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测度、空间差异与优化策略
2024-07-19吴旭辉
摘要:在构建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2015—2020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但与西北其他地区相比,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处于落后位置。应用Moran’s I分析发现,甘肃省各地区之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通过LISA图分析发现,甘肃省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间有正向影响,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之间有负向影响。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甘肃省要尽快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模式,应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甘肃省文化创新能力发展,加强甘肃省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沟通,提高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甘肃省;文化产业;空间差异;发展水平评价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52(2024)04-0071-09
DOI:10.19933/j.cnki.ISSN1674-3652.2024.04.008
基金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兰州打造制造强市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022YB070);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城乡融合视角下甘肃相对贫困治理对策研究”(21CX6ZA093)。
一、引言
甘肃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区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十三五”时期,甘肃省文化和旅游业蓬勃发展,总共接待游客人数达13.2亿人次,综合收入达到8 995亿元,游客接待数量和综合收入远超“十二五”时期[ 1 ]。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基于此,对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根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在研究省级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时,从创新、协调、开发、共享层面进行[ 2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 ]。但是在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时,根据研究侧重点,维度划分存在差异,如江晓晗等[ 4 ]在探讨长江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时,基于DEA模型从投入和产出角度进行测度,且现有研究会根据地区特色,探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5 ]。少数民族区域由于地理特征等因素影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机遇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差异,并且问题突出[ 6 ]。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展示出新形式,如数字文化产业。为了利用数字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的传播,部分学者开始探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7 ]。此外,随着以旅游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的提出,较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8-9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貌特征,为助力甘肃省打造文化制高点,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出较为实用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数据主要来源于2016—2021年《甘肃统计年鉴》以及各市州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用线性差值法补齐。
(二)研究方法
1.熵值法
熵值法在确定各样本的综合得分时,要提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计算过程可分为两步:首先是基于熵值法求解各指标的权重,其计算原理是指标离散程度越大,最终所求得的权重越大,即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也越大;接着利用计算得到的权值对各指标加权求和,并且在此基础上乘以100得到不同地区5个维度和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得分。
2.空间自相关
目前学者在研究不同指标在空间存在的关联程度时会选择空间自相关模型[ 11 ],即莫兰指数(Mo? ran’s I),本文选用该方法研究甘肃省市(州)之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程度以及差异。Mo? ran’s I绝对值越大,说明文化产业综合指数得分的空间相关性越强。当Moran’s I大于零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区域间存在正相关;当Moran’s I指数小于零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区域间存在负相关。空间相关性分析分为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本文将会从这两个方面分析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
(三)指标体系构建
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评价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要从多角度进行。张新友从文化产业实力、产业关联、产业资源、产业创新4个维度研究了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10 ]。借鉴该研究,本文在选取甘肃省文化产业指标时,根据甘肃省文化产业特色,在考虑文化实力、文化资源、文化创新3个维度的基础上,又引入两个维度: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应积极服务于群众,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能很好地反映这一现象,因此将其纳入。此外,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能反映居民的自身素养,可增强优质文化产业的传播能力,因此也将其纳入。综上,本文选取的文化产业评价维度有文化产业实力、文化产业资源、文化产业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在确定指标的权重时,目前最常用的赋权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与主观赋权法相比,客观赋权法更能反映数据自身的特性,因此本文选择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1 ]。评价维度、二级指标以及计算得到的权重如表1所示。


三、甘肃省及各市(州)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一)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1.文化产业综合水平继续上升
从图1可以看出,2015—2020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一直在增加,说明2015—2020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较好。2016—2020年甘肃省文化产业综合得分分别为108.50、117.28、124.68、131.38、137.58,2020年文化产业综合得分较2015年上升37.58、较2019年上升6.2,可以看出2020年甘肃省文化产业综合得分最高。
甘肃省为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更加注重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文化底蕴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推动甘肃省文化产业达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模式。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甘肃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达到了较高水平,促使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繁荣向好的态势。在“十三五”时期,甘肃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公共图书馆人员流通量和文化馆服务人次远远超过了“十二五”时期,并且也超过了“十三五”规划中所预测的人次。文化机构和旅游景点的发展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其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甘肃省文化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此外,在“十三五”时期,甘肃省也更注重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的发展,敦煌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备受游客青睐。可以看出“十三五”时期甘肃省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取得的成果较多,部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甘肃省将会更注重本省的文化特色建设,这为“十四五”时期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文化资源发展水平取得新突破
