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财融合背景下的国企财务管理优化措施研究

2024-07-17窦梓嘉

今日财富 2024年19期

近年来,业财融合在国企财务管理中受到广泛重视。业务和财务的有机融合,能够提升国企财务管理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业财融合、财务管理的概况,同时研究了业财融合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优化措施的重要意义,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工作效果、维护资金安全。通过分析目前业财融合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优化财务管理的措施,如:培养专业优秀人才、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系统、健全内控体系,以促使国企财务管理工作能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顺利开展,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作用,以达到优化财务管理的目的。

国企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提升各项工作的效果,确保在新时期环境下,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增强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融合水平。在财务管理为国企业务提供决策依据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数据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国企健康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一、业财融合和财务管理

(一)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指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有机结合,通过深度融合业务和财务,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管理。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部门不再仅仅是一个负责记账和报税的部门,而是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业务规划和风险控制中,其与业务部门相互协作,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二)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财务目标,有效地筹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进行决策和控制的过程,其涉及资金的筹集与运用、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资本结构管理、资金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不再是单纯地处理财务数据,而是与业务紧密结合,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业务部门也需要更加关注财务效益,与财务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二、业财融合背景下优化国企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和问题,并且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财务数据支持,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业财融合可以促使企业更加合理地配置资金和资源,避免资金的浪费和闲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二)有助于增强财务管理效果

国企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能够深度分析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以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同时,业财融合可以促使财务部门更加关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合理的资金配置和运营管理,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国企进行业财融合还能够在综合考虑财务和业务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全面评估企业绩效,提升管理效果,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和有效。

(三)有助于提高国有资金的安全性

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国企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国有资金的安全性。一方面,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国企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金的安全性,防范各类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业财融合有助于国oKQ418t0sAFQQBiJPBbIARkQ2jo9YJBWiRNpCKjMLCQ=有企业更科学、更合理地配置资金,确保资金合理利用,避免资金挥霍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资金安全性。同时通过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国企可以更好地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资金滞留或闲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增强国有资金的安全性。另外,业财融合有助于国企建立更全面、更精准的资金监管体系,以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督和控制,提高国有资金安全性。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业财融合专业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需要专业的财会人才进行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工作,但是当前国企可能存在着财务人才短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加之国企没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能够有效完成业财融合工作的财务人才,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业财融合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缺乏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一些国企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够规范、高效,不能满足业务和财务融合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缺少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企业财融合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但是当前一些国企仍缺乏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从而影响财务管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进而影响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缺乏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

一些国企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能导致财务管理中存在潜在风险和漏洞,影响国有资金的安全。同时缺少健全的内控体系,不利于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业财融合出现的问题,难以为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四、业财融合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培养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人才

1.人才的选拔

国企应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通过面试、考核、能力测试等方式选拔具有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同时,也可以考虑引入外部专业人才,以补充和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

2.人才的培养

建议国企制定并实施专业化的培训计划,对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业务实操技能、财务软件应用等内容进行培训,帮助员工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岗位轮换,使财务人员都有机会参与到不同部门的工作中,以此来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首先,国企相关部门需要合理设置人才培训的内容,带领财务人员学习掌握财务管理基本原理,财务报表分析、成本控制以及预算管理知识,了解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学习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方法,了解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技术,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技巧,了解数字化财务管理工具的使用等;其次,国企可采用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向财务管理人员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并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财务管理人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案例模拟练习,以此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最后,还可以邀请行业内专家或机构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为他们介绍最新的业财融合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完善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业务和财务融合机制

国企在相关制度中应强调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紧密合作,明确业财融合后的财务目标、业务目标以及实现业财融合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设立专门的融合管理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和财务融合工作,制定融合计划并监督执行。还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审视和优化,确保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另外,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业财融合的操作规范和具体流程,如:财务报告标准化、信息系统集成、财务数据共享等。

2.制定责任制度

业财融合背景下国企需要制定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制度,以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履行职责,推动业务和财务的有机融合。例如,确定财务管理人员在业务与财务融合中的具体职责范围,包括财务数据分析、财务规划、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工作内容。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深入了解业务运作情况,能够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和挑战,以便更好地支持业务部门开展工作。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和分析,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帮助业务部门实现财务目标。鼓励财务管理人员与业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促进业务与财务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业务与财务融合发展。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识别和评估业务运作中的财务风险,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确保业务与财务风险可控。

3.制定激励制度

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人员激励制度,以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例如:建立符合市场水平的薪酬福利体系,根据财务管理人员的贡献和表现,给予适当的薪酬和福利激励。设立定量和定性的绩效考核指标,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给予相应奖励和激励。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职业发展通道和培训机会,帮助其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能力和绩效。建立创新奖励机制,鼓励财务管理人员提出创新性的管理和业务改进方案,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构建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1.做好需求分析工作

国企业财融合背景下构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对业务和财务的需求进行细致分析,以确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需要支持的功能和数据需求,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与企业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无缝集成,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统一和标准化财务数据格式和内容,以便系统能够准确地处理、分析数据;优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确保系统能够更好地支持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系统安全性保护,保护企业财务数据安全,防范信息泄露和其他风险;定期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系统操作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使用新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系统的优化

国企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是优化和完善信息系统的前提保障,因此建议相关部门重点对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优化设计。例如:设计总账、应收应付、成本核算、现金管理等功能,能够全面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实现对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结合业务流程,提供财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功能,满足业务部门的财务需求,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同时设计预算模块,实现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分析等功能,帮助企业实现预算的有效管理和监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另外,设计绩效模块,支持设定绩效目标、绩效考核、绩效数据分析等功能,帮助企业实现绩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设计决策支持模块,提供灵活的报表设计和数据分析功能,支持管理层决策,以帮助企业领导更加快速地获取关键财务信息。设计风险防控模块,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策略等功能,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国有资金安全。

(四)完善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

1.内控体系的完善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完善对提升国企业财融合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国企在财务管理方面,明确内控策略和目标,确保内控体系与企业战略一致。同时满足法规和监管的要求,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识别、评估和管理财务风险,确保内控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实施财务管理的控制活动,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确保财务活动能够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进行。

2.内控监管模式的完善

国企业财融合背景下应重点完善财务管理的内控监督体系,制定完善的内控政策和程序,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和流程,确保内控体系的规范。根据国企业务特点和业财融合的需求,构建适合的内部控制框架,明确内控责任部门、流程和控制要点,对国企业财融合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的内控机制,保障财务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另外,通过内部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对内控的认识和重视,营造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内控机制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内控监督和问责机制,明确内控责任人,加强对内控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对内控失职行为进行问责。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企在业务和财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融合效果。但是由于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优秀人才,缺少现代化信息系统,内控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建议国企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重点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合理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完善业财融合制度和财务管理的责任制度、激励制度。同时,分析国企业财融合过程中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对相关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健全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和内控监管模式,推动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