师要定期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并展示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阅读笔记。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有的放矢地提一些阅读建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及表达能力。

一本书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堂整本书阅读的展示课——阅读汇报课。阅读汇报课是学生在课堂上畅谈阅读收获的一种课型,是师生共享阅读的美妙、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教学活动。阅读汇报课更侧重于表现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如《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汇报课,主要以小组竞赛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阅读汇报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形象品读、精彩片段赏析、阅读收获展示等。在教师引领学生品读人物形象时,首先是“人物竞猜”,学生根据提示猜出书中的人物。然后教师出示“人气排行榜”,由此请学生谈谈本书中自己喜欢的人物,谈谈人物人气高的原因。学生在“特别巴学园”这一环节兴趣高涨,不仅一一展示了巴学园的与众不同之处,表达了对巴学园的喜爱之情,还用手中的笔画出了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又如,教师结合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开展《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活动,通过运用多样化的阅读推进策略,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阅读效果。活动内容包括“手绘群英图”“慧眼识英雄”“畅聊战争史”“ 妙计心中藏”“积累大比拼”等推进展示活动。除此之外,古诗诵读会、阅读手抄报、图书跳蚤市场、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与幸福感。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是那本薄薄的教材,而是通过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点亮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的生命润泽在经典文学的光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