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研究
2024-07-22申苗苗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由于低年段课堂的特殊性,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语文阅读课堂的情境导入和学生的知识掌握尤为重要。本文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为例,探究了教师应该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快速有效地明白其寓意。
一、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以学情分析为出发点,而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情分析的范畴,丰富其形式,提高学情分析的效率。例如,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前,笔者运用问卷星为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显示,38%的学生存在“展开”的“展”和“翅膀”的“翅”读音有误的情况。学生平翘舌不分,因此在生字词的教学时,笔者针对这几个字指导学生的读音。通过信息化手段分析学情,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弱项,从而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传统课堂和问卷结合,充分发挥了网络学习资源兼容性好、拓展性强的优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评价机制,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课堂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快、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课前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部分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导入内容单一化,缺乏趣味性、针对性,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就导入的手法来说,如果教师只用书本引入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而是直接进入新课讲授。第三,部分教师课堂导入不合理,导入时间过长,无法有效引出新课题,影响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完成。
课堂导入的完善,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在《荷叶圆圆》一课的导入设计中,笔者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课件展示一则能迅速吸引学生眼球的谜语,让学生感受荷叶的特点。第二步,利用信息技术插入播放一段有关荷叶的动画,将学生带入这一情境,并模拟和荷叶打招呼。这样的导入能更好地拉近学生和本节课之间的生活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荷叶圆圆》这篇课文充满期待。
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低年级,他们活泼好动,自控力较差。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顺应童心,开课伊始,便建立新颖有趣的场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的导入笔者用时一分钟左右,做到有效地引出新课题,也没有影响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效率的提高,需要多种信息化手段的帮助。
三、电子课件制作
《荷叶圆圆》一课中充满了夏天欢快清爽的氛围,学生对文中所描述的事物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基本内容。但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是以直观形象为主,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或者一些生动的教具来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从中体会,得出感悟。在教育教学中,电子课件通常可以作为辅助说明课堂教学流程、呈现重点知识信息、整合各种媒体素材。在电子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呈现关键信息,避免添加与教学主题不相关的信息,干扰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笔者制作电子课件的原则是紧扣教材内容,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课件首页为封面,第二页出示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明确本节课要学会哪些内容,以便其带着目标学习。第三页是猜谜导入环节。笔者事先在网上搜集一些有关荷叶的谜语,并设置动画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提问:“同学们一起观察荷叶,看看它有什么特点?你们觉得荷叶美吗?这么美丽的景色不仅吸引着我们,更吸引来了一位大作家,他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荷叶圆圆》,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在初读课文时,笔者用超链接插入一段朗读课文的视频,让学生认真地听正确的发音。笔者点击图标播放视频,然后让学生按电子课件中展示的要求朗读课文。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6/eyYRFUw8J8qt2fGaXJXseD.webp)
接下来是学习认字。在这一环节,笔者先出示拼音和汉字让学生读准字,通过插入特殊的符号,让学生了解“珠、唱”是翘舌音,“晶、停”是后鼻音。接着,笔者把拼音去掉让学生朗读,加深其印象。然后通过学部首的方法,学习“躺”字,了解身字旁,并插入红色字体,突出部首。最后,学生通过做动作的方式学习“摇、停、唱”。动画视频是笔者在网上事先下载好的,通过点击视频,插入视频,嵌入本地视频并双击,视频就进入电子课件了。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拖动调整视频图标的大小。通过这些动画效果,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摇、停、唱”这几个字的意思。
学习完生字,笔者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悟,圈一圈:荷叶的小伙伴都有谁?学生回答问题后,笔者在课件上出示答案,通过圈画,再把答案放大,以引起学生注意。笔者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荷叶是什么样的?通过插入特殊文本框,让学生发现课文是通过颜色和形状来描写荷花的。接着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插入苹果和香蕉的图片,让学生仿照例句,具体地说一说。
到了学写字的部分,笔者在电子课件中添加了田字格,使用添加文本框,添加生字以及拼音。为了让学生跟着课件读出正确的生字,笔者在每一个生字下面添加了声音的符号和动画。在生字教学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端正坐姿以及注意握笔的规范,笔者特意在网上搜索到了相关图片展示在课件上,便于学生模仿。在学生书写完生字后利用信息技术,笔者把一部分学生的书写投放在屏幕上,让其他学生评价,肯定其优点,并指出不足,激励学生认真练字。
教完生字后,笔者在电子课件中插入文本框,输入生字词,再读写一次,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课件添加了动画效果,设置了九宫格游戏,翻开卡片看图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运用信息化的方式设计与运用电子课件的过程中,笔者避免直接读课件的内容,而是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同时,笔者利用留白、动画特效、互动考题、超级链接等形式,使师生互动更为丰富。
结束语
其实信息技术融合语文阅读的妙用还不止于此,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古诗的理解与背诵上存在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添加链接,补充一些著名诗人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以视频的方式全方位地了解古诗的相关知识。再来学习这首古诗时,学生的体会和感情与原来肯定不一样。教师在享受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教学的优点。教师只有在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之间,认真钻研教材,注重教学设计,寻求最佳结合点,才能因势利导,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向高效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