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视域下思辨性阅读的策略建构

2024-07-16张云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6期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思辨不仅可以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问题解决提供思维方式,还可以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提供方法路径。教师要以文本教材为依托,找准引领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突破口,促进学生审美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文本阅读的言意兼得。

一、创设情境,在思辨性阅读中感受美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许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采取以读入境、以辨入境、以画入境、以问题引领等多种方式创设思辨性阅读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体悟、审视与理解,让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感受到美,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如教学《桥》一课时,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老汉爱自己的儿子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当学生从老汉用力把儿子推上岸中感受到了老汉对儿子的爱后,教师追问:“既然老汉爱自己的儿子,他为什么还要把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在教师思辨性阅读话题的引领下,有学生说:“因为老汉是党员,也是一名党支部书记,他这样做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做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情。”有学生说:“我认为他不该把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那可是他的儿子啊!”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真正感受到了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真切感受到了党的光辉照耀着人们,从中受到了美的教育与熏陶。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蕴含的精神内涵之美。

二、关注语言,在思辨性阅读中理解美

基于审美的思辨性阅读要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进行。教师要以文本为依托,通过开放性话题的设置来引领学生思辨性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如《四季之美》在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的描写:“夕阳斜照西山时……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部分描写与学生之前在《鸟的天堂》一课中学过的关于鸟的描写进行对比阅读,并提出思辨性阅读话题:“同样是描写飞鸟,两位作家笔下的鸟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通过思辨性阅读,学生明白了两位作家的创作背景不同、心境不同,在语言风格和表达上自然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教师追问:“两位作家在描写飞鸟时为什么都没有直接写?”这样学生的思维由关注文本内容走向关注文本内涵,思维在思辨性阅读中逐渐显得更加明晰,不仅体现出了审美素养在教学中的无痕渗透,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升级,让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理解之美。

三、理性表达,在思辨性阅读中创造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创造美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转为理性,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感悟,在思辨性阅读中创造美,让学生学会理性表达。

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思辨话题:“假如齐威王再约田忌进行赛马,田忌还能取得胜利吗?说说你的理由。设计几种再次比赛时田忌和齐威王赛的马的出场方式。”有学生认为再次比赛田忌这招就不灵了,齐威王已经看破了他们的计策。有学生认为有孙膑在,不管齐威王提出怎样的赛马形式,田忌都能取得胜利。这样引领思辨性阅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变为理性,在对赛马出场方式的再次设计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发展思维的同时培养了审美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注重对学生“思辨”兴趣的激发与唤醒,让“思辨”与“审美”无缝对接,互补共生,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教育集团启航分校)

责任编辑 郝 波