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千“留”意在诗中

2024-07-16马秀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6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结合生活经验创作古诗短视频脚本,理解诗意。补充《终南别业》《山中》等古诗,体会诗中的万千“留”意。

3.初步体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1.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你

对王维有哪些了解?(出示王维资料,并播放音频)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跟我一起写课题。这首诗写于辋川别业,也是他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3.指名读课题,理解诗题。

4.从句数上看,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大多数诗有什么不同?(出示:绝句、律诗)律诗,两句一联,分别是——(引读)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5.学习活动一: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诗句的节奏。

6.指名读,评价。师生合作读,体会五言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背过不少古诗,可以正确朗读五言诗,且已学过王维的《鹿柴》,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了解诗人、正确朗读古诗部分,教学节奏较快。】

二、借助支架,想象画面丰

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品味这首诗,领略辋川别业附近的优美景色。

2.学习活动二:默读古诗,相机理解“喧、随意、春芳”的意思,并说说诗的大体意思,是否还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大家都喜欢用视频来记录生活。怎么才能拍出这首诗的美景呢?我们来试试创作简单的脚本。

4.我们一起来给首联创作拍摄脚本(见表1)。指名读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镜号表示拍摄的顺序。第一个画面大家打算拍什么?接着呢?

表 1

预设:我想拍山峦,远景拍摄。远处,山峦连绵起伏,白云缭绕。

追问:你从哪个词想到山峦连绵起伏?(空山)

补充:是的,王维隐居的终南山属于秦岭山脉,绵延几百公里,显得那么空旷。

预设:山间的松林更加苍翠了,松针上挂着圆润润的小水滴。这从中景拍到近景,再到特写。植物的叶子吸饱了水,润润的。小水滴挂在松尖上,摇摇欲坠,符合“新雨后”的特点。这个镜头设计得很好!

……

5.学习活动三:小组合作创作拍摄脚本。每组选择一联,读一读,根据表格内容议一议,再填在每组的学习单上。

6.小组交流。

(1)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预设见下页表2。

(2)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预设见下页表3。

幽深的竹林里,洗衣的女子一边往回走一边聊天,船桨摇碎了溪水的宁静。这是什么描写?诗中有直接写静态的吗?(板书:动静结合)照理说,几个人的说话声并不大,划桨的声音更小,为什么诗人能感受到呢?(板书:以动衬静)

王维非常擅长运用这种方法。(出示《鹿柴》,指名读)你体会到山中的安静了吗?

7.朗读颔联和颈联,你有建议吗?(读出安静,语调不宜高,语速不宜快。)

【设计意图:创作短视频脚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的支架,启发他们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与声音,更好地体会诗句描述的意境。创作脚本是个新颖的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深度参与,在讨论、交流中互相补充生活经验,得到创作的灵感。】

三、拓展阅读,读懂心中意

1.读读尾联,想想:秋天的辋川别业可以拍什么呢?

预设见表4。

表 4

2.我们来看看王维是怎么描绘秋天的色彩的。谁来读?(出示)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从诗中你读到了哪些色彩?(生回答:白、红、翠)补充:山路上本来没有雨,两旁浓浓的绿色快把人的衣服沾湿了。你们看,春天的百花已经凋零,但优美静谧的山里,就算在晚秋,一样色彩鲜明。难怪诗人愿意留在这里——(引读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王维的诗中,不但写了美景,还写了很多有趣的人物。这首诗里出现了谁?(浣女、渔夫)因为人的出现,让画面活泼生动起来。

他的诗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出示补充的古诗及注释,并突出显示诗句。)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指名读)你从诗句中看到哪些有趣的人物?(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调皮的家童、爱喝酒爱唱歌的秀才、喜欢聊天的老翁。)

这些人让辋川充满烟火气,也给诗人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所以他说——(引读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如果从诗中选一个字来表达王维的心意,你打算选哪个?(板书:留)

5.王维出身世家,少年成名,青年时期成了状元,步入仕途,开始不太顺利,中年后情况好转,但他一生在做官,一生想隐居。

大家课前查找了资料,除了辋川景色美,王维为什么想隐居此地呢?(预设:信佛、逃避官场、陪伴母亲等)他的性格、为人、故事,我们课后可以继续了解,和同伴分享、讨论。原来他有这么多的故事,难怪他想留——(引读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设计意图:不仅仅是因为辋川别业附近的景色美,人情美也是王维想留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补充《山中》《田园乐》《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终南别业》等一组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山中美丽的景色,初步感知各种各样的人让此处充满了烟火气,体会诗人在此处身心得到放松的闲适,理解诗人想“留”。】

四、低吟浅唱,唱出诗中情

1.人们喜爱王维笔下的优美风景,喜欢他的诗画,《山居秋暝》被谱成曲子传唱。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其中一个版本大家一起来跟着唱一唱。课后可以搜其他版本,听一听,唱一唱。

2.在低吟浅唱中,一起再来诵读一下整首诗。

【设计意图:在王维的笔下,

《山居秋暝》是一幅绝美的画。这首诗被谱成很多种曲子由人们传唱。学生欣赏并学唱,能更进一步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五、继续研究,了解成就高

1.背诵《山居秋暝》。

2.继续了解诗人,为王维制作名片或小报。

【设计意图:王维隐居辋川的原因很复杂,本课只稍作讨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课后对王维的故事、作品、成就进行深入探究,感兴趣的学生甚至可以把王维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长期研究,终身研究。】 ■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友谊路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