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AP系统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2024-07-17章俊

今日财富 2024年19期

近几年,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愈加迅速、规模逐渐扩大,财务管理内容逐渐增加,使得企业愈加注重利用新技术提高财务核算水平。而SAP系统在数据核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将财务管理思想等纳入其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满足企业运行要求。本文对SAP技术概念加以阐释,分析SAP系统的应用优势,探寻SAP系统应用面临的风险,并制定一系列应对策略,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企业运营环节借助SAP系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可从职务与岗位等方面着手,构建不同处理模式,确定不同的审核权限,及时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为岗位责任机制的落实提供便利。因此,企业应深化对该系统的了解,充分认识该系统的应用优势,分析该系统应用环节存在的风险,改进应用策略,最大限度发挥该系统的应用价值,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控水平。

一、SAP技术的概述

SAP系统由德国开发,是企业常用的管理系统之一。该系统功能相对全面,应用便捷性相对较高,适用范围相对较广,可满足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要求,即使该系统引进成本相对较高,大型企业仍是倾向于对该系统的利用。该系统应用环节,所涉及的功能模块相对较多,如生产流程管理、资源管理与成本控制等,企业可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考量行业特征,评估自身经营范围,对功能模块进行组合使用,对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等进行控制,保障企业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企业应用SAP系统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运营环节可借助SAP系统,创新日常管理模式,优化财务预算编制流程,保障管理措施的落实,构建统一管理体系,提升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水平。保证信息时效性,形成线上工作机制,提高管理工作智能化水平。使得财务人员工作任务重复率有所降低,提高工作效率,引导财务人员聚焦本职工作,保证财务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可通过SAP系统对财务管理流程予以优化,使财务人员不再拘囿于财务核算等方面,而是向财务监督等方面扩展,让其在财务制度编制与资源管理计划制定中投入更多精力,保障企业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财务管理成效。

(二)有利于创建贯穿整个生产线的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可借助SAP系统,对成本管理模式加以优化,从成本核算方面着手,引入标准成本理念,充分发挥该系统中的内部控制效用,对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的成本要素进行计算,如人工费用等,结合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成本控制标准,为成本控制方案制定提供支持。同时,可通过该系统对企业运营所涉及的材料价格等变化状况进行监督,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及时调整成本标准,加大成本控制力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另外,可利用该系统对企业实际运营成本进行分析,探寻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现象成因,在此基础上,完善成本管控计划,为企业市场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

在企业库存管理环节SAP系统可优化管理流程,构建智能化管理体系。一般来说,库存管理内容相对较多,呈现一定的繁琐性特征,如货物接收、清点与调度等,增加了库存管理难度。若企业仍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开展管理工作,对人力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易导致货物管理失误,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推进。而利用SAP系统对仓库中的物品进行编号处理,保证物品编号的独立性与唯一性,并将编号录入系统中,提升管理人员对仓库物品变化状态的掌握程度,确认物品采购进度,确定供应商清单是否准确,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除此之外,可应用SAP系统对不同存货的库龄状况进行分析,调整与优化存货消化措施,降低滞销现象产生概率,提升库房空间利用率。

(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

企业为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会对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等进行分析与评估,从而调整自身经营管理策略,保证企业发展稳定性。数据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若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用人工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加数据错误产生概率,降低数据应用价值。而SAP系统的利用,可直接与各部门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汇总,保证数据全面性与准确性,优化数据处理流程,降低人工核验数据的时间成本,保障数据的实时更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制定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SAP系统在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技术风险问题

SAP系统虽然具有稳定可靠的优势,但该系统软件程序呈现一定的封闭性特征,若将该系统用于相对复杂的业务活动,将对相关人员操作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一旦相关人员专业水平较低,难以对该系统进行有效操作,系统应用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可能导致系统运行异常,对企业生产经营策略调整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若相关人员对SAP系统的了解不足,系统操作熟练度不高,未及时更新关键数据,数据汇总存在一定问题,财务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会降低会计报表质量,难以充分反映企业业务经营实际状况,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控制环境薄弱问题

为充分发挥SAP系统应用价值,应构建相对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系统管理水平。而部分企业对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未在内控制度制定中投入更多精力,未对内控管理措施执行状况进行监督,难以对各个经营环节进行控制,SAP系统的应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例如,部分企业在设置客户信用额度时,未将其与销售权限进行分离处理,销售人员可结合客户状况,直接设置信用额度,增加了坏账风险。

