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2024-07-21刘晓燕王世磊
摘要:应急产业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应急产业特性,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从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创新、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五个维度构建了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以及应急产业发展水平指数。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应急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发展虽初具规模,但产业效益、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急产业的发展。建议加大产业创新力度,政府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公众提升公共安全意识来推动应急产业发展。
关键词:应急产业;发展水平;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1-000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1.001
1引言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社会的公共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应急产业的发展做出明确规划;2017年国家层面出台了《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应急产业培育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应急产业,打造产业集群;2021年印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提升应急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地方省市如河北、浙江、广东、河南等也将应急产业作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设和发展应急产业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
在政府推动、供给提升、需求引领、技术赋能等多方力量的作用下,近年来我国应急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业区域布局不均衡、缺乏行业标准、应急产品科技含量低,“小、散、乱”和同质化现象严重,应急服务发展滞后;市场需求不足造成产业发展动能不足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应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给国家的公共安全带来了诸多威胁。尤其是近年来各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公共安全形势愈发严峻,加快发展应急产业是筑牢国家公共安全防线,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的关键。
学者们对于应急产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从研究内容来看,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张广泉,董传仪,孙守军等(2020)对中国应急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1]。二是对应急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曹广喜、高升、周玲等(2021)研究了应急产业集聚与应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2],张廷海、王点、宋顺锋等(2018)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应急产业集聚效应和影响因素[3],尹宗贻(2018)对我国应急产业集聚绩效进行测度,并分析了影响应急产业集聚绩效的因素[4]。三是对应急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王玉、阮华侨(2021)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广州市应急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5],马颖、谢莹莹、康萍等(2020)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应急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因素间的作用关系[6]。上述文献梳理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启发,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总体上来看目前关于应急产业的研究成果不多,对于应急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多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的,尚未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当前应急产业发展水平作出探讨,因此文章通过构建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对中国的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分析我国应急产业的发展态势和不足,以促进应急产业良性发展。
2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2.1指标体系构建
文章结合应急产业特征、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着可操作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则,从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五个方面构建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3],[6—8]。其中产业规模选取应急产业企业单位数、固定资产投资额、平均用工人数三个指标进行衡量,产业效益选取利润总额进行衡量;产业创新选取R&D经费投入、专利申请数进行衡量[9];由于应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具有时效性、刚性和准公共物品属性,对政府政策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政府力量,在政策支持维度选用公共安全财政支出进行衡量[2];同时由于应急产业的特性,其市场需求与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因此市场需求选用城镇化率和人均收入水平衡量[3]。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数据来源
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统计标准(GB/T4754-2011),为保证统计口径的统一和数据的完整性,文章选取的研究时间段为2013-2021年,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根据2015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年)》,并借鉴曹广喜,高升,周玲(2021)和张廷海,王点,宋顺锋(2018)关于应急产业的界定[2-3],选取医药制造业(C27)、专用设备制造业(C3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C37),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和仪器仪表制造业(C40)这六个行业代表应急产业。
3研究方法
文章基于熵值法建立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中国的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熵值法具体评价步骤如下:
(1)构建原始数据矩阵,其中表示第年第个指标的原始数据;为应急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中9个评价指标;为具体年份,即2013~2021年,。
(2)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由表1可知,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量纲不同,因此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时由于标准化后数据会出现“0”值,因此对标准化后的数据统一进行平移处理,平移的幅度为0.001。
正向指标:(1)
负向指标:+0.001(2)
其中,表示所有年份第项指标原始数据的最小值,表示所有年份第项指标原始数据的最大值,标准化处理后的矩阵记为。
(3)计算第项指标的数据比重。具体方法如下:
(3)
