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视域下城乡协同在线教研模式探索

2024-07-18蓝庆柳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年7期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然而,在数字化浪潮下,城乡之间的教育均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差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这种不均衡不仅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水平,也制约了教育公平的实现。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安排,实现县域优质资源共享”。教师资源是教育公平的关键要素,构建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教研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1]。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在此背景下,探索一种低门槛、高效率的教研模式,对于促进城乡教育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教研的局限与应变

在教育公平视域下,传统教研方式暴露出一些明显的不足。首先,传统教研往往依赖于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这在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的地区显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便有定期的教研活动,也往往因为参与人数有限、交流时间短暂而难以达到深入研讨的效果。其次,传统教研在传播教育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在有限的研讨范围和研讨时间内,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难以有效辐射到乡村地区。缺乏名教师、优质资源的示范引领,延缓了乡村教师的成长速度。不难看出,在以上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城市优质的教学理念、方法和资源无法高效地传播到乡村地区,使得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制约,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阻碍了城乡教育的一体化进程。

通过在线教研平台,城乡教师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实时交流和资源共享。这种新型的教研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教师的参与度,还可以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为乡村教师创造能够参与高水平教学研讨活动的机会,从而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然而,当下多数在线教研平台往往需要高昂的购置费用和运维费用,这让很多学校望而却步,在线教研活动难以深入、持久地进行。如何降低教师开展在线教研活动的成本、提高教师参与在线教研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二、在线教研模式实施策略

(一)建立城乡协同在线教研平台

为破解城乡师资分布不均、教育资源供给不平衡等问题,本文尝试构建“一核两翼双引擎”在线教研模式(如图1)。“一核”即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核心,“两翼”即以在线智能文档和智能表单实现功能拓展,“双引擎”则是依托线上精选资源和线下众筹资源来持续推动在线教研活动的开展。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智教平台”)是城乡教师协同教研的主阵地。利用智教平台的通讯录,教研组长可以建立支持实时交流的教研群,将教学经验不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同的城乡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在智教平台的“研修活动”功能、在线智能文档和智能表格等工具的加持下,城乡教师可以高效地开展多种教研活动。同时,智教平台、学科微信公众号、师生线下活动等渠道,都可以为教师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的教研资源,持续推动城乡协同在线教研,做到城乡教师教研活动的降本增效。

(二)开展城乡教师协同在线教研

智能文档具有支持多人在线实时评价与协同等功能。教研组成员可直接在线修改教案,且可针对某段某句进行评论,组员之间均可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教研组长整合优秀课例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课件等资源,将课堂实录的在线链接发布到智教平台的“研修活动”中。组员可直接点击链接观看课例,开展在线听课、评课。最后,教研组成员以智能表单的形式在线提交评课记录表,及时反馈教师的教研情况。这一套便捷、高效的远程协同教研策略可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智教平台、学科微信公众号、师生线下活动等渠道筛选和收集教育资源,可打造适合当地教师专业成长的学科资源库。智教平台通讯录群组中的“群共享”功能支持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给全体学科教师。城乡教师通过链接即可访问、下载学科优质资源。为使资源更具有针对性,教研员或备课组长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资源库的资源进行二次筛选,并通过互联网为教师推送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资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点亮指路灯。

三、在线教研模式的实践案例

本文以广东省开平市城乡各小学科学备课组长为对象组建教研组,笔者担任教研组长,开展基于智教平台的城乡协同在线教研实践。教研流程如图2所示。

(一)组建教研共同体

为确保在线教研实践能够覆盖本市所有小学,笔者先通过办公平台发文到各校,让所有的科学备课组长通过在线表格完成个人信息的填报工作。这可以帮助教研组长了解教研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并及时建立微信群。接着,笔者利用智教平台创建具有发布“研修活动”功能的学科教研群,并将其群组码和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群。同时,为降低组员参与在线教研活动的技术门槛,笔者将如何安装智教平台、注册账号、加入教研群、参与研修活动等技术操作做成图文和视频形式的教程,并分享到微信群。这样,各个组员都能够便捷、高效地加入智教平台的学科教研群,开平市小学科学教研共同体构建完成。

(二)开展在线教研活动

教研组长以本市某小学A教师设计的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强弱”一课为素材来开展在线教研活动。

1.以智能文档建协同备课之“翼”

教研组长利用在线智能文档将A教师的“声音的强弱”一课的教学设计初稿以教学环节的形式编排。这样各个环节成为独立的个体,方便成员查看和修改教学设计,提升阅读舒适度的同时提高了协同备课的效率。另外,教研组长可将无需编辑的内容设置成内容保护区避免组员误操作,使在线教研更加顺畅。编排完成后,教研组长可将该文档分享出去,方便后续在线教研活动的推进。

