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7-22陈曾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7期

课堂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模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教学评价的最大价值。

一、课堂评价的意义

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可以改善师生关系,保障小学语文课堂的有序进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教师应该运用诙谐幽默、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语言。这样的语言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从客观层面发现学生课堂表现的优点和不足,及时鼓励他们,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教师改变传统的单维度学科知识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延时评价法,让学生从不同维度回答问题,同时展开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配合。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 评价目标不清晰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目标不清晰的问题。部分教师只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评价,且课前没有预设课堂的教学评价,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缺乏清晰的指导方向。同时,一些教师缺乏改进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意识,只关注了书面评价,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长久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2. 评价对象不均衡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每个学生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待遇,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学生的成绩区别对待学生。但是,从当前的课堂评价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更偏向提问部分优秀的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当堂课的教学计划,却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没有将教学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教师的眼里应该看到班级的学困生,不能因为害怕学困生拖慢课堂进度,就忽略这部分学生的个人发展。关注班级的学困生,由师评生、生评生,推动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成功。

3. 评价内容不全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大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倾向于从知识与能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其余的教学目标。从具体的评价内容看,教师常常以课堂发言表现、语文成绩、作业质量等基础性评价为主,而缺乏对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等深层次的评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当认真备课,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形,设计相应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上,才能够得心应手,更便于课下的自我反思与改进。

三、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改进策略

1. 评价目标的具体化

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单元为整体进行评价,这使得评价目标具有可测性。通过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分析,教师可以发现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导语就是本单元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从单元语文要素入手,细化评价目标。教师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制订具体的评价目标,这样的评价目标更清晰,有助于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再结合第二单元中每一课的课后题,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当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是否提出了问题,问题的角度是否不同,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有教师评价的目标具体了,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清晰的方向。

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课堂评价活动。通过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的参与,实现多元评价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评价学生的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等;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反思能力;学生互评可以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家长的简要点评有助于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课堂教学习惯的养成。学生在课前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家长可以在记录本上评价学生的表现;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在小组内也可以互评表现,记录在记录本上;课下,学生可以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记录在记录本上。这个小小的记录本记录了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其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 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重点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确定评价内容时,教师必须进行综合考虑,平衡目标间的评价比重,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小学语文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听、说、读、写”四大方面。过程与方法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方法,如鼓励学生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展开自主学习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当从这三个方面设计环节,预设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教师通过课堂评价,引导学生落实当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单元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第10课《爬山虎的脚》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是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连续、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热爱大自然,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的课堂评价时,要做到多维度的评价,如学生是否认识了生字词,是否体会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是否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等。只有教师真正做到了多维度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4.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教师应当及时提供评价反馈,为学生指明具体的学习方向。对于回答不规范的学生,教师要合理否定其回答,把握评价语言的尺度,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除了常规的语言评价外,教师可以采用名言激励、诗词赠语、贴画鼓励等方式,还可以通过表情、动作让学生理解,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语文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5. 课堂评价的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正在逐渐融入教育教学,帮助教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鼓掌的声音,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到位,教师也可以预设情景,运用多媒体提醒学生。因此,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教、学、评一体化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必然趋势。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从评价目标的具体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着手,努力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