(三)商业模式风险问题

虽然SAP系统可以满足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需求,但忽略企业的个性化要求。若企业为初创企业,甚至是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呈现一定的新颖化特征,SAP系统与企业的适配性相对较低,反而制约企业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SAP系统重构过程中,优化各个功能模块所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重构成本相对较高,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难以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助力。另外,若企业为提升该系统与自身商业模式的匹配度,对该系统进行重新建构处理,系统功能暂时丧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制约员工创造力的提升,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

(四)信息化不足风险

SAP系统成熟度相对较高,为保障该系统优势的充分发挥,应创建相对成熟的信息技术环境,打造智能化管理模式,满足企业财务管理要求。若企业未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引进,该系统功能模块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数据信息搜集分析等存在一定问题,难以为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部分企业为节约成本,未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更多资源,未搭建生产业务管理系统等,仍是以线下模式开展业务与生产管理,需借助人工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数据质量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动态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导致SAP系统效用下降。另外,若企业未提升各部门的互通性,不重视信息共享体系的搭建,SAP系统收集的信息不完整,呈现一定的单一性、片面性特征,难以充分体现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状况。

四、SAP系统下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途径

(一)识别、分析和监控内部风险

为提升SAP系统应用水平,应注重对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评估,提升风险识别精准性,为风险防控措施制定提供支持。首先,风险识别环节,应深入分析企业发展实际,确定财务内控管理状况,考量该系统运行状况,确定是否存在技术风险等,评估不同风险对系统应用过程的影响,确认影响范围,调整风险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危害性。其次,应对风险发展状况予以关注,及时开展控制措施,提升风险处理水平,保证企业运营稳定性,为企业财务管理措施制定提供助力。最后,应借助SAP系统,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明确相关管理措施的落实状况,提升财务管理成效。

(二)规范SAP系统流程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环节应用SAP系统,可打破传统核算模式的限制,构建统一管理模式,提升业务经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发挥财务管理价值。首先,企业应注重统一核算规则的制定,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分析,优化核算流程,改进核算制度,保证核算工作规范性,提升该系统应用水平,并辅以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数据真实性,反映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其次,应积极开展系统操作人员培训工作,提升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等对SAP系统的了解程度,完善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保证数据分析的专业性,及时发现并更正存在差异的数据,打破地域等的限制,提升企业内控成效。最后,应立足于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如税务法等,对SAP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调整,确认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加大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力度,创建相对良好的运行环境,提高企业运行稳定性。

(三)加强内控制度的适应性

SAP系统功能相对全面,适用范围相对较广,但也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使得企业愈加注重对该系统的调整,增强该系统应用灵活性,提升系统应用价值。故而,企业应在内控制度构建中投入更多精力,确定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状况,考量SAP系统应用情况,调整系统功能模块,促进财务内控工作的有序进行。一方面,企业应对自身成本效益进行评估,考量财务内控管理目标,立足于行业特征,结合企业商业模式与市场地位等因素,对SAP系统使用方案进行调整,提升系统应用主动性,充分发挥系统辅助优势,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应对系统管理框架优劣势进行分析,改造个性化管理机制,构建刚柔并济的内控制度,突出财务内控管理的个性化特征,推动企业管理目的的达成。

(四)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为提升SAP系统应用水平,企业应注重信息技术环境的构建,对该系统管理功能加以优化,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首先,企业应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使得各部门管理工具逐渐趋于信息化与电子化,如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等,将SAP系统与各部门系统进行对接,充分发挥SAP系统的桥梁作用,将不同的信息纳入该系统中,提升信息处理集中化水平。其次,应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构建财务共享平台,促进远程管理审批模式的形成,简化审批流程,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在此过程中,可将SAP系统纳入共享平台中,建立共享文件系统,提升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保障财务管理措施的落实。最后,应积极开展系统维护工作,对SAP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及时察觉系统异常运行状况,辅以自动化监测技术等,确定故障成因,提升故障处理成效,使SAP系统尽快恢复运行。

结语:

SAP系统相对成熟,实用性相对较高,使得企业愈加注重对该系统的应用,将该系统纳入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结合内控管理实际,考量管理要求,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规范系统操作流程,提升系统应用价值,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