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红色文化 助推锦州发展
2024-07-17刘艳茹
红色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忆,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它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精神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历史实践结合而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1.红色文化传承了革命历史
红色文化充分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历史,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发展、胜利的全过程,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
2.红色文化弘扬了革命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一次又一次的奋斗中,产生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像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精神、红船精神等,这些精神历久弥新,直到现在我们依旧能从中获取不朽的力量。
3.红色文化彰显了革命传统
回顾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非凡的魄力与智慧,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这种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至今仍是全体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红色文化对锦州发展的意义
锦州拥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文化,有效利用这些文化,能够对锦州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锦州作为辽沈战役的重要战场,拥有珍贵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了十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革命精神,具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锦州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次,红色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民众振兴家乡,奋力拼搏。辽沈战役所体现出的攻坚克难、矢志不渝的大无畏精神气概是锦州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重要动力。通过弘扬红色文化,能够推动锦州人民增强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上下一心,共同推动锦州的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红色文化是锦州城市形象的重要表征。城市形象是人们对这个城市所有要素集合的印象和感受,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的软实力。依托锦州当地的红色文化,可以塑造锦州的城市形象,将锦州打造成具有独特性的、有辨识度的英雄城市,充分彰显锦州风格,进一步促进锦州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二、锦州红色文化发展现状
(一)红色文化资源情况
锦州作为东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革命先烈在这里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锦州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红色记忆。
锦州拥有众多的红色文化景点,包括辽沈战役纪念馆、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陵园、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解放锦州烈士陵园、辽沈战役纪念馆、配水池战斗遗址、黑山阻击战“101”高地景区、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萧军纪念馆、朱瑞烈士陵园、梁士英炸地堡遗址、白老虎屯战斗遗址、牤牛屯党员学习基地以及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等。这些景点通过展示革命历史的文物、图片,让游客深入了解锦州的红色文化,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增强了游客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目前,锦州市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锦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根据辽宁省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锦州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接待旅游总人数为3385.1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244.8亿元,极大地推动了锦州经济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红色文化保护相对薄弱
锦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在红色文化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并解决。
首先,锦州市对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措施相对薄弱。有些遗址的保护标准和保护方法不明确,容易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破坏和流失。此外,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也较为薄弱,无法为红色文化保护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其次,锦州市的红色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和保护机制。目前,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场馆的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但存在部分责任划分不明确、资金有限等问题,因此导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此外,有些红色文化遗址和景观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周边环境陈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最后,红色文化保护专业人才短缺。目前,锦州市对于红色文化保护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不足,缺乏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团队,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致使一部分红色文化遗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迟滞,进而给锦州当地的红色文化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红色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红色文化教育的手段单一、宣传方式不够与时俱进。目前锦州红色文化教育主要以传统的讲座、展览和纪念活动为主,缺乏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教育和宣传手段,这种单一的教育形式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和参与。
其次,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锦州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更应该重视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入挖掘。除了传统的红色历史和英雄事迹外,还要重点关注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和社会大众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3.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锦州的红色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包括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等多个领域。诸如红色文化主题的书籍、文创产品、纪念章等不仅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同时还为锦州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然而,锦州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不够充分。锦州市作为辽宁省第一个解放的城市,有许多可以传颂的事迹和纪念地点值得观赏,但目前锦州市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明显不足,很多事迹没有得到大力弘扬,许多景点都只是简单地建设了地标性的建筑和雕塑,缺少深入挖掘和开发。
其次,缺乏具有文化内涵和时尚元素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文创产品推向市场,诸如辽沈战役纪念馆推出了纪念币、文创优盘、纪念章书签等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但锦州市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整体上还是存在着种类少、创意性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游客在购物体验上感到失望,同时也不利于锦州市的文化品牌建设。
