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2024-07-17李苾菲
当代社会,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诸多社会服务和行政职能。行政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国有资产不仅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实现行政目标的重要支撑。在经济高速运转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如何实现高效运行和有效管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以确保其保值增值,已成为地方财政不可忽视的紧迫任务。本文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探讨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理论性支持和实践性指导。
一、引言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名下确认的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各类资产。表现形式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也可以按照运行特点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随着当前经济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包含资产所有权的行使、资产保值增值的维护、管理权限的划分、收益分配、报废处置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和使用安全。首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加强管理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强化内控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及时对发现的问题做出整改,使国有资产更合理地被分配和使用,减少资产管理壁垒,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通过增强全体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及重视程度,提升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及使用效率,减少重复购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使管理行为更为规范,增加资产的使用效益;最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一般由财政资金购买或者无偿获得,很容易被忽视或者造成浪费。只有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提供服务和经济保障。
二、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存量资产数据不够准确
由于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种类繁多,在进行国有资产清查时会发现很难精准地统计资产价值,造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资产的特殊性。例如,存量安置房。安置房是政府对土地进行征迁时,安置给拆迁住户所建的房屋。那些安置完拆迁住户后所剩余的房屋存量,将安置给下一个项目的被拆迁住户。由于存在轮动性及不确定性,时常未能及时精准地记录。
2.产权的不确定性。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及土地通常不是通过购买获得,有可能是无偿划拨或者合并拆分获得,因此缺乏产权证明。没有经过市场化交易的资产往往也无法确定其价值。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调拨程序存在较多问题,资产信息不够明确,致使财务无法将其入账或及时变更权属关系,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产权不明。
3.信息不透明。资产管理部门若无法及时跟进资产情况或未能与财务做到信息同步,资产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将会导致单位资产情况与现实不符。例如:已竣工结算的资产未及时入账,已报废的资产未能及时处置等。
4.计量方法的差异性。不同的成本计量方式及折旧方式都会造成资产数据的差异。政府单位往往采用最简单的计量及折旧计提方式,因此所体现的数据通常低于市场价值。
(二)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一般由财政资金购买或者无偿获得,一般没有考虑经济效益,所以一些单位对于如何管理好国有资产的意识比较单薄。意识的缺失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存在一种“重购置轻管理,重数量轻效益”的现象,即一些单位过于注重资产的购置,而忽略了后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未能形成规范的管理意识。这种做法常导致重复采购、资产闲置、浪费甚至流失的情况;其次,管理者的意识缺失也是产生问题的关键因素。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管理视为普通业务,常由财务或办公室人员兼任。这容易导致对管理的认知不够清晰、主体责任意识淡薄,以及后续监管乏力的现象。长此以往,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更无法根据资源及发展需要合理调配,使得资产配置效益缺失,管理失效。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资产管理活动中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作为指导依据,使资产从购置、管理到报废全部流程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但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生搬硬套的管理模式缺乏可操作性。若无法结合自身特性修改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造成资产管理混乱或资产流失的局面。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人员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岗位,管理人员一般由办公室人员或者财务人员兼任,管理意识薄弱,专业能力欠佳,导致管理工作流于表面,仅为应付上级检查,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管理;其次,国有资产管理有赖于单位内部多部门协同合作。内部使用的固定资产需要使用部门执行相关的保养和维护管理制度;外部出租出借的资产也需要相应的部门提供规范和严谨的流程手续。但是现实中部门间常常无法做到协同合作,互相配合。管理过程也因缺乏完善的管理指导和有力的监管制度,导致国有资产贬值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有待完善
近年来,国家致力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向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平台不仅能自动对资产进行分类和统计,实现统一口径,更能对资产从购买到退役实现实时监控,全面优化了资产管理效能。然而,资产平台的运用目前只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单位间的调拨流程也仅限于资产平台的使用单位才可追踪。如国企等非资产平台用户与使用资产管理平台单位之间的资产调拨就成了一大难题,还需要按旧流程旧办法办理,由此产生了一套班子两种办法的现象。后续资产调拨的录入手续也只能按重新购买处理,无法体现资产的历史痕迹。此外,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功能尚待进一步完善。目前的资产平台仅包含基本的几项功能,例如基础信息管理、入库、处置和折旧等。然而,除了这些基础功能之外,其他功能单一且缺乏实用性。值得指出的是,资产信息的录入和更新仍然依赖于人工,通常由办公室人员或财务人员负责,这导致资产信息更新依然存在着滞后性。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做到按时清点,及时更新资产动态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得以稳妥实施,首要任务在于全面了解资产状况。尽管近年来相关部门已发布文件要求盘点国有资产,但在具体实施中,常常面临一些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产权和价值问题,而且缺乏相应的参考依据。导致部分资产无法纳入盘点范畴,从而限制了实际工作的效果。