从图2可知,2015—2020年,甘肃省文化资源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文化资源发展水平较2015年增长了26.82%。甘肃省文化资源发展水平在2020年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甘肃省在促进文化资源聚集度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以及利用。与2015年相比,2020年甘肃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现了增加。此外,随着大学的扩招,甘肃省大学本专科学历人口占在持续增加。非遗代表性项目、大学本专科学历人口占比等因素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甘肃省文化资源聚集度水平。

3. 2020年文化实力发展水平下降,旅游产业冲击严重
从图2可以看出,2015—2020年文化实力发展水平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其在2018年达到了最高水平,2019年和2020年发展水平一直在下降,但是超过了2015年;2020年甘肃省文化实力发展水平较之2015年增长了15.12%,较之2019年下降了3.39%,主要是因为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国内外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都出现了下降,从而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2020年,甘肃省总共接待国内游客2.13亿人次,比2019年下降43.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96万美元,下降88.2%;旅游人均花费683元,比2019年减少33元[ 12 ]。
4.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稳步增长
从图2可以看出,2015—2020年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比2015年增长了44.07%,比2019年增长了5.50%。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较好发展,主要是因为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各项指标,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年每万人博物馆参观人次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甘肃省在“十三五”时期,扎实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一是文化场馆达标建设成效明显。各地有力推进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建设,全省有30个图书馆(含甘肃省图书馆扩建)、17个文化馆得到了新建或改扩建[ 13 ]。二是基层文化设施得到全面加强。突出基层和边远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全覆盖。三是基本公共文化标准化服务得到保障。在公共服务水平发展过程中,各市(州)政府制定出台了本地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各县(市、区)政府出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健全了基本公共文化标准化服务制度。2021年,甘肃省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武威市“一站式”阅读服务、甘南州民族特色数字图书馆建设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5.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指数持续增长,有效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从图2可以看出,2015—2020年,甘肃省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发展水平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20年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发展水平较之2015年增长了122%,增速明显,较之2019年增长了15.72%。该指标在“十三五”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说明甘肃省在发展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时,注重发挥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和引导作用,全方位应用文化宣教手段,发挥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公民道德新风尚的助力作用。2020年,甘肃省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方面的亮点主要表现为全省志愿者服务队伍的跨越式发展,2020年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仍在增加,较之2015年有了显著提升。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甘肃省先后有24 793个战“疫”志愿服务组织、21 724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近百万志愿者积极投身战“疫”第一线,全面参与联防联控[ 14 ]。志愿者为促进甘肃省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6.文化创新指数低位波动,文化创新投入继续增长
从图2可以得出,甘肃省文化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在2016—2018年出现了小幅度下滑,2019年较之2018年出现了小幅度的回升,但是较之2015年下降了0.16,在2020年文化创新能力仍在回升,较之2015年增加了1.24,较之2019年增加了1.4,同比增长12.24%。甘肃省文化创新能力近年来的发展水平由低速下降到逐步回升,说明甘肃省在文化创新方面正在加强资金的投入和相关人才培养。但是与其他几个维度相比,甘肃省文化创新能力仍存在不足,主要是甘肃省的人才流失严重,科研能力不足,阻碍了甘肃省文化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甘肃省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创造丰厚的条件留住人才,通过文化创新提升甘肃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指标显示,2020年甘肃省文化创新方面的亮点主要表现为事关全省文化创新基础和底蕴的科技支出投入和教育支出投入都在增加,其中教育支出为663.1亿元,增长4.2%,科技支出31.9亿元,增长8.5%[ 15 ],与2019年相比,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增速降低。
(二)甘肃省各市(州)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1.甘肃省各市(州)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2020年,甘肃省各市(州)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2019年相比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各市(州)的旅游业受到了较大冲击,致使文化实力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新发展水平与2019年相比有较小幅度的提升。2020年,酒泉市、兰州市、嘉峪关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最高,平均发展水平为83.52,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金昌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平均发展水平为65.92,其他各市(州)文化发产业展水平较低,平均发展水平为43.32。对比来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市(州)、较高的市(州)、较低的市(州)平均得分差异明显,说明甘肃省不同区域之间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呈现不均衡发展的态势。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各地区之间文化产业均衡发展。
此外,从计算结果来看,2018—2020年甘肃省各市(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各市(州)之间文化产业发展差距没有缩小。2018年,酒泉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最高,陇南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最低,在2020年也是如此。2020年酒泉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高于2019年19.41,陇南市文化发展水平高于2019年9.03。与2018年和2019年相比,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稳步提升。2020年,甘肃省文化发展主要亮点有敦煌研究院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环西部火车游”成为拓展文旅市场新引擎、“春绿陇原·黄河之滨”成为文化惠民新品牌。