2.以智能表单构在线评课之“翼”

教研组长使用在线智能表单的题目设计功能,在表单中添加授课教师信息、课堂信息、评课教师及其评课信息等项目。完成表单各题的设计后,教研组长发布和分享表单,教研群成员即可在线访问和填写,开展在线评课工作。

3.以智教平台启研修活动之“核”

在完成教学设计初稿的编排和在线评课表的设计后,在线教研便进入核心环节,具体步骤如图3所示。

第一步,教研组长在智教平台发布研修活动,研修内容为通过在线智能文档重新编排后的A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设置好在线教研的截止时间后,教研组长即可将教研任务推送给学科教研群。

第二步,教研群成员在接收到研修活动任务后,可利用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查看研修内容,并在群中针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共同完善A教师的教学设计。此外,利用在线智能文档的评论功能,教研群成员可对教学设计的句子、段落、板块进行精细点评,为A教师提出更加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效提升协同备课的质量。

第三步,A教师通过教研群和在线文档,能够实时掌握教研群成员提出的修改建议,并及时回复评论,实现研修活动的深度交流。A教师综合各项修改建议更新迭代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实践。视频记录下来的教学过程由A教师在课后交给教研组长。

第四步,教研组长将A教师的课堂实录发布到自建的学科微信公众号并生成分享链接,接着在智教平台再次发布研修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课堂实录链接和用于在线评课的智能表单的链接。教研群成员随后开展在线听评课,开展第二次教研。

第五步,教研群成员根据研修活动指引,在线观看A教师的课堂实录,并形成评课意见,在线填写评课表单。教研组长汇总后在线反馈给A教师。A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研组教师的评课意见深度反思本课的教学,撰写教学反思并分享到教研群,为教研群全体成员进一步优化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依据。至此,一轮完整的城乡协同在线教研活动结束。

(三)保障在线教研的持续推进

1.“引擎”之一:线上精选资源

针对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尤其是乡村学校,在线教研活动的持续、高效开展,离不开优质教研资源的支撑。智教平台汇聚了大量由国家级、省级以及一线优秀教师团队制作的优质教学资源,涵盖海洋、航天、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丰富的科普资源,以及不同版本教材的小学科学视频课程、学习任务单和课后练习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和研讨素材。在开展在线教研活动时,教研组长首先从智教平台的“课程教学”栏目中筛选出适合研讨的精品课资源,再将其链接添加到智教平台的“研修活动”中并推送给参与教研的教师。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学科学学科方面的优质微信公众号获取教研资源。互联网能让教学资源匮乏的乡村教师有机会参与到基于优质课例资源的研讨。教师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成长速度。

2.“引擎”之二:线下众筹资源

线上资源虽然丰富,但并非所有的资源都适用于情况各异的学校,在资源的筛选和处理环节,同样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为提升资源的适用性,教研组可依托本市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力量,通过各种活动共建适合当地科学教师需求的学科教学资源库。例如,通过举办小学科学优质课例展评活动打造学科精品教学案例,通过实验教学展示活动丰富的科学实验素材,通过科学教师命题、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等活动完善本市小学科学的习题库等。在本市全体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科学学科在课堂实录、说课视频、实验演示、试题、练习题等方面的资源不断得到扩充。教师既是资源的建设者,也是资源的受惠者,他们在研中做、做中研,使在线教研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四)在线教研模式实践效果及意义

通过技术的融合与形式的创新,“一核两翼双引擎”在线教研模式降低了教研的门槛,开平市各小学科学备课组长能深度参与研讨,在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同时,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得到更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能到达边远地区,城乡教师能一起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有效缩短了城乡教育教学的差距,促进开平市小学科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在线集体备课、听课、评课,A教师“声音的强弱”一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提升,并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此外,在此教研模式的带动下,开平市小学科学教师的教研氛围不断得到提升,稳步推动科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实践的良好效果给予参与教师更足的信心,为后期模式更广泛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形式,能够不断扩大教研模式的受众范围,惠及更多的教师,推动开平市小学科学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四、结语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当前,城乡教育差距仍然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一核两翼双引擎”在线教研模式的探索,笔者期望能为我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助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帮助每一位教师快速成长,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公平的教育机会。未来,笔者将持续关注并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力求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持续向教育公平这一目标迈进。

注: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整体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实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TSGCKT202235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胡小勇,冯智慧.在线教研实用指南[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20:1-2.

(作者系广东省开平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

责任编辑: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