据此可以建立数据比重矩阵,其中,表示第年第个指标占全部年份第个指标的比重;
(4)计算第个指标的熵值。具体方法如下:
(4)
其中,表示第项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熵值。
(5)定义各个指标的权重。具体方法如下:
(5)
(6)
其中,表示第项指标的差异程度,表示第项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权重。
(6)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方法如下:
(7)
其中,表示第年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值,其值越大,代表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越高。
4实证分析
根据前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和界定的数据来源,整理得到各个指标的相关数据,并采用熵值法测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一级指标中产业规模占据的比重最大,对中国应急产业发展水平测度的贡献率达到了32%,产业创新的贡献率达到了26%,市场需求、产业效益和政策支持两个一级指标对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的影响程度较低,贡献率分别为19%、11%和12%。这一方面说明在应急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片面追求数量、规模的情况,应急产品科技含量低,“小、散、乱”和同质化现象导致产出效益不高;另一方面说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自“非典”开始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应急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但是仍未改变过度依赖政府单方面力量的现状,社会和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发挥,抑制了产业良性健康地发展;此外,也说明了市场应急需求不足制约产业发展,目前应急产品的需求主体主要来自政府和一些高危行业企业,社会需求量小,无法实现规模生产,产生规模效应。
根据表2的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到2013-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发展水平指数,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中国的应急产业发展水平在2013年到2021年间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且发展水平指数从2013年的0.009增长到2021年0.264,增长近30倍。其中2021年应急产业发展指数相较于2020年发展指数增幅最大,2020年应急产业发展指数相较于2019年发展指数增幅、2017年应急产业发展指数相较于2016年发展指数增幅和2014年应急产业发展指数相较于2013年发展指数增幅均较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层面在2014年、2017年和2021年分别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另一个方面是由于自2003年非典以后,我国又经历了矿难、洪水、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尤其是从2020年开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灰犀牛”、“黑天鹅”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公共安全形势日益援严峻复杂,全社会的应急需求一再升级,促使应急产业快速发展。虽然我国应急产业在公共安全需求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但是从表3所示的2013-2021年应急产业发展水平指数上来看,目前应急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结语与建议
应急产业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发展重要保障,地方和国家要想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抗风险能力和恢复能力,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发展应急产业。文章从产业规模、产业效益、产业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五个维度构建了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共5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然后运用熵值法对2013-2021年中国的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应急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一是应急产业需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增加应急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建设“高品质、智能化”的应急产品和服务体系,促进应急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满足新形势下产品和服务升级换代的要求;二是政府需加大对应急产业的政策支持,比如加快建设和完善应急产业投融资,促进产业成果转化的科技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激发行业活力;三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应急知识科普教育,提升公众的应急意识,激发全民的应急需求,促进个人和家庭的应急消费,改变当前应急产品和服务以政府采购为主的现状。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个层面的努力下,应急产业必将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泉,董传仪,孙守军,张天莹,付瑞平.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应急管理,2020(12):20-22.
[2]曹广喜,高升,周玲.应急产业集聚和应急财政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1,36(4):98-106.
[3]张廷海,王点,宋顺锋.中国应急产业集聚的增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5—2014年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财贸研究,2018,29(9):42-54,75.
[4]尹宗贻.中国应急产业集聚发展机理与绩效评价[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8.
[5]王玉,阮华侨.广州市应急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1(8):47-56.
[6]马颖,谢莹莹,康萍,吴陈.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J].科研管理,2020,41(9):257-267.
[7]李凤娇,刘家明,姜丽丽.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2,41(4):541-553.
[8]叶先宝,徐斐.中国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6(4):45-53.
[9]吴敬茹,杨在军.京津冀城市群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1,37(14):97-100.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数字经济赋能应急产业韧性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CJJ170);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动态能力视角下应急供应链弹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1-ZDJH-40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项目“不确定情形下在线多属性反向拍卖机制设计与决策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1CJJ15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支持计划专项资助(项目编号:23ZHQN02003);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22102210117)。
作者简介:刘晓燕(1987—),女,河南平顶山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急产业、应急管理;王世磊(1987—),男,河南信阳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