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策略及可持续性研究
2024-07-17李凯
城市的形成、发展与相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距,整体城市化水平不平衡,未形成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21世纪是新的城市时代,城市的发展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新发展阶段下,如何围绕加快工业化进程选择适宜的城市化路径、合理发展大中小型城市、建立协调的城镇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概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史,分析了新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探讨了新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有机整体,城市发展方式经历了不断的变革。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城市发展进入数字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理论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方面,其以长远发展战略审视人类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的关系,是以人为中心、环境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复合系统,与城市社会经济效益统一目标相一致。当下我国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中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空气被污染、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的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还有待完善,系统深入研究新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人口数量的剧增,给地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同时期城市环境、社会问题相互作用,使得城市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时空公平的原则,避免对后代的生存发展造成侵害。可持续发展在空间上要求资源使用者应承担资源获取、使用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地域空间内由人口与环境资源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为当代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为后代提供发展基础。
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科学制定、实施城市发展规划,控制城市人口数量增长,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建成布局合理、有利于工作、方便生活、居住条件舒适的城市。城市化是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建设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出现,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代替传统发展思维。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阶段,新发展阶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新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国家提出完善城市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特色城市化注重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资源环境为前提,是集约高效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要科学分析新时期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思路,建立资源互动、市场主导的特色城市化发展模式。
(一)现阶段城市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城市空间规划是否合理,能否实现城市资源的最优配置。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数量、规模与发展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同时暴露出许多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整体发展不平衡,城市产业特色不明显、工业化效益低,现代化建设缓慢、聚集效益低等特征。新时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存在规划力度不够、缺乏科学性,城市规模小、数量少、资源短缺,文化设施品位低、缺少先进文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等诸多问题。
1.目前我国城市体系建设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整体功能发挥,城市建设格局与无序发展态势,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我国城市化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起步晚、波折大、进展缓慢,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脱离,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距大。
2.中国城市化建设缺乏理论指导,体现在缺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审视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缺乏用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新发展阶段,城市化建设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和国民经济循环不畅等客观形势的挑战。
3.我国城市化建设经过不断发展,积累许多经验,通过创立农村生产合作社吸引外资进入等方式促进城乡融合。由于人口多、基数大等原因,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当前城市化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口集中缺乏有效保障、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不佳、资源濒临枯竭、人均资源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发展模式单一等。
(二)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城市化是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步骤,当下我国进入特色城市建设的关键期,要加快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国家综合实力全面提高,十八大以来城市化在全国范围开展,工业经济逐渐规模化发展。城市在规模化发展中出现资源浪费等问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不利于特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数量逐年增加但质量有待提升,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但未享受到和市民相同的权利,城市保障设施有待完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有限,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体制性、产业结构性障碍与区域经济布局等因素的制约。
1.体制性障碍包括城乡分割户籍制度阻碍农民合理流向城市,城市建设用地短缺与浪费问题并存。
2.城市化产业结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工业化发展脱节。区位社会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单一,演进速度缓慢,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低,经济层次简单,技术水平低。
3.在城市区域经济布局方面,适宜人口大规模聚居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平衡,导致城市化发展生产力布局不平衡,城市发展体系不健全。城市建设规划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与环境生态建设等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设计。
三、新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
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缩小城乡差距。在当前我国资源日渐短缺及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要不断优化发展模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构建合理有序的城市发展体系。
(一)新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具有商品集散、人口聚集与居住、旅游、休闲等功能。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的过程,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质量不高、老龄人口增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城市可持续发展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提高人口素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生产性;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定科学水价调节供需,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协调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发展。
1.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城市自然资源条件与产业结构差异大,城市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发展模式,全面考虑城市现状与未来,因地制宜,坚持中心产业带动、城乡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要发挥本地资源特色优势,选择发展模式。
2.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科学规划,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强化城市功能,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完善生态支持系统,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经济基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鼓励区域联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城市体系是由不同性质、规模城市组成的具有合理功能的规模性结构体系,各城市相互补充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城市建设体系包括等级规模结构、职能与空间分布结构,建立健全城市体系需要考虑合理发展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布局整体协调,空间布局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区条件,提高发展效益,节约资源。
(2)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要编制科学的规划,实现有序发展,规划重点城市发展目标,以重点城市为骨干进行有序合作。
(3)城市人口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努力创造条件吸引人才,采取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4)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求合理供地,保护耕地,实现土地的动态平衡,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确保土地永续利用。通过强化国家对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健全土地市场,建立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二)新形势下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路径
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生态破坏、大气污染等系列问题,不可再生资源采掘殆尽,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我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道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城市中农村转移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要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间的矛盾,走生态环保协同发展的特色城市化发展道路。要坚持集约循环、长远持续与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城市可持续发展要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建设集约高效、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型发展城市。
1.城市可持续发展科学方案
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明确区域规划目标定位,通过“外引内聚”与转型提升等措施加快城市建设。新时期城市发展是以交通枢纽为经济发展引擎、现代房地产业为重要经济增长点、文化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现代都市型工业为优势产业。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需要从土地利用模式、绿地开放空间、道路交通体系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构建总体方案。特色城市建设管理要严格落实审批制度,健全群众参与制度。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坚持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健全法规体系。
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加强精神文明与民主法治建设,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要围绕完善城市功能目标,不断加强规划建设管理,重点要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推进科教事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首先,调整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扎实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其次,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努力扩大对外贸易,鼓励境外投资交流;再次,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开发区示范窗口作用;加快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好人才工作;最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保持合理投资规模,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强化重点项目带动功能。
2.特色城市可持续发展措施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系统长期的工程,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取得良好成效,整体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我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要结合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促进人口土地资源协调发展。加大科技投入,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资源配置,优化城市分区。中国特色城市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生态优先为前提,以土地集约化利用为要求,以人本理念为核心,制定发展战略。
(1)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建,要科学规划,打造良好的发展区域空间;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加强城市经济建设,建设强大的资金平台;管理创新提效,构建良好公共服务平台,改造与开发并举,搭建城市个性化发展平台。
(2)城市建设规划要围绕规模等级与职能分工等开展,要制定园林绿化、给排水设施与环卫设施、社会服务设施与道路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
(3)明确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目标,通过创新城市发展支持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制度框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改善政府调控管理,采取有利于资源优先向大中城市集聚的政策措施,加强政府对城市的规划。
(4)新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辐射带动力,建设合理有序的城市结构体系,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科学规划建设管理。
结语:
我国城市工业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处于中期阶段,需要寻求可持续发展新动力机制。新型工业化具有技术与管理制度创新功能,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新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国家提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新型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应具有系统性与动态性特点,新时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方面着力,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不足的问题;通过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 /关 /链 /接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让生活更美好,要提升经济活力与城市繁荣。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城市活力的根基。我们必须站位全国大局,全面审视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找准方位、保持定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让生活更美好,要加强生态建设与绿色转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让生活更美好,要加快城市安全与韧性建设。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以韧性城市建设为抓手,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强化数字赋能,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提升城市安全水平,牢牢守住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党的领导,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以主题教育为动力,凝聚社会各界强大合力,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持续推出创造性、引领性的创新举措,探索形成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范例方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奋力谱写新时代城市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