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及实践
2024-07-22刘冬青
阅读和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锻炼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应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写作素材,通过扩写、仿写、续写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完成相应的创作任务,或延续故事情节,或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在阅读和写作中感受不同的思想,掌握语言应用的技巧,不断提升核心素养。本文将从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入手,介绍一体化教学的意义,总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提出阅读写作一体化实践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小学语文是引领学生进入文学殿堂并培养其基本文学素养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科,该阶段的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模块。学生通过阅读开阔眼界,在体会不同风土人情、思想情感的同时掌握更多词句应用、画面描写的方法,而写作活动则给予了学生自主表达和创作的空间,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语言自由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体现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一体化教学能够达到“1+1>2”的效果,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同的阅读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写作手法、创作意图等均不相同,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学习以上基本文学知识,积累更多词汇、句子,并在写作环节加以应用,不断优化自己的语言水平,丰富自己的创作内容,实现个人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现状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活动汲取文学知识,提升阅读技能。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存在一些问题,形式主义倾向尤为明显。部分教师过分偏重于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却忽视了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这种偏向导致学生在阅读时过分聚焦于题目本身,而忽略了对文本深层次内容的探索与思考。这种趋势不仅妨碍了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也阻碍了他们养成深入阅读的良好习惯。此外,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是过分拘泥于固定的写作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导致学生作文的模板化现象严重。同时,一些教师过分追求辞藻的华丽,却忽视了表达的真实情感和内涵,使得学生的作文在词语运用上显得浮夸而不切实际,缺乏深度和真挚的情感。这种脱离现实、缺乏真情实感的写作方式,对于学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无实质性帮助。文学作品的创作首先应该是真实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其次才考虑艺术形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偏离了这一原则,学生的创作就会显得空洞无物,难以提升实际写作水平。
三、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1. 实现课堂精读,鼓励仿写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致力于实现课堂的深度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从中领悟并掌握各种修辞与描写技巧,为日后的写作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在阅读中,学生会遇到多种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这些不同的描写方法,能够呈现出同一场景的不同面貌,带给读者丰富而深刻的感受,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各种描写方法的分析与教授,通过引导学生细心品味文本中的场景描写,帮助他们积累描写方法和技巧,为他们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中领略文字的魅力,更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创作更加生动、形象的作品。
例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作者对燕子的细节描写入手,提问学生“为什么感觉作者描写的燕子活灵活现?作者通过哪些场景描写燕子?”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作者的描写方法,并在文中找到对应的描写燕子形象以及场景的语句,同时仔细分析这些语句,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动物形象塑造的意义。课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动物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并对其进行描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记录读后感,加深情感认知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6/QqSxCQAuD2zv594zbXQpMu.webp)
所有的文学创作均为作者有感而发,因此情感体会和表达也成了阅读与写作的要点。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历较少,情感阅历欠缺,但他们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开阔视野,身临其境地体会人物的命运、个性和情感,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之后再将这些思考写出来,成为自己阅读后情感的表达。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写读后感,增强其情感感受与表达,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的情感思想,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文章蕴含的爱国情感,发挥其思想教育价值,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其深刻情感,并布置读后感和课后练笔的任务,给予他们情感释放和表达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任务驱使下,学生会关注文章的细节内容并主动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进而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树立保家卫国的远大理想。在整个读后感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将会实现深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将阅读文本与文字写作联系起来,直接跨越时间和空间,以一个现代小学生的身份与作者乃至历史互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升自己的阅读技巧与文字表达能力。
3. 联系现实生活,锻炼续写能力
所有的写作都基于作者的表达热情,因此教师可将阅读内容与现实情节结合吸引学生,创设趣味性阅读和创作情境,布置续写、改写等任务,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锻炼其创造性思维与文字应用能力。传统的命题式创作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是阅读写作一体化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创作灵感和激情,进而达到写作训练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教师就应改变传统的直抒式教学模式,而是设计阅读与习作任务,并将文章重要情节融入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任务的驱使下开展阅读活动,在写作训练中思考文章的主旨、情感等。教师可设置这样的写作任务:主人公一家收养邻居的孩子后,未来该怎么生活呢?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学生在续写中可自由发挥想象力,并深入分析人物性格,体会文章深层次含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构建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阅读内容设计写作任务,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鼓励他们仿写、续写、改写,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学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