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的途径

2024-07-17高岩

今日财富 2024年21期

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行业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高校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开发的主阵地,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开发路径,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应用型人力资源人才。

本文以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的意义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对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的路径展开探索,希望能为高校提升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为满足人力资源行业发展需求提供帮助。

新形势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亦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力资源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对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的力度和效果,直接影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对此,高校应积极转变思路,充分认识培养与开发人力资源人才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谋划,探寻培养与开发人力资源人才的有效路径,创新变革固有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一、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改善现有教学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对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人才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高校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路径,不仅能有效解决其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打下牢固基础。从当前了解的情况来看,部分大学生仍存在着思维惰性,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等,再加上知识的更新迭代不断加速,学校知识更新不及时,这些都会影响高校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而随着新培养与开发体系的出现,这些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高校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动下,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能为学生带来新鲜感和良好学习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其学习成效,为其快速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人力资源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还能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相融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方共赢共进

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实现高效培养与开发人力资源人才有重要影响。高校在新形势推动下,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体系,不仅对其自身创新发展大有裨益,还对企业、学生本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为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共进提供有效助力。一方面,在新时代高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高校只有转变人才培养方向,才能确保培养出的人力资源人才适合企业、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高校对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探索,有利于其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紧扣时代脉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亦为高校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高校在探索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新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教学。这不仅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保证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针对性,还有利于学生精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其实操能力,为其成长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河北A高校在探索培养与开发人力资源人才过程中,不仅针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还与合作企业共建实训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对其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积极作用,还能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紧密联系,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质量,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二、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的路径

(一)发挥自身特有优势,加快人资人才培养与开发

新形势下,探索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路径已成为诸多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此,高校可以立足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研判,主动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快速成长为优秀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高地。首先,高校可以树立“大人才观”,以突破传统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提供方向指引。其次,高校可以将学科定位和市场导向结合起来,将人才培养与开发和人力资源行业发展方向、标准、企业需求、岗位标准等衔接起来,制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实效性。例如,山东S高校在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过程中,以自身优势为基础,结合新时代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为该校人力资源管理培养与开发制定了全新的目标和计划。该校与周边诸多企业合作多年,具有很好的企业实践优势和教材拓展优势,因此,该校在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合作企业搭桥,了解最新行业动态、技术、知识,将其融入教学中,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同时,该校还着眼于拓展专业学习深度与广度,从多维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其提升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水平注入有效动能。如该校在与合作企业沟通之后,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三个层面对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目标进行了调整优化,为推动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动力引擎。通过一系列努力,该校不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了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工作,还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

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更利于高校实现对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对此,高校可以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力资源人才。首先,高校可以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并通过不断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高校可以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构建“1+nX”课程体系,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人才。高校可以通过“1”打造核心模块课程,保障学生理论知识都能通、技能知识都能动;通过“nX”与其他专业融合,实施跨专业融合教学,为学生成长为人力资源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条件。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善与更新课程内容体系,提高学生人力资源信息化素养,为其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打下牢固基石。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学情,开设不同的课程,如大数据基础、人力资源数字化分析等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其数字化、智能化素养,提升其适应社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例如,广东W高校在探索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新途径过程中,首先通过树立新式“以人为本”理念,为课程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导向,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该校以市场最新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建设突出“产教融合”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1+nX”专业课程体系,形成融合多门专业技能课程的新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多门专业课程推动下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如该校将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模块课程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金融投资、统计学、智能招聘等方面的课程结合起来,以多元化专业课程知识,丰富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其在融合教学中快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以职业培养为导向,创新人资培养与开发路径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与开发人力资源人才的重要途径,而职业培养是高校明确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方向、保证培养与开发实效的重要导向。基于此,高校教师可以以职业培养为导向,通过优化实践教学课程模块,扩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达到育人育才的教学目标。首先,高校可以围绕理论和教学目标,结合职业培养需求,打造特色培养模式,落实学生课内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实践能力。高校可以根据学生年级不同设计不同的实践课程体系,可以按照“认识实习-课程实验-校内模拟实践-专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职业观,为其指明学习方向,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其次,高校可以以职业培养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高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考校方合作企业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明确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方向,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践场所,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充分了解人力资源岗位细则,掌握职业规范,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就业打好基础。例如,安徽J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专业技能,能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拥有法律、管理、经济等多方面基础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该校在开发与培养人力资源人才过程中以此为参考,针对教学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和优化,并将实践课时比重提升到总课时的30%以上,深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该校还组织学生深入合作企业,通过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找到不足之处,让学生在职业培养导向下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此外,该校还推行“3+1”教学模式,即最后一年以实习为主,让学生在实习中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提高社会适应性和岗位胜任力,为其快速成长为高素质人力资源人才创造良好条件。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该校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取得了良好成绩,不仅深受合作企业欢迎,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生的关注,成为该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亮点。

(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其不仅对高校改革教学形式有积极影响,还对高校培养与开发人力资源优秀人才有良好促进效果。对此,高校可以通过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等,构建集实践、校企合作、“双创”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为推动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注入新动力。首先,高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构建信息化、智能化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加强与校外企业合作,升级现有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设施和条件。同时,高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企业骨干等入校讲学,与教师一起开发教学资源,弥补已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实效性。其次,高校可以从“双创”教育入手,以创新创业推动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多维度、全方位培养人力资源人才目标。最后,高校可以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力资源人才培养工作。高校可以和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合同,共同履行监督、培养职责,为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保驾护航。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构建教师资源库的方式,将专业教师、客座教师资源整合到一起,打造高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提供师资保障。此外,高校还可以根据“订单”数量优化调整教学方式。对于“订单”数量少的,高校可以从岗位能力要求入手,将要求相似度较高的“订单”整合到一起,共享教学资源,后续再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差异化要求进行针对性人才培养。这样不仅能有效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还能确保“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提升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效果。

结语: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既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又对企业、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且持久的影响。高校应勇立潮头,时刻关注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趋势,并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策略,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校还应积极树立“大人才观”,把新发展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与开发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实现人才兴国战略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