2.甘肃省各市(州)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
通过构建截面数据对2020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Moran’s I值为0.392,大于0,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自相关性。
为得到各市(州)之间文化产业的相关性,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从计算结果来看,甘肃省各市(州)位于第一、第三现象的数量占总数的64.3%,反映出甘肃省文化产业在区域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
为更加清晰地看到甘肃省各市(州)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特征,采用LISA统计量绘制聚集图。从最终结果来看,2020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已经形成3个重要集群带:一是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发达区域主要集中在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这3个市与其他市相比,有较为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围绕做强做精文化“软实力”,努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业在职能、资源、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嘉峪关市主动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体,与酒泉市、焦作市加快推进协同发展战略。张掖市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国家扩大文化消费试点等为突破口,使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二是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高低聚集区域为兰州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在“十三五”时期,兰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总量居全省第一。全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速连续保持在20%以上,2021年,兰州将完成河口古镇等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打造一批全国网红打卡地;重点推进兰州文化艺术中心、兰州老街、水墨丹霞、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15 ]。与兰州市相比,甘南藏族自治州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建设公共文化水平为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来促进文化发展。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而这几个地区的人口数量要高于文化产业水平高的地区,说明目前这几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减缓文化发展的速度,主要是因为这几个地区的人口虽然较多,但是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较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不足;此外,这3个市与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相比旅游文化资源吸引力较低,文化旅游产业无法带动文化资源聚集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2020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水平(西北五省区)分析
西北五省区2020年文化产业水平、文化资源水平、文化实力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创新能力水平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2020年西北五省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为陕西省,综合得分为82.33,而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最低,综合得分为57.41。与2019年相比,2020年西北五省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都出现了下降,主要是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处于领先位置,主要是因为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陕西省善于通过艺术作品展现陕西文化魅力,并且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2020年陕西省完成重点旅游建设项目821个,完成投资847.1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3.5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 765.55亿元[ 16 ]。虽然境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低于2019年,但是仍超过了甘肃省。甘肃省虽然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发展动力处于较低水平。
从甘肃省各维度发展水平来看,2020年甘肃省仅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较好,位列第3,高于同期西北五省区的平均水平;文化资源相对发展水平位居第4,仅高于新疆;文化实力、文化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均处于末位,发展水平均低于同期西北五省区的平均值。由此可以看出,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西北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落后位置。当前,全国各地文化大发展的形势和甘肃省打造文化制高点的战略布局,要求甘肃省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不仅要实现自身文化的跨越式发展,还要与其他省份的文化发展保持密切联系,并且不能掉队甚至要实现超越。由此,甘肃省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补短板,加强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合作。
五、结论及优化策略
(一)研究结论
基于2015—2020年数据,本文对甘肃省14个市(州)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整体来看,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动力较足,但是与西北其他地区相比,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从区域发展水平来看,甘肃省14个市(州)中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具体来看,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伦理导向发展最好的地区为兰州市,文化实力最好的地区为酒泉市,公共文化服务最好的地区为嘉峪关市。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得出,甘肃各区域之间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
(二)优化策略
在甘肃省各市(州)之间,文化产业发展呈不平衡态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甘肃省需要尽快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模式,具体可以从提升文化产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甘肃省文化创新能力发展速度、继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实力等方面进行。
第一,提升文化产业资源利用效率。一是省会城市加强对文化资源的输出。兰州市作为省会城市聚集了甘肃省大量的文化资源与人才,因此在省会城市继续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并且要向周边市(州)输送文化资源,加强文化资源发展的均衡性。二是继续宣传敦煌文化、黄河文化等文化资源。甘肃河西地区相对其他地区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增强了甘肃省整体文化产业实力。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资源的传播形式也变得多元化,因此各地区应该借助数字文化产业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宣传,突出甘肃文化特色,吸引较多的游客来了解甘肃文化。
