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诵读与书法,探索古诗文教学新路

2024-07-22易石磊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7期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古诗文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典雅精练的语言,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文化品位。在物质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师将书法融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诵读传统诗文作品,临写书法素材,不仅可以提高其书写能力,还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由读成诵、由写熟诵,打破古诗文教学中诵读与书法的壁垒,通过书写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诵读,提升其书法鉴赏能力。可见,诵读与书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而诵读和书法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将二者结合,昂首诵读古典诗文和伏案修习书法技能,用诵读和书法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古诗文教学,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农村小学书法教学困境

1. 书法课程落实不到位

目前,农村小学书法课程没有与教师教学、学生成绩挂钩,因而教师和学生对书法教学不够重视。大多数学校没有落实书法的课程,一些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也没有专业的教师来教学,而且时间安排往往是每周一节课。学校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学校的书法氛围不强,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对书法课程的重视,教师没有主动将书法应用到古诗文教学之中。

2. 学生对书法学习兴趣不足

要练好书法需要长期的坚持、足够的耐心,但是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较重,而学生又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更没有足够的兴趣练习书法。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书法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对此仅是完成任务般地应付,甚至连基本的握笔姿势都没有掌握。

二、农村小学诵读教学现状

1. 教师示范引领不足

现在,部分学校和教师对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往往只侧重于“读、写”,而对“听、说”等语文素养要求不高,甚至忽视了诵读这一语言艺术。加之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教师的朗诵水平不高,也无法为学生诵读古诗文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2. 诵读教学形式单一

首先,部分教师对诵读内涵的理解,仅限于语文课本中的背诵篇目,诵读材料单一,学生的朗读兴趣不高。其次,诵读教学形式也不够丰富,往往停留在课堂朗读、对读、齐读等,很难发掘出个性化的、高水平诵读人才。另外,农村小学诵读教学的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对于多媒体音画教学手段、抖音等网络短视频社交媒体教学的应用较少,这些都限制了农村学生的视野,不利于诵读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鉴于上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书法教学和诵读教学的现状和困境,笔者立足于乡村教学实践,尝试探索古诗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将诵读和书法相结合来进行古诗文教学,以实现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探索诵读与书法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策略

1. 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书法、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表现诗文意境的图片、相关人物的视频和故事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从一幅誊抄文章的书法照片入手,让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引起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好奇;或者播放文章诵读的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朗读后进行书写,加强对陌生的字词的理解;开展“作者故事我知道”活动,让学生进行故事讲解,加深其对古诗文创作背景的了解。这些活动的开展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提升学生欣赏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2. 提高教师素养

汉字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融入书法的古诗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书法技能。教师要积极参加相关的书法教学培训,在古诗文融入书法的教学应用上下苦功,准确地了解书法的精髓,掌握书法教学的技巧,才能在教学中运用书法和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示范,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书写的要求和技巧,通过读与写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古诗文的文字之美和丰富的意蕴。教师必须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书法、朗诵水平,做好学生的榜样。

3. 注重榜样的激励作用

在教学中一味地讲解知识,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用榜样来鼓舞学生。榜样可以是一些名人,也可以是班级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例如,在学生认为书法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王羲之刻苦练字的故事激励学生,使其了解只有坚持不懈才有成功的可能。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选出古诗文书写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览,并给予这部分学生奖励。教师还可以开展诵读与书法相结合的竞赛活动,选出优秀学生作为榜样。笔者的学生张冰玉热爱阅读写作,语文成绩优异,但是该生书写较差、字迹潦草,在考试中经常因书写问题失分。在笔者的坚持指导下,她的书写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在语文毕业考试中取得了115分的优异成绩。笔者班上的学生黄凤玉、刘海冰等在全省学生书法竞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有了这些榜样的强化作用,学生之间会有积极的竞争意识,纷纷投入极大的热情超越榜样,而榜样学生也会继续努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积极表现、力争上游的特点,带动班级学习的氛围。

4. 加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学生要在生活中积累古诗文的背景知识,了解书法形式。例如,家长在节假日带学生去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接受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春节期间观察各种对联上的书法形式,通过对比加深对书法的认识;在日常交流时引用古诗文,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体验逐渐感知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自身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从生活观察中收获学习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朗读的作用,在欣赏中接受书法的熏陶,并将诵读与书法相结合,将其运用到语文古诗文学习之中,提升学习效果,丰富人格魅力。

5. 诵读实现“诗教”效果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引领学生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瑰宝的桥梁。教师要把教育当作一项诗意的事业,坚持走诗意语文教学之路,用自己的才情、智慧给学生以浸染和引领,唤起学生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对“诗和远方”的追求。迎来一个新班,教师可以用诗词作自我介绍;每到毕业季,教师可以用诗词作临别赠言;每节语文课,教师可用诗词引入,用诗词作结语;教师还可以组织校园诗词大会,鼓励学生读诗作诗……富有诗意的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生活,总会让学生感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结束语

书法与诵读已然成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在教学中协调书法与诵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形成学习古诗文的独特方式,拓宽他们的眼界,增强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口诵诗文,手教书法,一路行吟,一路墨香,以期达到诵写相济、诗书同修、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