为应对这一挑战,建议各相关部门首先收集盘点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实际问题的复杂性;随后,应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解决这些特殊案例。这一方法有助于确保在国有资产盘点工作中更为全面、深入地考虑到各种复杂情况,从而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此外,建议在解决方案中明确相关参考依据,以便为处理产权和价值问题提供明确的法律和政策支持。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更有力地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此外,建议单位资产盘点的频率为每年一次,而不是等有关部门通知的时候为了完成任务而草草盘点。对于需要报废的、处置的或者还有其他问题的应及时处理,及时更新资产动态,以此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
(二)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资产管理不仅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单位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管理,才能有效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想要全面提升单位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首先需要从负责人入手。通过提高领头羊的认知进而提升整体人员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其次,单位全体人员需深入学习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知识,以全面认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内部管理方面,个体必须对自身使用和保管的资产负起全面责任。在对外方面,对于投资、出租或出借的资产,应确保及时跟踪,并促使各部门间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从而实现资产的有效盘活。这一全面的管理措施旨在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并确保其最大程度地为单位所用,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通过这些步骤,可期待在单位范围内形成更为积极和系统化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此外,对于资产数量较为庞大的单位,建议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匹配具有相应管理水平的人员,或者为该部门的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负责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日常运行、服务保障等方面的管理职能。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依赖于管理团队的专业性,这是无可置疑的。只有将专业的队伍与信息化资产平台相匹配,才能突破现有瓶颈,开创国有资产提质增效新局面。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为基础,结合单位自身特点,通过持续地完善和更新,制定与本单位运营模式相匹配的制度。从资产的预算采购开始到资产的报废处置都需细化,确保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形成闭环管理模式。要明确国有资产责任制,依岗定责,对于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需要明确地列明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流程。为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能有效实行,落实到位,还需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约束机制,使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要想管理好国有资产需要部门间协作配合,特别是资产采购、资产管理及财务三个部门间的沟通尤为重要。采购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采购预算并及时将相关票据手续等传递到财务部门入账确保账实相符。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其部门下的资产统筹管理、调剂使用,做好出租出借、报废处理等工作。对于单位内部的资产,需与使用人员一一匹配,定期盘点核对,由具体责任人负责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同时,对于资产的变动情况资产管理部门也需及时向财务部门报送,避免出现消息滞后,账实不符的情况。
(四)加强监管制度,健全考评制度
只有形成系统性的监督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才能有序进行。单位纪检部门应成立相关的检查小组,制定监督机制,定期或者随机抽查审计国有资产,检查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否账实相符且有序使用。如在抽查过程中发现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处理。
为贯彻勤俭节约、提质增效的理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和资产考核体系应进一步优化。考核国有资产的运营情况,是否保值增值需要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地综合自评与外评来实现,包含但不限于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收入管理等。后续还需对资产实时跟踪。针对可增值的国有资产,建议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条例,制定激励政策,使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做到科学有效地运营,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加强国有资产数据化平台功能性模块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更要结合资产平台的特性,强化资产平台的业务流程。建议搭建资产管理、业务科室及财务三方联动平台,突出数据采集分析功能和智能监控功能的作用。并且,还能通过运用资产平台的智能化监测技术,对资产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分析,比如资产状态、资产存量、资产效益及资产变动等,并进行人工报送管理以达到数据贯通的效果。这样能使资产的变动信息、效益信息及存量数据实时更新,而不是由单一科室进行管理及跟踪。这样能避免对资产状态掌握的滞后性,实现线上协同操办,有效避免信息盲点。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平台的应用,以资产台账、业务明细以及财务卡片的信息为基础实现联动,强化信息管理、价值管理及处置流程管理,提高操作简易性,保障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近期,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推进资产盘活, 借助数字化平台可有效梳理可盘活的闲置资产,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颇具挑战的经济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运行是支撑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一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体量不断扩大,提升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效能迫在眉睫。行政事业单位需将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与日常实践相结合,制定符合单位特点的管理路径。同时,为解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各地国资委及相关部门应深入研究,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改革,并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进而促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的效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