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重点,将习作讲评落到实处
2024-07-16朱燕迎
语文课程致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精心设置了一篇专项习作,内容都与单元主题相关联,假如把单元中其他课文的阅读学习当作知识的输入,那么习作就属于知识的输出。由于学生的习作经验有限,所写的习作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因此,在学生初步完成习作以后,开展讲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讲评,学生可以从其他同伴的习作中汲取精华,认识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反复的修改过程中,逐步提高习作水平。本文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小小‘动物园’”为例,谈谈如何突破习作重点,将习作讲评落到实处。
一、批改学生习作,确定讲评重点
习作讲评是在学生习作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指导,是习作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习作讲评之前,教师要根据习作主题,围绕习作目标,认真批阅学生的习作,根据习作中出现的亮点和普遍存在的缺点设置讲评目标,确定讲评重点,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和评论。
“小小‘动物园’”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到家人和动物之间的相似性,展开联想,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种动物,抓住不同方面的特点来描写自己和家庭成员。教材中给出了一幅妈妈与绵羊的对比图片,指出两者之间具有“都是波浪卷”“都爱吃素”“性格都很温和”的相似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寻找家人和动物间相似性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习作中描写3个家人的形象,字数也能达到400字左右。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精批细改,给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画上小圆圈,写上批语,如“本文利用夸张的手法,通过语言描写反映了妈妈爱吼叫的特点”,在习作的最后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本文的动作描写非常精彩,如果适当加入一些对话描写,能使人物形象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对于文中出现的错别字,则要标上修改符号,提示学生利用查字典或询问老师、同学等方法进行改正。在批改习作的同时,教师还要对习作中出现的优缺点进行分门别类的记录,如内容表达方面是否明确、描述是否充分、词汇是否丰富、细节描写是否生动、开头是否引人入胜、习作思路是否清晰、结尾是否点题等,对审题、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书写质量、字数等方面做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记录,从整体上把握本次习作的情况,了解学生的习作水平。根据“小小‘动物园’”的批改情况,教师制订的讲评目标为:(1)选取典型事例,突出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2)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家人的特点。(3)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突出人物特点。(4)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体验表达的乐趣。其中“目标(1)”为本次讲评的重点。
通过批改学生的习作,教师对本次习作的总体质量了然于胸,这就为确定讲评重点提供了依据,也为讲评带来了真实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展示和讲解中得到更深的感悟。
二、力求精准指导,提高讲评效果
课标在第二学段提出了“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的要求。在讲评中,教师不能只盯着教材,而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力求贴着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精准指导,心中有“标”,行中有“向”,从而提高习作讲评的效果。
习作讲评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根据讲评目标进行自我诊断,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结合讲评重点,反思自己的习作态度、思考方法和表达形式,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扬长避短,提升习作水平。为提高讲评效果,教师要精心挑选讲评内容,发挥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教会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优秀片段,请学生结合讲评目标对这段话进行点评:“‘哞哞眸’,慢慢吞吞登场的就是我那‘牛奶奶’。我的奶奶就像是一头勤劳的老黄牛,每天一大早就起床为我们变着花样地做早餐……‘牛奶奶’一直在为我们这个幸福的家庭忙忙碌碌,默默奉献着。”学生读了以后,都认为这一片段能够抓住奶奶与老牛都很勤劳的相似之处,列举了做早饭等事例,运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塑造出奶奶勤劳的形象。教师再出示另一个片段请学生找一找存在的问题:“我像一只小小的呆萌鼠,在回家的路上经常发呆。有一次,放学回家我没有看路,谁想有人在马路上扔了一个香蕉皮,害我摔了一个狗啃泥。还有一次,我居然踩了狗屎,真是太恶心了。”学生在讨论以后,列出以下问题:文中的呆萌鼠喜欢发呆,但是所举的事例是走路不看路,踩到了香蕉皮、狗屎,是发呆以后走神的后果,和呆萌鼠发呆的特点不相符合;列举的事例都是踩到让人不舒服的东西,相似点非常单一;缺少细节描写,让人读了以后觉得很无趣。教师将三个缺点一一板书,要求学生对照讲评重点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经过一番思索,学生就找到了许多修改办法。如针对“特点与事例不符”这一现象,可以采用更换动物的方法,因为事例主要是写马虎大意,可以和小猴子做事鲁莽相结合,找出“粗心”的相似点,或者更换事例,写自己如何发呆的事例,如做作业时发呆,导致做到深夜才做完,上课时发呆,导致没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等。针对“相似点单一”这一现象,可以再增加一个方面的相似点。针对“缺乏细节”这一现象,应适当增加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并用上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具体。在展示习作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读一读教师的批语及修改的地方,想一想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批语,为什么要这样改,然后结合批语思考如何修改才能把习作写得更好。
为提高讲评效果,教师从学生的习作中精心挑选讲评内容,发挥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教会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通过讲评,学生不但能根据讲评重点进行自我诊断,更重要的是可以反思自己的表达形式、思考方法和习作态度,在与同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中,扬长避短,提升习作水平。
三、重视二次创作,展示优秀成果
习作讲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修改中学习习作技巧,从而提升习作能力,激发习作兴趣。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本次习作的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学生练写同类习作,再采用适当的形式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让学生产生小小的成就感,进而爱上习作。
修改后的习作是学生再次思考的成果,与初稿相比,肯定有了很多进步。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换阅读,说出修改前与修改后的变化,获得“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的欣慰感。为了巩固学生的习作技巧,教师布置学生以本班同学为习作对象,将同学与动物对应起来描写人物,当堂完成《我班是个“动物园”》的习作。由于有了讲评时的点拨,再写同类习作,学生就感到很轻松。写完以后,先请学生推荐本组习作中出现的好词好句,然后每个小组评选出一至两篇佳作在全班进行朗读,集体点评,采用投票的方式选出得票最多的前五篇习作。最后把选出的好词好句和优秀习作誊写在指定的稿纸上,每一个小组选取一篇习作结合讲评重点写出50字左右的评语,再根据习作内容画上简单的插图和花纹,张贴到教室后墙的习作展览栏内。习作被评为前五名的学生,因为自己的习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内心都是喜滋滋的,其他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也会暗下决心,下次习作时要好好发挥,争取也能让自己写出的好词好句或习作上墙展览。
把优秀的句段和习作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是对学生习作水平的肯定。这样的展示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就会对习作产生更多的好感,逐渐沉浸其中,体验到无尽的乐趣。
习作讲评既是对学生本次习作的总结,又是对学生今后习作的铺垫,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所在。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应紧扣讲评重点,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将习作讲评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功底,逐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