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外阅读中家校合作策略的探索
2024-07-16李翠莲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我们通过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策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学校方面,建设阅读阵地,激发持续阅读兴趣
让阅读成为有效的生活方式,须从娃娃抓起。学校引领有效阅读阵地的搭建是关键。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墙壁“活”起来,让草木“动”起来,让景观“立”起来,彰显环境的引领效力。其次,学校要有计划地把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起来,把阅读课程设置起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再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以图书室为中心,让阅读空间有温度、有力度,更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最后,学校还要通过举办读书会、开展演讲诵读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师方面,突出延伸指导,建构阅读成长体系
依托课内外口语交际平台、阅读指导课、朗读台、阅读交流舞台等渠道助推辐射效能,丰富阅读体验。主要可从“一读、二听、三说、四演、五评”这几个方面开展课外阅读指导。一读。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学生个人朗读、集体诵读、小组互读、男女生轮读、邀请家长进课堂领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思维品质。二听。聆听需要静下心来,听的过程中有结合内容去思考的空间,有文字碰撞去感受的灵动,有跳出自我去鉴赏的收获,如此最能培养学生专注的阅读能力。听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作者、读者、文字、同伴等多种元素有效融合起来,使得学生在身心愉悦中提升阅读素养。三说。学生不是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的接受者,而是阅读过程的创造者。阅读是其对语言文字的重构过程,而顺畅地呈现重构的过程便是大胆地说。启发学生在提炼加工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在表达后产生共鸣,说出关键处,说出精彩点。四演。情景式表演是对文本阅读感受力的外在体现,是活学活用书籍的有效途径。教师对于学生举手投足间表演艺术的指导,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转换成肢体语言、眼神、表情。既能有效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又能让阅读插上梦想的翅膀。五评。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广泛汲取充分的阅读资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用自荐互荐、自评互评等方式,把握阅读的环节,看懂书中的情节,找出文中的细节,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三、家校合作,携手同向而行,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家校合作有利于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我们要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在师生阅读、亲子阅读中让被动式承载转化为自主性感悟。读书是有情感的,这种情感在家庭之间的传承需要借助多方同向发力,将“共读、互动、平等、分享、有趣”的要素变为家庭生活的营养餐,形成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另外,在家校协同的过程中,学校要对家长掌握课外阅读辅导的方法、技巧等进行有效指导。同时,还要帮助家长掌握学生的阅读现状,引导家长依据孩子的现状,与孩子共同体验阅读的快乐,并在交流中提升阅读能力。还要梳理出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并通过不同的形式传授给家长,为家校合作培养课外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四、多元评价主体,制订有效评价方案,让课外阅读有实效
家校合作评价是促使学生课外阅读有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课外阅读评价表,家校共同关注学生发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多个维度,包括课外阅读的兴趣、选书、数量、时间、习惯、反思、主动性及家校互动的交互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以达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玉门花园小学校)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