最后,红色文化相关产业链不够健全。锦州市的红色文化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缺少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十分不利于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红色文化助推锦州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1.建立完善的红色文化保护机制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标准和方法,严厉打击破坏和盗窃文物的犯罪行为。
其次,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整理。对锦州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红色文化遗产的信息进行数字化整理和保护,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和数据库,以便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文化。
再次,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纪念馆、纪念碑等场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创新保护手段,针对不同的文物特点,采用不同的保护手段。例如,对于易受损文物,可以采用仿制、复原等手段;对于大型文物,可以采用现场保护和保护展示等方式。
最后,加强和外界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组织的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从而提高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水平。
2.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的管理
建立专门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机构或组织,积极吸纳文物专家、公众代表以及锦州市相关部门管理者作为成员。同时划定各自的责任和职能权限,明确遗址保护范围、牵头部门、管理职责等工作权责,以提高管理效能。
3.加强红色文化保护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锦州市可以通过建立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使这些人才成为锦州红色文化发展的助推器。其中重点引进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如博物馆学、考古学、文化遗产等专业。同时建立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团队,为锦州市红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此外,各红色文化遗址部门可以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讲解员讲解大赛等,加强职工教育,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二)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引导公众积极参与
1.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手段,转变宣传方式
通过制作有质感、独具特色的或是趣味性较强的红色文化短视频,结合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以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的方式进行宣传,向公众普及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夏令营、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首先,加强师资培训。加强红色文化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从而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其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积极弘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和事迹,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对革命先烈事迹耳熟能详,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红色文化教育。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应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红色文化教育,鼓励各类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传承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红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1.深入了解红色文化
在开发红色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前,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比如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相关事件以及内涵精神等,要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故事,为创新设计提供更充分的素材。
2.整合资源
首先,将有关文物、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完整的红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比如近日锦州市社科联和辽沈战役纪念馆联合推出了《锦州“红色地标”打卡地指南》一书,该指南介绍了60处确定为“红色地标”的打卡地,并设计了六条“红色地标”打卡线路,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其次,除了规划,还要创新设计旅游路线。通过创新设计,将文化、历史、民俗活动等元素进行巧妙融合,并加强互动性体验,设计互动性强的活动,让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最后,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虚拟红色旅游产品,如VR、AR等,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同时建立专业的服务团队,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从而不断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3.加大政策支持,拓宽文化创意产品渠道
首先,锦州市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创意人才和企业研发创新红色文化创意产品,鼓励其推出类似红色文化主题图书、红色文化衍生品等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的产品。
其次,可以引入外部资源,吸引一批国内外具有创意实力的企业和设计师来锦州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借助其经验和创意,提升锦州的文化创意产品水平。
最后,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展览、推广活动等,为锦州的文化创意产品提供展示和推广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创意人才和企业参与。
4.推动红色文化产业链的创新升级
首先,出台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锦州市政府可以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
其次,加大对红色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包括建设创意园区、文化创意中心等,为企业和创意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创作环境。
最后,积极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比如通过与渤海大学、锦州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红色文化的结合,从而推动产业链的创新升级。
(作者单位:锦州市委党校)
作者简介:刘艳茹,1993年出生,女,汉族,籍贯:河北省,助理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应急管理。
相关链接
近年来,各地依托红色资源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综合带动作用,创新共建共享模式,带动富民增收。
多地力推红色旅游与演艺、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打造了集“养、宿、体、智、娱、旅、研、教”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服务综合体,形成包括红色研学基地、红色培训基地、红色康养基地、红色文创基地、四大红色经典演艺、民宿集群等的全新布局,实现矩阵效应,用红色旅游的创新带动城市的华丽转身。
红色旅游还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很多乡村利用富集的红色资源培育产业、丰富业态、促进就业,产业结构实现了从“农业为主”向“三产融合”的转变,打造红色研学、红色味道、红色民宿、红色文创等特色产品,建设农家乐、乡村民宿等。
大量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旅游活动、旅游消费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于带动革命老区增收致富等有独特的作用。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金山说,要不断推动红色旅游的转型升级,积极谋划体验性、参与性强的红色旅游项目,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业态的有机融合发展,以红色文化为精神内核、以旅游业态为载体,相辅相成,尽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最大化发挥红色旅游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