第二,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甘肃省文化创新能力的发展速度。在经济推动下,虽然甘肃省文化创新能力一直在增加,但与其他维度相比,其发展水平一直处于末位,发展动力不足。为了促进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甘肃省在培养人才时,要出台各种优势政策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文化创新发展更需要人才,只有留住了解甘肃文化底蕴的人才,才能传承好甘肃特色文化,让甘肃文化“走出去”。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与各高校合作培育出一批服务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人才,这样就能使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得到良好保护和持续开发,进而提升甘肃文化软实力,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继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甘肃省各地区中,年人均广播节目播出时间和年人均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基本相同,但是在每万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每万人拥有艺术表演场所和表演团体数、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这些指标的差异使甘肃省平凉市、天水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与酒泉市、嘉峪关市、兰州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张掖市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紧密相关,为提高居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甘肃省各地区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第四,加强甘肃省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高本地区文化产业实力的发展水平。甘肃省各市(州)之间文化发展差异较大,为了能使文化产业实力在各地区之间均衡发展,在“十四五”时期,甘肃省在促进各地区文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重点是要让文化产业实力发展较强的地区带动文化实力发展较弱的地区。一是加快推动甘肃文化品牌走出去。甘肃省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其特有的旅游文化,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要加快这些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和力度,使其成为甘肃省文化发展的主打品牌,成为带动各地区产业实力提升的主要动力。此外,要在发展中搭建“空中丝绸之路快线”和“环西部火车游”陆上丝绸之路品牌,加强甘肃省与沿海城市和周边省份之间的文化交流。二是突出省会城市的优势,加强各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兰州市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带动周边城市的文化发展,形成以省会城市带动其他城市文化发展的格局。甘肃省的省界接壤城市在与省内其他城市之间联动发展的同时,要加强与周边省份的文化交流,打造省际文化旅游融合品牌。
参考文献:
[1]甘肃提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目标[EB/OL].(2021-01-27)[2022-03-21]. http://wlt. gansu.gov.cn/ wlt/c108547/202104/04e383f8d7f04ccbae522facb2979f7f. shtml
[2]李锦宏,肖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区际比较与动态演进[J].统计与决策,2022(4):88-93.
[3]魏和清,周庆岸,李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障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2(13):11-15.
[4]江晓晗,任晓璐.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1(2):15-19.
[5]吴旭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因探测——以甘肃省为例[J].统计理论与实践,2023(5):57-61.
[6]张姣玉.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3):41-44.
[7]罗靖,许悦,尤功胜,等.数字赋能云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对策[J].云南科技管理,2021(5):8-10.
[8]朱国进,张玉辉,范齐.长江经济带文旅产业融合水平演化及空间相关性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2):1-10.
[9]李娴.文旅融合中夜间经济存在问题与提升策略:以长沙太平老街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1):9-16.
[10]张新友.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8):125-131.
[11]王晨艺,许玉凤,黄娟.珠江三角洲电力消耗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2(10):52-56.
[12] 202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3-30)[2022-04-06]. http://tjj.gansu.gov. cn/tjj/c109457/202103/cd61d395ffef4a6e8cf326775037d495.html.
[13]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EB/OL].(2021-01-29)[2022-05-26]. https://www. sohu. com/a/447535774_120207621.
[14]甘肃省文明办.甘肃省表彰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EB/OL].(2020-05-26)[2022-04-21]. https://www.360kuai.com/pc/9cb60f39664d6f015?cota=3kuai_so=1sign=360_57c 3bbd1refer.
[15] 2020年甘肃省财政收支情况[EB/OL].(2021-01-13)[2022-05-27]. https://www. sohu. com/a/ 444614984_120207621.
[15]“十四五”时期兰州将续写文化和旅游新篇章[EB/OL].(2021-02-10)[2022-06-14]. http://www. ct? news. com. cn/gs/content/2021-02/10/content_97601. html.
[16]刘海荣. 2020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亮点纷呈[N].光明日报,2021-01-07(12).
Measurement, Spatial Disparitie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Gansu Province
WU Xu-Hui
(Periodical Office, Gans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ltural industr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is study employs the entropy method to assess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cross 14 cities (pre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Additionally,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levels is conducted using a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del. Findings from the research spanning 2015 to 2020 indicate a consistent upward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Gansu Prov? ince. However, despite this positive trajectory, the province lags behind other regions in Northwest China in terms of cultural de? velopment. Moran’s I analysis reveals a significant spatial correlation among the development levels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of Gansu Province. Analysis of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LISA) maps further highlights substan? tial disparities in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mong different areas of the province, indicating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spa? tial impacts based on the level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address these disparities and leverage the cultural develop? ment, Gansu Province should adopt a developmental model that integrates tourism and culture, bolsters talent recruitment ef? forts, enhances cultur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fosters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other regions, and ultimately elevates the overall level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within the province.
Key words: Gansu Province; cultural industry; spatial differences
(责任编辑:赵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